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欺凌頻傳 美兄弟會致死惹議

【專欄】欺凌頻傳 美兄弟會致死惹議 | 華視新聞

方小瑀

【記者方小瑀綜合報導】本學期尚未結束,美國就有五名大學生因參與兄弟會(Fraternities)活動死亡。數名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 OU)兄弟會學生因一年前欺凌入會成員致死遭起訴、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DSU)與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W)等校也因類似問題相繼暫停兄弟會社團運作。層出不窮的案件引起學生人心惶惶,對兄弟會種種瘋狂行為心存擔憂。

美國大學校內希臘字母社團(註)盛行,有些為慈善性質、投入公益活動,有些則以社交為主。然而,此類團體神秘且排外性強,須通過「入會考驗(Pledging)」才能加入,部分組織也傳出過度酗酒和吸毒致死等事件。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SU)學生陳禹伶透露有朋友在入會考核時中途放棄,「他被要求在地下室不斷伏地挺身和大量飲酒,兄弟會成員只在旁圍觀叫囂。」學生Shing Lin(化名)也提到兄弟會逼迫新進菜鳥執行危險指令,「他們在成員喝的爛醉後要求他們酒駕。」

註:希臘字母社團(Greek Letter Organization, GLO)為美國大學盛行的學生社團,因以希臘字母命名而得名,分為兄弟會(Fraternities)和姐妹會(Sororities)。這些團體以功能區分,有些組織為慈善性質、投入公益活動,有些則以社交、增進成員情誼為導向。

即使20年來,兄弟會每年皆有死案傳出,仍有不少學生積極入會。陳禹伶也揭露人們爭相加入兄弟會的內幕,「這裡建立人脈相當快速,有畢業賺大錢的學長贊助金錢或內推成員進入公司。」他表示,有些兄弟會成員一週至少參加三個交際派對而不顧課業,「很多人認為GPA只是一時,掌握人脈才是關鍵。」

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生麥迪遜.雷特西(Madison Tracy)認為,欺凌問題是一項深植兄弟會的腐敗傳統,他強調若入會學生拒絕執行危險指令,此現象便不會如此頻繁。「他們是為了追求組織成員認可,為了成為同儕的一份子。」俄亥俄大學學生約瑟夫.保羅.沃爾登(Joseph Paul Walden)表示,不少成員抱持「我曾被迫這麼做,所以你也必須做」的想法對待入會成員,合理化欺侮行徑。

然而,俄亥俄州立大學「Pi lambda phi」兄弟會前任幹部加姆盧什.穆罕默德(Ghamloush Mohammad)表示,人們對兄弟會的誤解扭曲了組織的本意,並非每個兄弟會都惡名昭彰。他強調,內部嚴禁一切欺凌行為,且規定成員課業和操行皆須表現優良,否則予以退會。他們辦理各項活動,如馬拉松比賽或烘焙義賣為兒童醫院募款,成員也參與許多關於職場、人際互動和提升自我的課程,「組織讓我們學習如何成為一名正直的紳士。」穆罕默德也對其他兄弟會行徑感到不齒,「他們假借鍛鍊成員之名義,行暴力之實。」 

美國各校對此問題相繼提出解方,俄亥俄大學學生布拉德利.哈尼斯(Bradley Harness)認為,肇事兄弟會應對成員行為負全責,且學校應嚴密監控各組織行動並訂下更嚴厲的處罰。陳禹伶則認為,欺凌事件不能全歸咎於兄弟會,而是制定規則與執行的少數人,他也強調,參加者亦須自負責任,「參加者既已知道入會儀式過程是痛苦的,則須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