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洗人行道 倡礦業改革訴求

青年夜洗人行道 倡礦業改革訴求 | 華視新聞

劉庭莉

【記者劉庭莉綜合報導】11月27日深夜至28日凌晨,有一群關注《礦業法》修法議題的大學生,發起夜洗人行道及圍牆的行動。他們開著貨車、載著水箱於捷運古亭站、忠孝復興站、立法院大門等地,以強力水柱清洗充滿髒污的街道,洗下「礦業改革」字樣,表達希望盡速修《礦業法》,避免台灣有限自然資源遭持續開挖消耗殆盡等訴求。

「我覺得這件事有急迫性,開發與環境之間應該取得平衡。」參與夜洗活動、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學生林昱彤說。《礦業法》是規範使用我國礦產的法律依據,根據該法,台灣所有礦場只要未擴大營運,都可持續開採,無須經過環境影響評估(以下簡稱環評)。目前146個現役礦場,有117個從未環評,持續開挖恐對台灣的山林環境造成嚴重損害。林昱彤指出,使用自然資源前,礦場應充分與民眾溝通、提出合理的採礦範圍,「開發應有停損點,再無止盡地開墾下去,山林、環境資源會被消耗殆盡。」

學生以夜洗人行道的方式,於地上留下標語及粉絲專頁名稱,「洗」成一排訴求。 圖/參與夜洗活動者張宸晧提供

「我認為環評並不是為了阻擋開發,反而是另一種以更安全方式開發的輔助工具。」行動發起人、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學生李若慈指出,環評是以更全面的角度審視整體開發,不只保護環境,也保護身處第一線的當地居民及勞工。目前《礦業法》中,老舊礦場礦權的展延,完全不需要進行環評,李若慈認為,若沒經過環評的風險審查,礦場可能會對環境產生危害。

由於距離本屆立法院會期結束剩一個月,依照屆期不連續的規定,此會期若沒完成修法,礦業改革將全數歸零,學生以「夜洗人行道」的方式,表達修法速度緩慢的不滿。 圖/唐佐欣提供

李若慈與其友人共同於臉書(Facebook)成立粉絲專頁「挖山錯了嗎」,並於27日深夜進行「夜洗人行道」的活動,期望喚起大眾對礦業改革的重視。李若慈表示,既然地球公民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已經針對立法院提出倡議,那麼身為學生,可以透過將《礦業法》相關的複雜議題及修法資訊,轉譯成更簡單易懂的圖像或文字。所以李若慈與其友人選擇創設粉專、做議題懶人包、於各地人行道洗上訴求,讓一般民眾也能快速了解礦業改革的急迫性,以觸及更多群眾、獲得更多關注與了解。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良性且會讓大眾去注意到的事情,改變不一定要很激烈,而是要透過知名度與輿論。」平時會參與生態宣導的臺大昆蟲學系學生林志賢認為,在《礦業法》頒布後這90年來,世界各國對於生物多樣性、環境保育經過多次重大改革與國際公約的制定,但台灣對於長期危害自然的《礦業法》,卻沒有什麼變動,是一件很令人難過的事情。

「修法需要靠環保團體及大眾聲量才有辦法完成。」同樣參與夜洗活動、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學生廖苡珊表示,若無法在此任期內修改,也希望可以累積更多社會關注。而被問到團隊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類似活動,林昱彤表示,目前還在觀察情勢,不排除會有其他行動。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