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
近期在網路上討論度破表的104人力銀行廣告引發許多反思,讓人對履歷的價值能有更深一層的思考。對此,廣告界業者及學者也有各自的看法,但也認為這則廣告達到了讓大眾觀眾與討論的效果,同時也提醒了大家,人格特質可能比履歷紙上的學經歷表現還重要。
現任奧美廣告業務薛紫倢認為,這則廣告透過實境方式呈現,讓原本Be A Giver的概念傳達得有些模糊,造成大眾都將焦點放在主管錄取員工的標準上,而缺少了給予社會新鮮人機會的概念,雖然有參與社會議題的廣告一般都會起爭議性,但這則廣告的觀點很新,而且是以為社會著想做出發點,所以起到的正面效應還是比較大。
不來梅網路廣告行政助理邱翊嘉表示,這則廣告的出發點很好,但並不是個完美的廣告案例,其表現手法存在盲點,部分的閱聽眾可能無法被廣告內容說服。尤其影片中履歷的專長與應徵領域不契合,不難理解為何會傳出負面評論。
但她認為,正面的效應較大,雖然表現手法上爭議不斷,但廣告本身對業者而言起了「提醒」的作用,在遇到年輕面試者的時候可能會稍微把要求放寬一些,但到時候人格特質相對變得更重要。
銘傳大學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專任副教授余淑芬說:「就引發話題性而言,是個成功的廣告案例。」她認為,廣告使用人生必經歷程為主題,有效提高目標對象的涉入度,廣告情節也讓目標對象產生共鳴。雖然廣告內容有些許爭議性,但也因此而激發大眾在網路社群上熱烈的談論與反思,讓廣告受到更多的關注。
而這則廣告的出現,是否會讓面試官給新鮮人多一些機會,是社會人士值得關注的面向之一。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