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民視新聞部採訪中心主任蕭翠英:掌握提問關鍵點 10分鐘訪談也能寫出好新聞

【人物專訪】民視新聞部採訪中心主任蕭翠英:掌握提問關鍵點 10分鐘訪談也能寫出好新聞 | 華視新聞

李亞珊

 「當受訪者只有10分鐘能接受訪談時,記者如果可以把握問關鍵點,就容易讓受訪者卸下心防,立即欣然接受訪談。」民視新聞部採訪中心主任蕭翠英回憶到,這是過去採訪經驗給她最深的學習體會。


 蕭翠英在2002年採訪了因演出「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而聲名遠播的麥特.戴蒙(Matt Damon)來台一事,但麥特.戴蒙由於行程緊湊,只有短短的10分鐘可以採訪,她除了提問電影相關內容外,也親切地招待麥特.戴蒙喝珍珠奶茶,卻沒有想到這件事居然上了報紙。


 採訪過無數外國明星的蕭翠英說,這些明星來台宣傳的行程都很繁忙,所以更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建立起良好的採訪關係,之後再掌握關鍵點提問,訪談時間雖少,但也可以訪出好新聞。


 除了與明星訪談有許多特別回憶外,早年進入新聞圈當政治記者的蕭翠英回想起,跑過最難忘的新聞事件是在1997年10月25日,當時台北市政府為了慶祝光復節舉辦拔河比賽,已進入民視的她負責直播當天拔河情況,卻沒想到原本單純慶祝節慶的賽事,竟演變成一場悲劇。


 蕭翠英說,直播到一半時,一位選手由於拉扯力道過大,不幸斷臂,斷裂的繩索順勢彈往就在選手附近的她,她跌倒起身後,趕忙與同仁即時轉播,搶先其他新聞台播報這則突發事件。事後她發現自己褲子破了洞,才想起可能是拔河繩索斷裂時彈向褲子,但在新聞發生時,只會全心全意投入新聞事件,完全顧不了自己,這段插曲也更加深她對這則新聞的難忘程度。


 在採訪中心擔任主任8年多的日子裡,取得媒體社會責任與收視率之間的平衡點,是蕭翠英常思考的問題。她提到,這其實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如果收視率要好,勢必要做符合現今大眾喜歡的內容,但這些新聞取材或許又會牴觸媒體應負的社會責任,無法輕易解決兩者間的平衡問題。


 她舉例,前陣子各家媒體紛紛針對台灣是否要成為「亞投行」會員國各自做相關報導,民視也針對這件事做許多報導,原本預期收視率會不錯,但不知為何結果卻不如期望。

 

 雖然常在媒體社會責任與收視率的問題間擺盪,蕭翠英身旁的朋友也常問她,為何還想繼續待在這充滿無數挫折的圈子,她用清亮且充滿熱情的嗓音說:「從進入媒體圈的那一刻起,即使有過挫折,都不曾減弱身為新聞人的使命感,永遠保持熱愛新聞的這顆心。」


 過去她曾在報紙、廣播、電視三種媒體間擔任記者,其中,在自立晚報的時期是她學習最多、也最感謝的一段經歷,任何一位自立晚報的長官與同仁,都是值得感謝的對象。


 她提到,報社可以提供記者更紮實的寫稿基礎訓練,由於可以花較多時間專注經營所屬路線,進而可加強採訪時的思考與應變,使得日後進入廣播與電視時,從文字採訪轉變成影像新聞的過程間,不會感到陌生,反倒能駕輕就熟。


 談及未來的退休生活,蕭翠英笑說,還沒有仔細想過要如何安排,但如果可以,當然希望能繼續過與新聞有關的日子。自己就像是「新聞動物」,下班回家後仍持續不斷收看各個新聞頻道,也常用手機瀏覽新聞資訊,直到就寢。唯有時常接觸新聞,才能保持對新聞的靈敏度,是她即使退休後依然不變的生活方式。


 蕭翠英特別鼓勵嚮往新聞業的學生,要有顆不斷追究真相的好奇心,並且喜歡與人為伍,且可透過洗鍊的文字和具有邏輯性的口語表達做精闢報導,才有機會成為不錯的新聞工作者。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