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1 17:30

油電雙跌為何食物驚驚漲 外食族每月多花2520元

油電雙跌為何食物驚驚漲 外食族每月多花2520元 | 華視新聞

李建興  / 台北市

「糟了!我被扒了!」週六上午,佇在菜市場肉攤前的家庭主婦簡翠紅,一攤開皮包,望著所剩無幾的零錢,神色慌張地碎念了起來。

燒得一手好菜的簡翠紅,自從孩子出外工作後就很少下廚,最近剛好碰到先生要過60大壽,一時技癢,趁著禮拜天家人全員到齊,決定一展身手,親自料理一桌好菜。

出門買菜前,簡翠紅一一寫下自己的拿手好菜,開陽白菜、清蒸鱸魚、麻婆豆腐、水煮牛肉……。盤算之餘,她依前兩年採買食材的經驗,也約略算出採購預算。

於是,簡翠紅氣定神閒地往皮包裡塞進三張千元大鈔,心想,以前大概2000元就能搞定,現在帶3000元,應該還能替家人加菜。孰料,菜色還沒齊全,當她要買下眼前里肌肉時,錢竟然不夠了。

既尷尬又吃驚的簡翠紅,直覺想著,這要不是前幾攤的老闆忘了找錢,就是錢被扒了!因此,她急呼呼地按著原先的路線一攤攤地問。

結果出乎她意料……。原來,錢,不是被扒了,而是因為東西「漲價」了!

小確幸沒了 愈吃愈貴成民怨

簡翠紅發現,以往一台斤的洗選蛋,大約只要72元,現在已悄悄地來到80元,在她的印象中,紅蘿蔔曾經一斤賣27元,但如今再回問菜販,竟然漲到了47元,而牛肉也貴得離譜。上次她在同攤採買時,一斤才750元,怎麼這次就變成了950元。

最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一顆高麗菜現在大約要150元,但前幾年她記得還買過52元的。

連平常最不起眼的青蔥,每斤竟要160元,這讓久未下廚的簡翠紅氣極敗壞:「上次不是才53元,會不會太離譜?」只見攤商大刺刺地回:「前一陣子颱風,沒辦法!」

近來因為買東西受驚的,還不只簡翠紅。在公司擔任小主管的Lydi(化名),前幾天因為年度專案要結案,帶著同仁一起加班,她拿張千元大鈔給行政助理,決定自掏腰包請同事吃宵夜。

半小時後,當助理拎著一袋袋宵夜回到辦公室,Lydi望著和上次相比,項目、數量都明顯縮水,內心正納悶,沒想到,助理居然大刺刺地說:「Lydi姐,錢不夠喔,我還墊了一些!」此話一出,Lydi按捺不住:「怎麼可能!?上次買更多,都還能找錢,帳單拿給我看!」

而當Lydi從滿臉委曲的助理手上接下帳單,才知道自己誤會大了!她十分驚訝,自己平時最愛吃的蝦捲飯,曾幾何時已從70元漲到85元,永和豆漿的米漿,也從15元漲到了18元。甚至速食店過去10元的蛋捲冰淇淋,更一下變成了18元。讓Lydi不自覺地對著帳單驚呼:「這一漲漲了八成,會不會太誇張!?」

食物漲價超「有感」民眾關切度勝過大選

無論你是家庭主婦(夫)或上班族,最近的你,是不是也像簡翠紅和Lydi一樣,深深地感覺到,「吃這個也漲、吃那個也漲」?別懷疑,這絕不是你個人錯覺!

你若在Google輸入關鍵字「食物、漲價」,鎖定2015年份蒐尋,會發現有高達297萬多筆資訊,這不但遠遠超出「總統大選」的42.8萬筆,就連今年最賣座的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的相關蒐尋資訊也只有70.5萬筆,遠不及「食物漲價」這檔事,帶給小市民的急迫感。

不僅網路上關於食物漲價的討論如過江之鯽,11月初,《遠見》編輯部也針對內部同仁進行食品價格座談,此話題一開,就像關不住的水匣,幾乎每位同事都能如數家珍地訴出自己經常吃喝的產品與店家,近年來的漲價經驗。

長期關注市場售價動態的東方線上行銷副總監李釧如,拿著同一家賣場三年前和目前最新的DM說:「你只要把這兩份DM一比,就可以知道這幾年食物漲得有多兇!」而漲價,不僅是市井小民有感,政府官員也難逃荷包縮水的命運。

去年,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在接受質詢時,就曾自爆:「我到便當店買雞腿便當時,等店員找錢卻沒找,才發現便當漲價了,漲幅約10~15%,而且至少漲了兩次!」

為進一步了解台灣飲食的漲價風,吹得有多猛?《遠見》團隊走訪了超商、餐廳、上班族常常出沒的美食商圈、全台各大夜市,以及大型超市,再綜合受訪者與網友提供的資訊,發現,台灣的食物,果真「漲聲四起」……。

食物漲幅為薪水的四倍

其實台灣正步入一個「食物大通膨時代」!官方數據足以說明。行政院主計總處每月都會針對國內各項物價調查,目前以2011年平均值為指數100,數值愈高,代表相對於2011年漲幅愈大。

攤開最新統計,2015年前10個月,全台總體物價平均指數為103,但食物類卻高達112,也就是說台灣的食物價格,從2011年至今已漲了12%,不但高於衣著、居住、醫藥的價格漲幅,漲勢還是整體物價的四倍。

若時間拉長一些,漲勢更令人怵目驚心。從主計處數據發現,台灣食物類大漲並非這幾年而已,而是源自2004年起。2003年時,食物類的物價指數78.73,此後就一路飆漲,直到2015年,短短10年多,大漲42.25%,來到了112。這代表著當年50元的便當,如今,菜色不變,要賣70元。當吃變得愈來愈貴,所得成長有限的台灣人,會不會面臨「吃不起」?

2003年時,台灣人平均薪資是3萬5382元,12年來,平均經常性薪資才增至3萬8617元,多了9.14%,但反觀食物價格卻漲了四成二,等於國人的飲食開銷,是以薪水的四倍速度在成長,應證了「人兩腳、錢四腳(意謂賺錢速度比不過開銷)」這句俗諺。

每月餐費 比一年前多2520元

為此《遠見》還進行民調,試圖探知「吃」對於時下小市民所造成的壓力。調查發現,高達60.7%的台灣人表示,相較於前一年,「吃」的開銷變大了。

另外,國人花在飲食上的費用,平均每月為6892元,而受訪民眾回想以前(至少一年前)的飲食支出,竟只有4372元。換言之,和從前相比,台灣人每天得多花84元吃東西,相較於目前一餐平均消費為77元,這等於每天得多花一餐的錢,才能三餐溫飽。

yes123求職網先前針對一般上班族調查,也發現在食衣住行育樂等選項中,有84.7%的上班族認為「食」是最大的經濟負擔。「在這豐衣足食,以出產美食聞名全球的台灣,吃,竟成了一般小市民的最大的痛!你說諷不諷刺!」yes123人力銀行公關副理楊宗斌無奈地說。

面對「吃不起的未來」你我都將淪為貧民階級

正因為如此,民眾對於「愈來愈吃不起」,怒火已在網路上延燒,成了鄉民的主流話題。他們寫著: 「每次出一張100元的鈔票,卻發覺老闆找回的錢一年比一年少。」「久了會發現,200元綠鈔變得更實用了,因為都領100元根本不夠用。」「還沒到『養不起』的未來,就先面臨『吃不起』的未來了。」……

危機1〉動搖國本 底層民眾難溫飽 社會頓失安定

值得注意的是,只要有愈來愈多的百姓覺得吃的負擔很重,這絕對會動搖國本!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分析師陳逸潔,曾對於糧食價格愈來愈貴發出警訊:「糧食不僅是食物,而且是戰略武器!糧食高價時代已經到來,人人都將陷入恐慌!」駐南非前大使陸以正也憂心忡忡:「糧價飆升引發社會動盪,進而將影響政治的安定及國家的安全。」

前幾年,海地、辛巴威數以千萬計的貧民,就因為買不起維持活命最低需要的糧食而爆動,最後還迫使總理辭職下臺。或許你會認為,以台灣當前的經濟實力,海地慘況根本不會在台灣上演。但就在薪水遠遠追不上食物價格的今日,台灣若有人因為「吃不起」而萌生了「相對貧窮感」和「相對危機感」,就是社會一大隱憂。

危機2〉經濟衰退 餵不飽自己 其他消費連帶停頓

另外,民以食為天,滿足了吃,才有辦法進行其他消費。食物大漲,波及到的,恐怕是整個經濟。英國樂施會(Oxfam)表示,如果人類主食的平均價格持續上漲,將帶給人類發展一場史無前例的倒退。

這樣的說法,在知名市調公司尼爾森一項全球性研究調查中,可以窺知一二。該調查發現,有八成五消費者表明,一旦食品價格上漲,會縮減日用品採購,而這在台灣,比例更高達88%。

今年24歲的陳美芳,目前在雞排店當店員,月薪2萬,為了省下外食費,上班時的早午餐吃店裡的免錢雞排,同時也在自家花圃種菜,晚餐拔菜自己動手煮,嚴禁喝飲料,只喝白開水,一天下來花不到1元,每個禮拜開銷最大宗,就是騎車上班加油錢,一週控制在100元以內。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E.Engel)提出了以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的比重,來衡量社會富裕程度的指數,他認為隨著所得水準提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比重理應下滑,社會也就愈富裕。

而觀察台灣的恩格爾指數,從2003年以來,就一直維持在16%,顯然,不是台灣薪資出了問題,就是食物漲幅太大。而不管那一個理由都排擠了休閒、文化、衣著、家具等開銷。

一位學者更指出警訊:「再這樣下去,難保不變成富裕的貧窮社會;未來,連品嘗美食的小確幸都沒了!」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1960年代,美國對於貧窮線(Poverty line)是以「花在購買食物上的支出超出所得1∕3」為界定標準。以目前台灣平均月薪3萬8617元來看,只要每月吃的支出達到1萬2872元時,就落入貧民階級。

而且根據《遠見》民調結果為標準,目前國人每月飲食出支為6892元、每一至兩年增加2520元的速度來看,其實最慢只要五年,台灣將被打入貧窮線內。

危機3〉全民健康亮紅燈 改買便宜、劣質食物 卻犧牲健康

「吃不起」,除了會埋下「社會動盪」「經濟衰退」的地雷,也會讓國民的健康亮紅燈。照理說,當食物大漲,吃的品質應該也會提升,但台灣這種「薪水漲幅比不上食物價格漲幅」的狀況,反而會讓國人吃得更不健康、更不安全。

《遠見》民調發現,食物大漲時,有64.6%的民眾會選擇尋找較便宜的替代食品,這麼一來,難免會造成民眾為了遷就價格,而沒辦法選擇更好的食物,犧牲了健康。

華盛頓大學就曾在《美國飲食協會學報》發表一項研究報告,調查了西雅圖地區超市所販賣的370項食品後發現,垃圾食物的費用不僅比水果和蔬菜低,而且價格也較不會隨通貨膨脹而上升。而台灣人,很可能就在無力採買的壓力下,只好選擇垃圾食物,進而讓劣質食品更暢行於你我的生活中。

這似乎間接解釋了,何以台灣這幾年食安事件會層出不窮了?《遠見》調查,台灣人對於當前的食安環境所打的分數只有4.5分,嚴重不及格。即使這幾年食安事件頻傳,讓政府、業者和消費者繃緊神經,還是有高達68.8%的台灣人認為台灣的食安根本沒進步。顯見,台灣人不會隨著愈吃愈貴,就代表愈吃愈好。

吃,原本是一件再簡單也不過的小事,但就在這愈來愈「吃不起的未來」,你我正在面臨一場社會不安、健康流失的危機。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goo.gl/tFhyw】

新聞來源:遠見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