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信、張展嫣 / 台北市
街賣,足以體現一個城市的風情。在法國河畔,街賣者兜售玫瑰花;在日本街角,街賣者推著關東煮拉麵的攤車。那台灣呢?台北街頭,當搖著輪椅的身障者想要兜售口香糖或面紙時,大多數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或是投去一個冷漠的眼神。可不可以讓我們的街頭變成一個更溫暖、更柔軟的地方?帶著這樣的願望,一群年輕人成立了社會企業「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的創辦者朱冠蓁長相甜美,卻有個特別的綽號叫「剛勇」,她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她在臺灣公平貿易協會任職期間,結識志同道合的同事巫彥德與張書懷。二〇一四年,因為看到一位老婆婆辛苦地整理著回收物,他們創立網路平台,展示這些做回收的阿公阿嬤所在據點以及出現的時間。
後來朱冠蓁和夥伴走上街頭做田野調查,看到街上有非常多街賣者生意慘淡。進一步研究,他們發現,路人跟街賣者買東西的時間只有一個紅綠燈的時間,很多人不會駐足去看裡面有什麼就匆匆離去。
一個點子在朱冠蓁腦海浮現:何不製作一些有趣的產品,讓大家看到籃子的東西會眼前一亮,願意停駐更久,這些新產品更可以吸引年輕人目光,讓他們產生購買意願。
二〇一五年四月,「人生柑仔店」的計劃正式實施。這間「店」沒有店面,頭家就是各個街賣者。人生百味幫助他們開發新產品,像是友善土地的台灣在地食品、竹牙刷,他們在二〇一六世界設計之都找到了知名設計師聶永真,請他設計一款極具時尚感的「街頭泡泡糖」,他們還和馬來貘合作,設計出玉蘭花香氛片……
除了以低廉的價格批貨給街賣者,人生百味還將銷售透明化,每件商品都明碼標價,其中街賣者會取得15–30%。「我們相信好的消費意識,是了解自己所付出的每一塊錢,最後是到哪裡,支持誰的存在。」朱冠蓁說,人生百味已經幫助過二、三十位街賣者,這個數字目前還在不斷增加,「我們希望更貼近街賣者一點,也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
東門捷運站附近有一位叫小明的街賣者,原本做打字員,後因罹患肌肉萎縮症,加上很多企業沒有無障礙環境,而在街頭兜售玉蘭花。又因生意慘淡,有時一天賣不到一百塊,差點連便當都吃不起。
有一晚,正當小明守著無人問津的攤位,兩個年輕人來到他面前,誠懇地說他們是人生百味,設計了一些年輕人喜愛的產品,想提供給小明來賣。剛開始,小明懷疑是詐騙集團而拒絕了,但這些年輕人不放棄,他們來了第二次、第三次……終於,小明答應和這些年輕人合作,「這些年輕人的動機很單純,我想給他們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
合作不久後,小明發現,路人的購買不再像同情的施捨,而是因為喜歡和好奇這些商品,而主動地向他詢問。不僅營業額提升,好的話一天下來能賣三千多塊,更重要的是,他找回了生而為人的尊嚴。
小明最記憶猶新的,是馬來貘玉蘭花香片開賣的那天,他的攤位前面排了很長的人龍,商品短短幾小時就賣光,飽受冷眼這麼久,頭一回感受到「做街賣還可以這麼風光」。
據內政部統計,至二〇一四年為止,台灣街友人數介於三千一百至四千一百之間,然而朱冠蓁認為真實數字遠不止這樣。光在台北的街友就有超過八千街友,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街賣者。很長一段時間,街賣者被污名化,「人們覺得街賣者好吃懶做、人生失敗、有礙市容,但其實每個街賣者都有他的故事。」
在她的願望裡,街頭是公共空間,可以容納各種階段生存者。人生百味希望社會能敞開更多的空間,不是把突兀的存在抹殺,而是擁抱更多元的個體。
人生百味常常收到街賣者的道謝,更十分感謝這些冒著餓肚子風險,也願意合作的街賣者。人生百味也持續進行石頭湯計劃,收集剩餘的食物,煮成美味佳餚,到街上發送給街友們。也舉生存遊戲,透過街頭生存遊戲讓民眾了解在街頭生存需要的能力。希望聚集力量,為街賣者點亮一盞燈光,讓他們在這個步履匆匆、人情冷暖的街頭,有更多屬於他們的生存空間。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人生百味 讓街頭多一份溫暖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