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7 20:01

在「浮光」 找到屬於自己的靈光

蔡昊邕、陳慈晏  / 台北市

細雨紛飛的赤峰街,傳來陣陣打鐵聲,年代悠久的老社區,散發著歲月陳釀後的氤氳香氣。在一個一如往常的日子裡,陽光射入巷弄裡的一幢老騎樓,保留老屋原貌的同時,洗去內部的破敗,換上文藝的新衣,開啟空間的新生命,鐵窗花門旁的招牌低調的寫著「浮光」。

浮光的命中注定

座落在赤峰街,七十年老屋改造而成的浮光書店,店內靈魂人物是一位隨性、愛喝咖啡的老闆陳正菁。談起浮光書店的誕生,她說一切都是「命定」。一次與朋友約在赤峰街敘舊,開啟赤峰街與陳正菁的緣分,老市區風格巷弄交雜新興文創小店,新舊事物和諧共存的街區,深深吸引著她,激發陳正菁想在赤峰街開店的想法。

就像命中註定般,陳正菁正巧遇到一間要被脫手的老屋,且就位於赤峰街。然而閒置十年的七十年老厝,形同廢墟,翻修工程浩大,使她望而卻步。可是對步入中年的陳正菁來說,這是唯一掉在眼前的機會,錯過可能再也沒機會開店,所以她牙一咬,眼一閉,硬著頭皮接下這個乘載夢想的挑戰。

「十個月的工程期,就像是生個難產的孩子。」陳正菁開玩笑說,翻修老屋的過程漫長艱辛,幾次都差點放棄。保存老屋原有的磚牆、洗石子地和鐵窗花門,在既有結構上重新整治粉刷,用工業風家具點綴,陳正菁希望浮光書店保留年代感,同時融入現代元素。對空間設計的巧思,讓浮光書店獨樹一幟,鐵窗花門旁的金屬簍空招牌剛打上,就吸引眾多民眾前往拜訪,成為街區的人文新風景。

老屋原有的磚牆重新粉刷後,與現代工業風家具,完美融合。 攝影/蔡昊邕

她的靈光 造就浮光

店名來自於「浮光掠影」,也帶有「靈光」和「啟迪」的概念。傾心藝術、攝影和文學的陳正菁,認為班雅明的思想對她有啟蒙性,因此將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中的詞彙「靈光」作為店名的發想,結合書本對於思想的啟蒙性,期許來客在自家書店,能夠找到啟迪思想的靈光之意。

獨立書店的定位至關重要,浮光既是光也是啟迪,吻合陳正菁對於自家書店的想法,「我的浮光不僅止於攝影的浮光掠影,其實所有看到的景象包括書店,都是飄忽不定、稍縱即逝。」事物本質的不恆常,是她喜歡且坦然的概念。

書和人間的流動,就像光影。陳正菁希望浮光書店每天都有新的可能性,期待不同來客跟書店的相遇。她認為浮光字義上的來源已不重要,就像個符號,不一定要牽扯到攝影跟班雅明,每個人都可以有各自的詮釋,這才是浮光真正的意涵。

鐵製的招牌印著浮光,低調融入赤峰街景。 攝影/陳慈晏

閱讀的片刻 散發咖啡香

浮光的書櫃,理不出清楚的脈絡。陳正菁從自己的閱讀歷史和成長過程中,篩選認為具重要性的作品擺上,店內書櫃就是自己書架的擴充和濃縮,所以沒有用太理性的邏輯去分類。工讀生蔡佩淇說,從書櫃就看得出主人的個性和人生,因此浮光的選書,以攝影、哲學、人文藝術類書籍和獨立出版品為主,都是陳正菁喜愛和專業的領域,反映她走過的生命歷程。

和一般獨立書店不同,浮光不會寫書評。「我覺得臺灣讀者被養成壞習慣,認為老闆要幫你讀書。」陳正菁指出,認為對不同讀者來說,每本書的優先性不同,應該找出對自己重要的書閱讀,而非單向的接受別人的書單。不管是書店急迫推書,或讀者隨時擔心有新書未讀的焦慮感,都會失去閱讀的樂趣,所以陳正菁希望浮光給的書,不會給人資訊和時間壓力,能靜下來閱讀。

主打無壓力閱讀,手沖咖啡也是浮光的特色。陳正菁試圖讓書店有寬敞明亮的閱讀空間外,並提供高品質咖啡,書和咖啡的完美結合,是在台灣其他獨立書店幾乎未見的。除了本身愛喝咖啡,現實面的因素也是咖啡的營收足以打平書店的成本,陳正菁堅持內建咖啡館,是為了讓書店得以健康的存活。

店內有咖啡吧台,提供手沖咖啡,客人可以不買書只喝咖啡。 攝影/陳慈晏

書店做教室 浮光新樣貌

「就是因為有東西在消失,才一定要有人做下去。」隨性的外表下隱藏著陳正菁不服輸的個性。開書店是夢想,但從來不是個浪漫的文青夢,迎來的是務實沈重的生活壓力,堅持開店的原因除了夢想外,更多是在開店後體認到的社會責任。

曾任教職的陳正菁表示,台灣教育體制僵化,上課就像是被制約的合作關係,但教跟學其實可以在其他空間發生。將書店作為取代教室的第三空間,完成知識的傳遞,是目標之一。舉辦過哲學和動保團體的講座,陳正菁希望未來能有台灣創作者或學生的實驗電影及紀錄片放映會,並推廣原文閱讀,用原始文字閱讀作家文本。

浮光書店用行動支持小眾,積極實踐書店理念。在時間長河中佇立,引導每雙迷失紅塵的目光,找回屬於自己的靈光。

來訪的客人,在浮光都能夠享受輕鬆舒適的閱讀時光。 攝影/陳慈晏

採訪側記

印象當天下著雨,步上浮光書店的階梯後,映入眼簾的是美麗寬敞的空間,和充滿鼻間的咖啡香氣。店長陳正菁是個健談的人,說著說著常常就會大笑,談話的過程就像在聊天,好像忘記自己在接受採訪。店長的隨性,就跟浮光書店給人的感覺一樣,知識的流動盡在不禁意間,相信來訪的每位客人,都能夠擁有自在愜意的閱讀時光。

延伸閱讀

秋水堂書局 用簡體書開拓台灣新視野

生態、性別、另類全球化 虎尾厝沙龍揭竿起義

薄霧書店 迷霧裡發現美術博物館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在「浮光」 找到屬於自己的靈光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