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翊郡 / 台北市
假日的午後微風徐徐,陽光灑落在信義區香堤大道行人徒步區,許多的街頭藝人在來往的人群中穿梭,找尋他們最理想的表演場地來相爭現技,黃寶裕也是其中一員,藉由魔術搭配氣球的炫麗表演贏得在場民眾拍手叫好,相較於有些街頭藝人是來爭取打賞的費用,他的特別之處在於他是回來街頭找尋表演最真的初衷。
其實街頭藝人並不是黃寶裕一開始想發展的路,在台藝大研究所就學期間,黃寶裕主修有關默劇、小丑的課程,畢業之後投身在舞台劇創作,並且在舞團商演的過程中,因緣際會認識一些魔術師而成就了現在的表演風格,黃寶裕為了能夠讓舞台團表演風格更親近民眾而,選擇去報考了街頭藝人執照,讓自己增進與民眾的貼近感,創造出自己的舞台,在舞台上去貢獻自己的藝術表演。
黃寶裕從二十四歲開始表演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十五、六年之久,本身也有自己的舞團而且有相當豐富的經歷,他擁有相和樂舞劇坊擔任藝術總監的身份,舞團得過九歌兒童劇團新銳導演創作大賽的戲劇導演獎、創意獎、人氣獎,同時也有擔任過韓國三星平板宣傳短片導編演、7-11活動企劃執行以及在智光商工表演藝術科任教等等的豐富資歷。
表演需要一個適當的空間讓表演藝術者不斷的練習、呈現、檢討,台灣早期對表演藝術並沒有關注,文化資訊傳遞的快慢也影響民眾對於街頭藝術的認知,在不是一個常態的情形下會讓許多藝術表演者對於民眾接受表演的型態感到疑惑,黃寶裕認為街頭表演最大的困難點在於自己不熟悉其他類型的表演,需要透過許多的表演型態、方式中讓民眾漸漸的去接受。
街頭演出對黃寶裕而言,是用藝術觀點去看待每一次的演出,在國外生活過的黃寶裕說:「街頭領域在歐美國家是一個頭銜,用尊敬、敬重的態度去看待每一位藝術表演者」。十幾年前回到台灣的黃寶裕一開始接觸街頭表演沒有如此順利,發現台灣民眾當時沒有養成看表演的習慣,民眾對街頭演出接受度不高,使黃寶裕表演頻頻受挫,經過幾年的時間改變自己的表演方式,以及結合日、韓、歐美各地方的表演藝術型態,再因應台灣的表演方式,讓現在的黃寶裕在街頭演出時,民眾給予的掌聲和打賞比起以前增加許多,感受到民眾的改變,自己在表演上精進的成果也有了收穫。
街頭表演對於黃寶裕來說是一個與群眾接觸最直接的方式,黃寶裕本身是舞台劇出身,舞台劇編導中需要許多創意想法,從如何增加與民眾的接觸、讓民眾不只是單純看一場表演,而是看完打從心裡有感而發的感受。所以必須要感受到民眾與自己的關聯性,並用不同的表演方式,與來來往往的人群去產生不同的互動。
黃寶裕說,「或許大家不認識我,但一定有很多民眾、小朋友看過我的表演、舞台劇,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會讓我有如此的表演呈現給他們。」表演,是表演藝術者用很多年的時間、經驗去累積出來的藝術品,有很多創作、創意其實都不是黃寶裕自己想出來的,都是經由街頭演出與觀眾的互動,彼此學習給予他很多的故事去創作一個新的舞台劇概念。
黃寶裕說:「不能因為自己年紀大了,去忘記自己當初表演的初衷,我從台北街頭這裡開始,不是說忘就能忘的,所以在我還能活動的情況下,我就會選擇在這裡表演,其實是為了回饋、分享給民眾,有了他們才有現在站在這的我」。十五、六年的光陰累積,以及民眾給予正面的鼓勵,造就了黃寶裕演出的熱誠,也就此道出了內心一開始那份表演的初衷。
每一場表演結束觀眾們有些人讚賞,有些人嫌表演不夠精彩,有些人會說下次還要再來看,表演不在於它到底演出了多久,而是從表演中你看見了甚麼,每一段表演都是表演者不斷的練習、排演才有在舞台前亮眼的表現,也是經驗的累積結成甜美的果實。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這篇文章 找回表演的初衷 街頭藝人黃寶裕 最早出現於 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