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彣玶、李妮 / 新北市
「我們比較像營火晚會,圍在一個營火前面,亂彈、亂玩,沒有一定要幹嘛!」西尤島樂團總監兼西塔琴手吳欣澤說到,從小就不太喜歡既定俗成的事情,所以把樂團塑造成跟自己理想相符,樂團沒有固定成員,沒有固定曲調,以世界融合音樂風格(world music),作為主要創作風格的融合樂團,希望透過獨特的民俗曲風,推廣出不一樣的聲音。
一頭隨性未刻意梳妝的頭髮,下巴蓄留著山羊鬍,穿著帶有異國風情的直紋褲子,光著腳,在練團室與團員們閒聊著,他是西尤島融合樂團總監、主唱兼西塔琴手-吳欣澤,他的外型相當符合他率性隨意的表演風格,就連內在也不例外,他說:「先不要預設這些事情太多有的沒的想法,開心一點嘛!」
西尤島樂團是一個以古印度西塔琴吟遊為主體的融合樂團。吳欣澤因為學生時代在唱片行買錯CD,得知有西塔琴這項樂器,加上同時申請到印度留學,才有機會去印度學習西塔琴的技藝。
吳欣澤說:「我有一個志願,就是聽遍世界上所有音樂。」也許是因為本身有著噶瑪蘭族及客家的血統,在音樂方面也想讓人們感受到音樂經過多樣文化融合後,所產生出饒有餘韻的獨特魅力。
西塔琴,是北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古典樂器,但它其實源自於伊朗跟印度文化的共融,主要是將木頭跟弦放在一起產生共鳴,彈奏的時候只使用左手的兩跟手指頭撥動,跟一般弦樂器差不多,下半身則是要配合瑜珈的盤腿坐姿。因為琴頸平闊且中空,共鳴聲響迴盪在音箱裡,演奏起來不僅能呈現空洞之感,又有清脆俐落的聲音,有著難以捉摸卻又隔外迷人的神秘感受。
「對我來說,樂團就像朋友的聚會,可能有演出、排練,大家一起玩,要有那種真的是營火晚會的感覺,一起開心那樣就好。」吳欣澤說到,西尤島樂團的成員就像是排列組合,每一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樂團,但到有展演的時候,許多的朋友又會聚在一起,這已經成為一種默契。成軍以來,西尤島樂團目前已參與過許多重大文化藝術的演出,並且橫跨了藝文、傳統、現代等各大音樂領域,也是國內少數有音樂作品在印度與日本長年銷售的創作樂團。
也因為這樣不規律的組合,西尤島樂團彼此的溝通協調就更為重要,吳欣澤說:「因為團員每次都亂找,有時候歌就會忘記。」西尤島樂團電子琴手德威也說到,「練團時間也是一個問題。」早上約十點半要排練曲目,貝斯手說是十點,最後卻只有電子琴手十點來,貝斯手也還沒到。「有時候就是像校外教學,那些很精準的東西在我們身上好像就沒有。」吳欣澤認為,儘管有這些小插曲,樂團還是可以運作得很好,西尤島樂團算是一個「有機」的團體吧!
西尤島樂團貝斯手小宇說:「沒有那麼指標性的去規定這些東西,反而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言論的自由,言論是樂器,樂器就像我們的語言一樣,每個人拿著樂器在不同的地方發出聲音,互相表達自己」。
不走市場性,只走出自己的獨特性。吳欣澤從小就是一個叛逆的小孩,不是學壞那種叛逆,是不太想跟任何人一樣。他解釋,每次演出都在傳遞一個概念:「你不要建造任何的隔閡,但你也不要對任何隔閡去做屈服。」吳欣澤認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但到最後都一直被社會所控制,漸漸喪失原來的個人特色。
在世界音樂節上,西尤島樂團表演每首曲目之前,會先介紹歌曲的由來,可能來自於身邊的動人故事,或是哀傷難耐的悲慘回憶。像是《亞洲的心跳》這首歌曲,是以南亞海嘯為背景,歌曲由一開始的輕輕細語到中段的樂器融合,和中後的激烈彈奏,到最後漸漸的平息落幕,比喻人一生當中會經歷的種種時刻,突然發生災難卻無法阻止,但只要認真活著,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重點是背後的力量可以讓一些活得很無聊,不知道人生有何意義的人,稍微覺得世界很好玩,這才是我們這樂團最大的目的。」吳欣澤認為,樂器彈得優劣與否是其次,一個人再怎麼練,可以練得跟其他人一樣好,可是如果這個故事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或是朋友身上,將它做成作品將是獨一無二的,「任何一個藝術創作者應該都要有自己的獨特性,真實的獨特性才是創作的重點」。
「製造音樂,改變視界」是西尤島樂團的理念,期盼透過不同的音樂融合,讓台下的觀眾能打開更寬廣的視野,他們將眾多元素融合在一起,唱著噶瑪蘭族的古調,彈著印度的古琴,融合美國的貝斯,加上日本的鍵盤等,希望透過世界融合音樂的風格,帶來世界音樂世界融合。
採訪側記
聽現場演出時,西尤島樂團介紹歌曲的隻字片語,雖然很樸實,卻能輕易打動到人心。透過南亞大海嘯得到的靈感,創作出《亞洲的心跳》,感慨世上怎會有如此大的災難,浮現出旋律,告訴大家不要憂鬱,反正人遲早都會死,只要認真地活著就好,很簡單的話語,卻能旋繞在人心。樂團也會到各地去收集大自然的一切,將這些元素放入歌曲之中,例如收錄太平洋的海聲,吳欣澤說:「再也沒有比海洋更好的作曲家了。」西尤島以獨特的風格、魅力,走進現場觀眾的心裡。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想唱什麼就唱什麼 西尤島樂團唱出新態度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