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報
記者/陳維婷
現今面對手語因地域關係,出現比法上的些微差異,雖然溝通上並無太多問題,但手語翻譯鑑定的偏好問題或是聽人、聽語障者間的表達想法落差,都存在手語環境裡,要如何改善目前的環境,是未來需要更進一步溝通討論的方向。
如何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比法仍是最大困難
臺灣線上手語辭典或是各種相關的手語辭典查詢,是很重要輔助工具,但以目前臺灣現況,這些線上手語辭典建置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許多比法爭論的問題。手語翻譯協會理事長魏如君提到,過去臺灣手語常常爭論誰的比法是正確的,但爭論的過程最終都沒有結果,要如何把每個人不同的習慣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比法仍是最大困難。
魏如君也表示,過去在建置新詞彙時,面臨示範出來的手語並不被一些聽語障者認同或者是被攻擊,但手語翻譯協會始終認為手語是種語言,就算是少數人使用的語言依然要被重視。
國立中正大學語言所教授張榮興補充道,網路詞彙網站相當多元,給聽人學習提供許多參考,但有些網站的內容資訊卻是以聽人為主的文法手語,並不是以聽語障者為主的自然手語為出發點,聽語障者就會認為那不是他們的語言,自然造成聾人不使用線上詞彙,而聽語障者不使用,也是因為手語能力已超過線上辭典的教學內容。
手語無共同比法 溝通成困難?
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及通訊不發達,手語語言溝通上會產生地域性的差異,但現今已改善也能順利溝通。然而,面對臺灣南北手語些微差異的問題,勞動部手語翻譯檢定評鑑人員林信賢提到,手語基本分南部與北部方言,能擔任監評者多半知道其差異,但有時在技能檢定考題中會發現手語示範者偏好以北部手語演示,難免對不同地區考生有所不公,因此需要透過監評會議向技能檢定中心反映,注意題目錄製時應提醒演示者應盡量使用南北皆相通的手語。
雖然臺灣北、中、南手語比法些微不同,不過手語翻譯員邱湘玲表示,即使北部南部手語比法有些不同,但差別不大,在日常生活溝通上還是可以互相交流。
手語翻譯人員李振輝提到,其實手語就跟口語一樣有分成體系,比如口語有不同國家當地風俗習慣等差異,手語也不例外,有屬於自身的單詞系統,因為語言與文化習俗有關,所以不可能統一也無須統一。
缺乏統籌單位 造成手語無固定
在手語比法無法統一的情況下,比法的不同也反映出手語翻譯員工作上翻譯的落差,李振輝提到,面對手語比法時一定要尊重聽語障者族群,因為那是他們的母語,但是目前社會上出現了手語老師多為聽人而不是聽語障者的現象,手語翻譯員不能夠跨越聽語障者的雷池又或者聽人不能跨過聽語障者的界線,要如何維持在兩方之間,一直是臺灣手語無法更前進邁步、認同的障礙原因之一。
張榮興認為,目前需要統籌手語比法的政府或民間機構單位,可以專門為新詞彙召集不同背景的聽人或是聽語障者,聚在一起討論手語比法,像南、北部的手語差異,都需要蒐集完再經過討論後,所採用的手語系統才會被大家採納。
其實不僅是手語,客語、臺語都將遇到相同的翻譯及詮釋問題,雖然過去曾經向教育部或文化部反映,但至今為止臺灣依然沒有全臺單獨的統籌單位能進行討論,也因此造成臺灣在手語新詞彙的比法上,大家各有各的說法分歧。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