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宜凡 攝影╱陳之俊 / 新竹市
2020年《遠見》縣市總體競爭力最新評比出爐!繼去年出現五座非六都城市(新竹市、台東縣、嘉義市、彰化縣、宜蘭縣)搶進前10名,今年更上演「小城大逆襲」戲碼,由「科技城」新竹市一舉奪得榜首,多年來始終霸占龍頭寶座的「天龍國」台北市,首次落居第2。
除各界關注的地方首長施政滿意度,每年《遠見》也蒐集官方統計數據,從經濟與就業、教育與文化、環保與環境品質、治安、公共安全與消防、醫療衛生、生活品質與現代化、地方財政、社會福利等九大構面,評鑑本島19縣市競爭力消長。今年調查範圍囊括105項指標,方方面面為台灣城市把脈。
而環顧九大構面的各別表現,今年仍以體質最好的台北市處於領先,合計拿下四個單項榜首(經濟、教育、醫療、財政)。其餘以斬獲兩項冠軍(治安、公安)的台東表現最佳,新北市(環保)、桃園市(生活品質)、新竹市(社福),則各拿下一項冠軍。
總排名〉縣市競爭力
史上首見!竹市中止台北連霸
檢視今年競爭力總榜變化,前10名呈現大都會和非六都小城市各擁半邊天的均勢狀況。 最令人震驚的結果,便是長年盤據龍頭的台北市,首次讓出了龍頭寶座。而人口僅45萬的新竹市,排名從2015年的第8一路竄升,終於在今年奪得第一,中止了「天龍國」連霸時期! 觀察近兩年榜單變化,今年以屏東縣(17名→12名)和基隆市(19名→14名)的進步幅度最大,名次分別前進5名,儘管仍居落後群,卻已難能可貴(8名→4名)而前進4名的台中市則是六都中進步最顯著的。至於退步最多的縣市,則是高雄市(12名→16名)和南投縣(14名→18名),值得相關單位警惕。
指標1〉經濟與就業
竹市、屏東、基隆進步多
經濟、教育、醫療等評鑑面向,一向是大城市占有優勢。今年的「經濟與就業」構面,前6名就有五個是六都城市,最差的高雄市也有第9名。這面向進步最多的縣市,分別為:新竹市、屏東縣、基隆市,各自比去年進步3名。如新竹市在「營利事業銷售額年增率」及「產業產值五年平均成長率」兩項指標傲視群雄。去年墊底的基隆市,今年一口氣回升到第16名,顯示市府團隊力推中小企業圓夢貸款、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吸引青年回鄉創業等措施,已陸續看見成效。 退步最多的,分別是台東縣及高雄市,兩者同樣下降5名。去年好不容易才進入前10名的台東,今年又滑落到第15名。 而今年排名掉到第9的高雄,最大軟肋當屬「民眾對於經濟及就業面向分數」,如何提振市民對地方經濟的信心,是新任市長的重要課題。
指標2〉教育與文化
桃園大躍進、嘉義縣市同滑落
今年的「教育與文化」構面,同樣由六都占據前9席次,其餘縣市排名,以新竹市的第4名最佳,去年從後段班闖進第3名的嘉義市,今年又跌到第8名。觀察個別縣市,進步最多的是桃園市和雲林縣,尤其短短一年間爬升7名的桃園,在「教育科學文化占總歲出比例」及「每人購書費」等細項指標,都有長足進步。至於2017年還處於第18名吊車尾位子的雲林,近來持續進步,今年進步5名,來到第10名。
退步較多的,是嘉義市、宜蘭縣、嘉義縣,分別比去年滑落4~5名。嘉義市在「每人出席藝文展演活動次數」和「國中小學生復學率」幾乎墊底,比鄰的嘉義縣,則在「借閱率」及「人均借閱冊數」表現欠佳。如何提振地方藝文風氣?是上述縣市未來努力方向。
指標3〉環保與環境品質
新北再稱霸、高雄退步最多
「環保與環境品質」榜單同樣出現驚奇戲碼,過去10年只在2017年屈居次席的台北市,今年一口氣下跌3名,再次被一水之隔的新北市挑戰成功。 甫獲環保署頒發「環境保護績效考核」六項特優及一項卓越獎的新北市,不僅率各縣市之先,制訂長期的城市減碳計畫,預計2030及2050年要分別減碳25%及50%(以2005年排放量為基準),還打算在2022年成為台灣第一個「無煤城市」,多項表現均受肯定。
退步組方面,落居第18名的高雄市最令人擔憂,以空氣品質觀測指標「AQI」為例,根據官方統計,高雄去年「AQI(PSI)>100的日數比率」竟高過25%,「垃圾回收率成長率」也不進反退。其餘退步較多的還有台南和台東,名次分別滑落6名和第4名。 而今年的最佳進步獎,當屬屏東與彰化,兩者名次都爬升5名,屏東的「平均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減少率」進步頗多,彰化則在「環保志工人數占縣(市)民比率」指標稱冠。
指標4〉治安
東部兩樣情、桃園升至榜眼
「治安」評鑑向來是台東縣的強項,過去十年幾乎都蟬聯龍頭,僅在2014年跌至第3名。今年在11項治安觀測指標裡,台東即有四項表現最佳。 可是,反觀同樣位於東部的花蓮和宜蘭,卻位於治安榜後段班,兩者今年排名都在第16名之後,箇中緣由,耐人尋味。 事實上,以往這項評鑑是大城市比較吃虧,因此桃園能在今年奪得第2名,相當難得,而且排名還比去年進步3名。觀察各項指標,桃園以「竊盜案破獲率」的表現最好。不久前平鎮分局接連偵破重大案件,更成為一時熱聞。至於由「警察市長」侯友宜領軍的新北市,則比去年小升1名,目前卡住第3名的位子。
指標5〉公共安全與消防
台東三連霸、新北跳升6名
跟治安一樣,「公共安全與消防」向來是大城市的另一個罩門,今年六都以台南和新北的表現尚可,倒數4名則全由其餘六都包辦。 稱霸本榜的,是已經連續三年(2018~2020)囊括首席的台東縣,在「每位消防員服務人口數」及「每萬人消防車輛數」等指標,皆為全台最優。緊追在後的,則是另一東部縣市花蓮。 進步幅度最大的,是原本去年墊底的新北市,今年排名一口氣衝到第13名,該城市在「緊急救護急救成功率」和「民眾對於消防及公共安全面向評價」等指標,均有不錯表現。 退步較多的兩縣市,則是彰化和桃園,分別滑落4~5名。尤其十年來首次墊底的桃園,在「每百萬人每件火災死傷率」及「每十萬人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年增率」,皆落後甚多。
指標6〉醫療衛生
台北續領先、雲林挺進七名
「醫療衛生」一直是城鄉落差最大的城市競爭力面向之一,今年六都全擠入榜單前9名,奪得桂冠的台北市,已在過去十年囊括九次冠軍。 除了六都,其他能擠進前段班的三個小城市,分別是嘉義市、新竹市、彰化縣。台北唯一落居榜眼的2018年,當時就是輸給嘉義市。
觀察各縣市起伏,今年變化最大的,要屬從去年榜尾一口氣爬升7名的雲林,儘管名次還不算高(第12名),但雲林在「嬰兒死亡率」「每十萬人法定傳染病患者」及「13歲以上過重或肥胖比例」等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而斗六市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日前加入32名主治醫師,在地另一家北港媽祖醫院,也增設許多先進儀器及駐診醫師,將一起為服務雲林鄉親而努力。
指標7〉生活品質與現代化
桃園再稱冠、台北基隆進步大
在「生活品質與現代化」面向,桃園市連續三年搶下榜首,眾多評測指標中,尤以「電動機車補助輛占機車登記輛比例」表現最佳。而發行五年、累積發卡量破160萬張的「桃園市民卡」,整合了多項智慧生活服務,將是市府往後推動重點。 進步最明顯的縣市,是分別占據第3及第9名的台北、基隆,兩城市排名均揚升5~6名,台北在「低底盤公車率」一馬當先,基隆則在「自來水供水普及率」指標頗有斬獲。 本榜退步最多的則是高雄,今年不僅下滑5名、跌至六都之末的第12名,「民眾對道路交通面向分數」的成績也不好看。
指標8〉地方財政
台北體質最佳、竹市改善多
過去10年曾在「地方財政」榜單奪魁八次的台北市,今年重返榮耀、奪回第一!從超過六成的「自籌財源比率」和持續改善的「人均負債增加率」,都顯示該城市極佳的財務健康度。 至於去年首度稱霸的台南市,今年小退1名到榜眼。進步最多的則是新竹市,大幅躍進的「自籌財源成長率」,是表現最亮眼之處。 台灣的地方自治歷程發展至今,財政紀律儼然成為社會關切焦點,如何兼顧市政建設腳步和自己的口袋深度?是每位百里侯無法迴避的治理難題。今年在此面向退步最多的幾個縣市,如新竹縣、嘉義市、屏東縣等地方首長,必須謹慎應對。
指標9〉社會福利
竹市二連霸、基隆急起直追
最後看「社會福利」面向,2011~2018這八年,該榜均由台東縣稱霸,這兩年才被新竹市超車。不過,台東在「志工人數占15歲以上人口比率」「平均市民受到志工服務之時數」等指標,依舊領先群倫。新竹市則在「老人長期照顧、安養機構每位工作人員服務老人數」及「獨居老人服務人次占列冊獨居老人人數比率」方面占優勢。 最大的名次異動城市,是從去年第16名飆升到今年第3名的基隆,不僅締造該城市有史以來最好的社福榜名次,也寫下今年九大面向進步最大的幅度。為強化社會安全網,基隆去年成立集中篩派案中心,由單一窗口集中受理通報,減少高風險案件漏接。市府也在過去三年增聘30名社工,並配合中央政策,提升社工薪資,諸多政策皆讓民眾有感。
當城市成為國家進步的原動力,地方治理仍須持續精進,才能滿足民眾愈來愈高的要求標準,箇中的施政訣竅,從今年的縣市競爭力總榜及九大面向表現,應可窺知一二。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新聞來源:遠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