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輔助判案 預測監護權裁決

AI輔助判案 預測監護權裁決 | 華視新聞

賴辰瑀

【記者賴辰瑀綜合報導】將各項條件輸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系統中,即可讓意圖離婚的夫妻快速預測子女撫養權判決結果。在國家理論科學研究中心物理組副主任暨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道維與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林昀嫺的帶領下,清大跨領域學生團隊在20日發布使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即像siri能聽懂人話一樣的AI,協助家事判決預測系統研究計畫。

 

藉由此研究計畫系統,事先讓想打離婚官司的父母預測小孩的撫養權歸屬,如此便有較大可能私下達成協議,減少對簿公堂的機會,也提升法官審理複雜案件的品質與效率。結合現有的兩千多篇法院公開判決書與AI技術,使用者只要依指示勾選選項,或用一般語法輸入雙方有利及不利的扶養條件,如經濟狀況、與孩子相處關係等,系統就會在幾秒內運算撫養權歸屬的百分比。

清大跨領域團隊AI人工智慧協助家事判決預測系統示意圖,可測試輸入文字意向有利或不利。 圖/王道維提供

 

雖然目前準確率已達九成,「AI應用幾乎都是協助加快處理比較常見、不算複雜但耗費人心的事情。」王道維表示,因此對少數或極端的個案,不見得有好的成效。而在外國法庭應用上,AI系統可能因演算法的偏見,強化歧視的可能,例如AI輸入的資料推斷出規律,便會利用既定的數據自行學習,乍看很有效率,但若資訊不完整,套用到未知的狀況就可能造成偏見。

清大跨領域團隊AI人工智慧協助家事判決預測系統示意圖,使用者可參閱過往案例。 圖/王道維提供

 

「系統中資料可能有的偏見與歧視,理論上是可以被消除的」王道維說明,但他同時也提出考量,若這些資料來自法官的判決書,又該如何界定所謂的偏見或歧視。「這不是AI出現才有的問題,而是本來就隱藏在社會中,只是以前沒有被注意到而已。」他說。

 

王道維也提到,目前這個系統還有許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已規劃諸多步驟要逐漸完成,希望能和更多法學學者與司法人員討論。他們相信與相關單位並行才能提升正面功能,並將科技帶來的副作用降低,也將系統功能調整得更切合實際需要。

 

夫妻雙方鬧到要離婚,背後的因素非常複雜,民眾賴永森(無意圖爭奪子女撫養權)提出,「單靠AI系統冷冰冰的資料、沒有考慮到法官判個案時的溫度。」面對類似的質疑,王道維與林昀嫺表示,「此研究絕對不是要以AI代替人類判決,也不認為這個系統要被賦予任何形式的法律效力。」而是希望能和現有法律系統互相配合,更有效率的協助當事人評估自身狀況,同時也提升法官審理複雜案件的品質與效率。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