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瑾筠
「實習前,我希望可以真正學到東西,但是,實習後希望落空。」、「實習記者沒有提問權,就連寫的稿也很難見刊。」曾在紙媒實習的學生坦白地說出實習前後的心理大不同 。對此,曾帶過實習記者的報社主管也做出回應,發現問題都是因為溝通和立場不同導致期望值有所落差。
對於提問權,曾帶過實習記者的《自由時報》生活中心主任黃以敬表示,從未限制過實習記者不能提問,「主要還是看實習記者自己積不積極,不然其實並沒有明文規定實習記者不能提問。」
聯合報總編輯特助徐柏棻說,實習記者跟訪,不論是寫文稿或拍影音新聞,只要是記者能做的,報社都是開放學習。
稿件無法見刊 責任承擔問題
「在報社實習寫好的新聞稿只是給主管看過指正,但因為是實習記者所以不能見刊;在網路媒體寫好的新聞稿,只要記者看過修好都可以放上網,而且還可以有自己的名字。」網媒、紙媒各待一個月實習的學生點出網媒、紙媒大不同。
有出去採訪新聞,稿寫了也被修改過了,為什麼實習記者寫的稿還是不能刊出在報紙上?對此,徐柏棻堅定的說:「絕對不會讓實習記者的稿子見刊。」除了是對讀者的負責,也是保護實習記者。
實習記者不比線上記者來的專業及周全,對於新聞本身的詳實報導,是媒體對讀者的責任,萬一實習記者稿子見刊有漏失或差錯,不僅是個人問題連帶報社都有責任,與其讓實習記者承擔風險,出於保護不如就不讓文稿見刊。
黃以敬則表示,原則上除非是發生重大事件,人力不足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讓實習記者支援稿件、製作簡易圖表。重要的還是責任問題,「報導的正確性是報社最大的責任,實習記者不是正職,不需要讓他們承擔風險。」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