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3 09:00

耆老傳古調 原民族歌詠文化傳承

耆老傳古調 原民族歌詠文化傳承 | 華視新聞

張寬逸  / 台北市

【記者張寬逸台北報導】選手穿著鮮豔的服飾,嘴裡唱著高亢但又充滿濃濃部落情的族語歌曲。「第二十一屆北區大專學生原住民族族語歌唱比賽」19日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行,為熱愛原住民歌的學生提供舞台,以故事性為主軸將代代相傳的古調、族服和舞蹈結合,展現原住民文化與歌曲的感染力。

比賽主題「耆老與歌」,強調族語歌曲與部落裡長輩之間的關係。總召集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學生樂冷・羅法妮奧認為,部落的古調是由耆老口傳至今,所以歌與老人十分緊密。透過比賽,參賽者會學習不同的族語歌,同時成為學生回到部落的契機,跟長輩們學習古調,讓文化能繼續流傳下去。

族語歌唱比賽除了為學生打造表演的舞台,也讓大學生認識原住民文化與部落的現況。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彼霖・伊得表示,身為太魯閣族的他,為了學習賽夏族文化而參加了他們的十年大祭。他說道:「看到賽夏族人對祭典的堅持和完整性,讓我非常感動。」原住民祭典保存不易,因為日本政府深怕祭典最後會演變成武裝抗議,所以停辦許多祭典,唯有少數像賽夏族願意跟政府協調,才將祭典順利流傳。

由於原住民沒有文字,很多的神話、祖訓和聚會,都用樂舞傳唱,除了能保存族語,還具有辨別其他族群的差異。世新大學拿珊瑪谷社、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的黃劭文說道:「阿美族的歌是領唱的方式,像海浪一般。透過歡樂的吟唱,可以紓解身心上的勞累。」除了減輕身心疲勞的工作歌之外,祭典歌最能看出各族特色。彼霖提到,「賽夏族的祭典歌使用大量召喚的祭詞和答哀,希望祖先能到場,並消除賽夏族過去不對的行為。」

和一般的歌曲比賽不同,族語歌唱比賽強調表演形式與故事性。榮獲冠軍的世新呈現阿美族農忙後的聚會,首先由女性演繹農忙的過程,再藉由唱歌忘去疲勞,最後是聚會的歡樂,圍圈的舞蹈、高亢的歌聲,一位男性族人領唱,其他人跟著附和,搭配成四部和音,將阿美族的文化完整呈現。

輔仁大學努瑪社的表演的播種祭歌,所有人佇立並遙望遠方,展現出賽夏族祭典的莊嚴。 圖/張寬逸攝

輔仁大學努瑪社的表演的播種祭歌,所有人佇立並遙望遠方,展現出賽夏族祭典的莊嚴。    圖╱張寬逸攝

輔仁大學努瑪社在台上演出爺爺奶奶為孫子換上族服,提醒住在外面的年輕族人不要忘記族的文化。圖/張寬逸攝

輔仁大學努瑪社在台上演出爺爺奶奶為孫子換上族服,提醒住在外面的年輕族人不要忘記族的文化。    圖╱張寬逸攝

輔大的表演訴說年輕族人對是否該回到部落而感到迷惘,而這也是許多部落面臨到的問題。即使早期台灣的社會結構對原住民極為歧視,都市的就業機會仍使他們選擇離開部落,久而久之便與部落疏遠,也讓他們的後代產生文化認同問題。彼霖認為,年輕族人不能接受自己的文化,是因為民族意識未被點醒。接觸原住民社團能讓原住民大學生更加認識自我,至於是否回去部落,「取決於他們有沒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