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芬
記者/魏雅芬
「廣播目前真正的挑戰還是聽眾群有限,且要讓廣播內容變得讓人『容易查閱』是困難的。」教育廣播電台《創青宅急便》主持人趙式隆,一針見血的點出廣播產業的困境。
近幾年廣播被外界稱為「夕陽產業」,面對著影像快速傳播的巨大挑戰,趙式隆表示,「每一間廣播電台都在嘗試轉型,不只聲音還要加上影像。」因此他在主持廣播時就曾大膽嘗試直播,在綠幕前將VR產品呈現給閱聽眾看,還能現場示範各種功能,效果和傳統的廣播相比大大提升,但他強調並不是所有主題都適合做直播,在挑選內容時要注意「議題性」,才能引發閱聽眾討論。
另外,廣播產業還有一種現象讓趙式隆覺得十分可惜,有些廣播電台開台至今,或許有上百萬小時的聲音,這些內容都十分珍貴、有價值,如果能被有效地歸檔或是典藏起來,讓聽眾更容易快速查閱,也許會提高民眾收聽的意願,也能讓這些寶貴的聲音得以永久保存。
之所以主持廣播節目,趙式隆透露,4年前太陽花學運爆發後,他與約20位來自各方的年輕意見領袖,組成了行政院青年顧問團,當時教育廣播電台找了他們其中7、8人一起主持有關「創業」的廣播節目,探討當代青年在創業路上可能遭遇的難題,及面對困境時改以何種心態、方法來度過難關,而他認為節目初衷並非分享成功的喜悅及光彩,他更希望傳達給聽眾的是成功背後的辛酸與血淚。
隨著節目開播至今2年多,有些主持人中途退出,但趙式隆仍未放棄對廣播的熱忱,甚至《創青宅急便》今年還獲得了教育電台的金鐘獎提名。他提到一路走來,他始終抱持著「保持好奇心、勇於嘗試」的心態,當看到一項陌生的新事物,並不要急著排斥,當初他跨足廣播界也是抱著這項態度,在年輕時多做一些嘗試,就算有可能會付出一些代價,但得到的未來可能性卻是無限大。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