遠見/四大成功方程式 譜寫贏家劇本

遠見/四大成功方程式 譜寫贏家劇本 | 華視新聞

文/林讓均 攝影/賴永祥  / 台北市

如果生命是一家「人生有限公司」,你,當然就是自己的執行長。只是,每一個人生公司所擁有的條件不同,該如何訂立營運目標與成長願景?怎麼理財才能樂活享退、沒有遺憾?

今年《遠見》與中國信託銀行第四度合作,展開「2019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得出今年樂活享退指數為51.8分,已連續四年不及格。今年首度列入30~39歲族群,結果顯示,愈年輕,樂退指數愈低。但調查結果也指出,40歲以上世代已愈來愈重視退休規劃。

理財觀如何影響你的退休生活?各世代的財務罩門又在哪裡?《遠見》邀請職涯專家洪雪珍、中國信託銀行個金營運總處總處長楊淑惠、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等多位學者專家,給出最詳盡的建議。

「弟弟,趕快拿聯絡簿給阿公,」退休滿週年的江大華,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簽孫子的幼兒園聯絡簿。只見他熟練地滑出漂亮的英文簽名,盡顯擔任外商主管幾十年來練就的鋼筆功力,當時每天等他批示的公文,總是堆滿桌。

現在的他,還真是想念那個名片上印著「執行長」的自己。退休後得到過去夢寐以求的假期,但人生,好像也提早打烊。

更令他焦慮的是妻子看他的眼光,他記得明明是閃著崇拜的,怎麼不一樣了……。

這樣的情節熟悉嗎﹖江大華的「退休症候群」,每天都在全世界各角落上演。許多熟齡族就像日本電影《退而不休》中的主角壯介,人生走味、活得尷尬,忍不住感嘆:「退休其實是生前告別式吧!」告別式?還沒呢!

根據我國內政部統計,2018年國人平均壽命約80.7歲,平均退休年齡卻只約61歲,等於告別職場之後,還要再活上20年,是足以讓一個小嬰兒長成大人的漫長時光。

設定「人生公司」目標 360度評估八大面向

所以,何不換個角度看人生﹖「人生有限公司,沒有一天能請假~」如同流行樂天團「五月天」在〈人生有限公司〉的歌詞,將人生視為一家有限公司,請假都不行了,那根本也沒有「退休」這回事。如果生命是一家「人生有限公司」(LIFE INC.),你,當然就是自己的執行長。

1999年,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就在其著作《自我管理》(Managing Oneself)中說過,「知識工作者必須有效做自己的人生執行長!」但現在不只是知識工作者,每位有願景的人都有責任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公司。只是,每一個人生公司所擁有的條件都不同,該如何訂立營運目標與成長願景﹖

「最幸福的事,就是擁有一個均衡的人生!」近年倡議跨界職能、有「斜槓教練」之稱的職涯專家洪雪珍,建議360度評估人生八個面向:健康、家庭、愛情、朋友、生活、成長、財富與工作,盡可能在八個面向中取得平衡。

然而,平衡談何容易。她觀察,人生公司常如一般企業陷入迷思,一味追求獲利極大化,忽略了員工成長、客戶關係與品牌形象的經營,最後導致企業無法穩健成長。同樣地,一般人受限於生活壓力,往往過於重視工作。這可能導致永遠的遺憾。

一位澳洲部落客兼創作人布朗妮.維爾(Bronnie Ware),曾擔任多年安寧病房看護,她訪談18位瀕死病人,發現人們臨終前提到最多次的五個後悔,就包括「我希望自己沒有那麼努力工作。」

其他四個則是「我希望有勇氣活出自我,而非別人眼中的我。」「我希望曾有勇氣表達感受。」「我希望和朋友保持聯絡。」「我希望可以讓自己更快樂。」

檢視這份「遺憾清單」,是不是覺得諷刺﹖人們花了大把時間追逐錢財、名聲、文憑、豪宅、跑車與夢幻職涯,但到頭來,這些東西根本沒那麼重要。多數人最終追求的,甚至晚年耿耿於懷的,其實關乎人生意義、自我價值。

每個人的意義與價值,當然不會相同。洪雪珍觀察,在人生落幕之前,最能令人感到滿足的,通常就這八個字:「幫助別人、改變世界。」願景聽來很遠大,但各個人生階段的優先項目可能不一樣。

「『小公司』要先活下去,持續成長變成『大公司』,才能邁向『偉大的公司』!」中國信託銀行個金營運總處總處長楊淑惠比喻,人的一生就像一家企業,一開始在草創時期當然先拚命賺錢、累積財富。等到公司具備規模了,會進一步照顧到股東、員工、客戶、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最後全面性地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

等到公司具備規模了,會進一步照顧到股東、員工、客戶、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最後全面性地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

SWOT分析〉量身訂做人生計畫

那麼,如何訂定有效的階段性戰略目標與執行計畫﹖不妨試著將企業界常用的「SWOT分析模型」套用在自己的人生公司。

所謂SWOT,指的是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前兩者是檢視自身實力,分析所擁有的優、劣勢;後兩者則是評估外部環境變化,以掌握機會、因應威脅。

套用SWOT模型,有三大步驟。首先,設定明確目標;第二,條列出相應的SWOT項目,全盤分析;最後,擬定執行計畫。

以30歲的阿明來說,如果設定目標是退休後可享財富自由,就應該先評估自己還能工作幾年、退休金缺口多大。以此設定投資年限、投入本金與投資報酬率。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分析,阿明的最大優勢是年輕,距離退休至少還有20多年,但劣勢卻是薪水偏低,沒有太多投資本錢。

阿明的外部機會則包括政府制度上提供的勞退自提機制,可享稅賦優惠、保證收益。此外,近年吹起退休理財風潮,退休投資商品陸續出爐,坊間也有如「好享退」「好日子」「樂退GO」等專屬退休投資平台,他也可以運用。但是阿明最大的威脅,正是七年內可能破產的勞保,一旦發生,後果就是退休時,阿明將領不到足額年金。

王儷玲建議,綜合上述SWOT分析,阿明的行動策略可以掌握制度給予的機會,每月勞退自提薪資6%。在投資上,阿明可選擇較為積極的商品,例如股票型基金,來放大投資報酬。雖然此類商品風險較大,但阿明還有20年才退休,因此可透過定期定額投資來攤平風險,並滾出時間複利。

根據中信金的財管團隊試算,假設退休後每月生活所需是4萬元,預計65歲退休、餘命20年。那麼,在勞保年金每月給付約1萬7000元、投資報酬率5%的前提下,現在30歲的阿明每月只需投資近4000元。但,阿明若到45歲才開始投資,每月投入的金額就要大約1萬元。

愛因斯坦曾說,「複利的威力大於原子彈!」及早投資,能讓時間複利幫你圓夢。

前東吳大學金融科技開發中心執行長蔡宗榮指出,近年興起手機上就能做的智能理財,投資門檻較低,有的甚至號稱銅板投資、只要10元就能入門,是「青貧族」可以善用的理財平台。

四大特質〉贏家劇本:渴望、信念、行動、意志

人生公司找到目標與行動策略,接下來就是如何執行、讓公司持續走對的路。這正是執行長的主要任務。

什麼樣的執行長可以成為人生贏家﹖長銷書《要贏,沒有祕密》兩位作者卜凱莉、劉維萍,曾是多個全球500大企業老闆的人生管理教練,數十年來接觸各國精英。她們指出人生贏家通常具備四個條件:熱切的渴望、堅定的信念、有效的行動、鋼鐵般的意志。

也就是,先要有達成目標的旺盛企圖心,處在逆境也能有堅定的信仰與心念。

達陣的過程中,重點不在於走得快,而是用有效的方法確認是否走對路﹖能否有足夠的意志力去清除橫阻於途的石頭﹖

然而,洪雪珍觀察,人在遇到逆境時,就像進入暗不見光的隧道,腳下顛簸、心裡忐忑,受不了煎熬的人,乾脆舉旗投降。

這樣的人生多乏力、多無聊!如果可以寫自己的人生劇本,你會把故事寫得平淡無奇﹖還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則傳奇﹖

她建議,大家先問問自己「想活出什麼樣的故事﹖」甚至,假想有一天記者來採訪,會為你的人生公司下什麼標題、什麼關鍵字。這些字眼,將定義你的人生價值。

而一個故事會好看,就在於主角明明遭受百般打擊、遍體鱗傷,但最後竟然峰迴路轉,有了快樂結局。

洪雪珍自己就是這樣活下來的。工作邁入第三個十年的她,每十年就轉換一次跑道,跨足新聞、行銷與人力資源等領域,看來很吃得開。

但她坦言,每次轉換都是「被人推下去懸崖」,摔趴在地的當下,覺得委屈無人比。

事後回想卻滿懷感恩。因為若沒有人推她離開舒適圈,她也不會逼自己找到突圍的能量,變得更強大。

但,很強,不一定會成功,尤其對一個執行長而言。「執行長的任務不是做事,而是感召別人幫你做事!」洪雪珍說,要懂得找對的人幫你「抬轎」,正所謂「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選三哲學〉每天輪流專注三件事 生活更有品質

重點是,如何感召﹖「用心,不要只是用理!」洪雪珍前半生拚的是硬實力,明明很努力,卻怯於表達自己。就連好不容易出了書,因為自覺口才不好,要求出版社只能辦三場簽書會。

一直到有一次一個讀者專程來看她,說她的人生理念讓他很感動。洪雪珍當下才恍然大悟,真正與聽眾產生「共振效應」的,不是她用腦準備的數字與趨勢,而是她內心小宇宙,爆出的人生感觸與價值觀。

真誠,招來「鐵粉」,也帶來機會。

「你的人生必須更幸運、更省力。但你得給別人一個理由幫你!」她觀察,一個有號召力的執行長,通常都很會說故事、腳步堅定,才能組成一隊願意追隨打拚的團隊。

在人生公司中,這個團隊可能包括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主管,以及銀行理專、職涯與管理顧問等外部專家。

但愈是親密的隊友,關係愈難經營。人生公司擁有的三大情感資產包括親情、愛情、友情,但就像存摺一樣,平常沒有存、沒累積,想用的時候就沒得領。

問題是,關係得花時間來經營,時間還得分給工作、健康、興趣等項目,而人一天只有24小時啊!

來看看臉書(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姊姊蘭蒂.祖克柏(Randi Zuckerberg),怎麼搞定她的「超載人生」。

身為兩個小孩的媽、又是個創業家,被扣上「傑出女性」頭銜的祖克柏常被問及如何維持工作、家庭的平衡。但她坦言,根本沒有「完美平衡」這種事,因為若什麼都想做,就什麼都做不好。

她於是提出一個「選三哲學」,將人生分為五個面向:工作、睡眠、家庭、運動與朋友,每天只選三個面向。她不常選睡眠,但不是不睡覺,而是睡得比較少。運動則是指廣義的健康行為,例如吃蔬食。而朋友則泛指所有與社交有關的好玩事。

「我每天只能做好三件事。但我不後悔,因為明天我又能選另外三件事。」祖克柏是這樣做的,如果今天選的是工作、家庭與運動,她就會早點起床、拉長工作時間,晚上回家享受親子閱讀時光,然後睡前可能進行深呼吸式的壓力解放。

「選三哲學」提出後,被全球財經媒體與社群瘋轉,顯見所有職場人士都有平衡人生的難題。

祖克柏提醒,選三哲學的重點在於不貪心,如果每天都能專注做好三件事,那長期下來,就能兼顧人生各個面向,而且每項都能有一定品質。其實,這個概念很類似理財規劃上的「多目標並進法」。

楊淑惠表示,很多人覺得一個階段只夠做一個理財規劃,於是30世代專注於財富累積,40世代只想到子女教育金,卻忘記退休、醫療與傳承等中長期的資產配置。

「等到年紀大需要時,已沒機會賺取長期報酬,很多保險也買不到了,」她建議,各階段的理財重心可以不同,但盡可能及早啟動各面向財務規劃,只需定期花一些時間來檢視與調整。

第二成長曲線〉保持活力 每三到五年學一個新能力

許多老闆期待自家企業,是一條往上走的斜線,營收、獲利、規模都不斷成長。然而,人生公司的營運,卻注定是一條高低起伏、躺著的S曲線。因為,人的壽命有限。人生公司的營運必須同步貼合個人生命週期,以及外部時勢的變化,有時挑戰甚至比一般企業來得大。

7月底的一份世代調查,指出了青壯世代的「職場早衰」現象。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等學者橫跨25年數據與社會變遷研究,發現1977年後出生的世代,在30多歲就已達收入的高峰,這輩子不會賺更多。所謂「高峰」,也不過是平均不到4.5萬的每月所得。

此外,交叉比對各世代的年齡與所得數據,發現所得高峰原本一代比一代高,但1977年之後出生者,開始賺的比上一代少。

賺得少卻活得久,讓長壽風險更加嚴峻,這現象並非台灣獨有。事實上,全球都吹起一股重返職場的「逆退休」(Reverse Retirement)風潮。

「在美國,35.5%的退休者重返職場,每五個人就有一位工作者是75歲以上,」富蘭克林坦伯頓法人確定提撥(DC)資深策略師瑪麗貝・葛拉芭赫(Mary Beth Glotzbach)表示,有些重拾工作的退休者是為了賺取生活費,有些則是為了興趣或回饋社會。

但不管是哪一個回鍋理由,都需要與時俱進的職場技能。

曾任職人力銀行多年的洪雪珍指出,人生有四個階段:成長期、成就期、成熟期,直到衰老期。一般人通常會在35歲左右邁入成就期,此時最為意氣風發,一路走上坡。而後在40世代、50世代的成熟期攻上山頂,接著開始走下坡。

但她發現,近年「攻頂」的年齡愈來愈早,可能40多歲就碰到職涯天花板,面臨「升不了官、加不了薪」的窘境。

「不管你是菜鳥、還是老鳥,趕快畫第二條人生的成長曲線吧!」她提醒,三、五年就要學一個新能力,包括職涯、興趣、社團等面向都該趁早預備新的人生提案。做得好就有「變現」(拿來賺錢)的可能。然而,就像企業尋覓下一個創新引擎,過程中可能撞牆,甚至失敗。

「轉換跑道前,先驗證你的假設是否正確,」今年甫退休的蔡宗榮,擁有20多年金融高階主管資歷,也是FinTech專家,看來轉型很快。但他也曾在跨界時摔大跤。

幾年前,他受邀擔任一家醫療用品新創公司的董事長,當時該公司在某項專利同步拿到美、台兩地的醫療認證,覺得藍海商機很大。沒想到,最後卻讓他套牢了大筆資金。他苦笑表示,如果重來,會在接董座、入股之前,先確認產品的商業化條件、行銷通路、團隊文化,而非只看到專利優勢。

找出自己的成功量尺 活得老更要活出價值

人生跨入高齡階段的最大挑戰,就是「長壽風險」。今年在日本福岡召開的G20財長會議,就首度討論人口老化議題,並將高齡化視為全球風險。這世界真的老得愈來愈快!根據OECD(亞太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統計,到了2050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20億,會是2017年的兩倍多。

來看台灣現場。剛在去年,正式跨入高齡社會,但8年後的2026年,又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活得久」是挑戰,但許多人其實更怕「活得空虛」。空虛、沒存在感,是不是代表這家「人生公司」很失敗﹖

「每個人都該為自己找到一把合適的『成功量尺』!」提出「破壞式創新」理論的企管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曾指出,所謂「成功」要與自身信仰的價值相呼應,才能帶來內心的滿足與成就感。

而一旦人生公司因壽命有限而終止,已被驗證的價值文化,也能傳承給其他子公司,成為一貫延續的家族品牌資產。

邁向「百年企業」的人生公司愈來愈多,要生存、要價值、要品牌,任務愈來愈複雜。

各位執行長,人生好難,記得找對的工具、對的團隊幫你,一起航向新的人生維度!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退休特刊;更多文章請上 遠見雜誌官網

新聞來源:遠見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