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4 10:14

國際一分鐘:韓國電影界的危與機

國際一分鐘:韓國電影界的危與機 | 華視新聞

李鎮瑋

 本年度韓國電影一大盛事釜山電影節於上星期四開幕,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氣氛可謂冷清不少。面對電影界人士的杯葛與釜山市政府的政治干預,這一次的電影節顯示出韓國政府對媒體界的政治審查,為韓國電影界濛上了一層陰影。


 原本預定參加電影節的電影《潛水鐘》因為內容談及韓國世越號沉沒事件,觸及到政府對事件的底線,因而早在電影節舉行前下令封殺該電影不準參加。韓國一眾電影人對舉表示極度不滿,認為政府打壓藝術創作與言論自由。事後雖然得電影節執行委員長李庸觀的堅持下如期參加,但其後李庸觀被指挪用公款及帳目混亂等,被司法機關起訴,不能再續任,被視為政治上的報復。


 為了聲援李庸觀,電影界一眾人仕與組織早前表達不會參與電影節,以抗議釜山市市政府對李庸觀的不公平待遇。釜山電影節發言人Kim Jung-Yun表示,讓《潛水鐘》參展要面對政府所給予的沉重壓力,大眾都關心釜山電影節能否貫徹出版自由與政治中立的精神,這次事件讓韓國電影界對面臨危機。


 近年的韓國電影在國際上異軍突起,在全球均取得不錯的成績與票房,而韓國電影往往會在內容反映社會議題,政治,與低下階層的心聲等內容。如《屍殺列車》,《駭人怪物》等電影,都表達出韓國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政府處理重大事件的態度,社會上的階級觀念,以及低下階層掙扎救存的經歷。在面對朴政府日益嚴峻的鐵碗統治與政治打壓下,不論是新聞自由,出版自由均受到衝擊:世越號過後一眾受害者家屬希望政府查明真相但一直遭到拒絕,媒體也少有針對這事故作出回應,相關的電影也遇到禁聲。民眾長期在禁聲與打壓下不得不依靠自身的力量,靠著少數的媒體來爭取國際上的關注。而《潛水鐘》,就是一個向國際社會發聲的途徑。


 面對如此危機,身為亞洲最頂級之一的電影節,若要延續下去,需要韓國電影人的堅持與努力,為全球每一年繼續帶來深刻的電影。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