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20:01

認識台灣山岳之美 登山教育意識抬頭

呂欣玫、李映岑  / 台北市

「台灣的山很美,別因不熟悉就卻步。」野樵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楊志明如此呼籲民眾。深知台灣登山環境嚴苛,野樵生態保育協會便為創造台灣安全無虞的登山條件而生,並教育民眾如何親近山林,避免因人為活動而造成環境衝擊。

官民合作 共同改變台灣嚴苛登山環境

台灣土地有百分之七十是山林,屬於山岳型國家,非常適合發展山林教育,但人民欲登山卻須經過繁瑣的申請程序,不若日本及紐西蘭採用登山許可制,在登山口登記基本資料即可。楊志明表示,在台灣必須跟警政機關、林務局及國家公園等單位申請,否則將會被罰款,大大的限制了登山者的自由,也會使台灣民眾因此卻步,不願深入山林教育。

除了需經過複雜的申請程序,在台灣登山還受限於人數管制,例如位於屏東縣的北大武山曾規定一天只開放五十人上山,所幸楊志明為登山者的權益挺身而出,向屏東縣政府抗議,並獲得國家林務局支持,終將此規定廢除,使台灣的登山環境又進步了些。

台灣的登山環境為何處處受限?楊志明表示,這些規定是從戒嚴時期的官法日積月累而成,之所以會沿用至今,是因政府認為不開放,民眾就不會出事。相較於美國從不限制人民登山,並聲明若出事不敢保證第一時間會救援成功,美國登山客也深知必須為自己的危難負起責任。國家與人民互相體諒,才能共創良好的登山環境。

因此,楊志明認為「官民合作」非常重要。多年來他從不放棄與政府溝通的機會,希望能適時解除種種限制,但政府也必須深入了解台灣民眾對山林的認識是否足夠。以廢止登山證為例,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表示台灣已漸漸地往開放山岳之路前進,但政府在把洪水猛獸拿掉之前,首要之務應該是教導民眾正確的山林知識。

楊志明希望未來台灣能向國外看齊,逐步廢除登山的種種限制。 圖片提供/楊志明

向下扎根 保育山林從教育民眾做起

欲使政府改變想法解除登山限制,首要之務是做好國民山林教育,最常見的問題莫過於「解除人數管制不會使山林遭到汙染或破壞嗎?」對此,楊志明表示,玉山一天只開放一百人上山,而日本富士山在旺季時觀光人次卻高達一萬餘人,卻未曾聽過富士山因此受到環境污染。他一再強調:「台灣人民需要的是教育,而非封鎖。」

舉例來說,為了避免對山林造成汙染及破壞,政府便將國外「無痕山林」的理念引進台灣。楊志明表示,引進無痕山林的出發點很好,但好的理念卻在台灣變質了,例如在國外的想法中,「用火」的前提是要對環境做最小的衝擊,到台灣卻變成禁止用火,這是錯的,畢竟爬山有許多狀況都需要用火以策安全,而當國民教育逐漸啟蒙,可藉由有效的方法管控用火安全,而非封鎖所有用火的可能性。

「人民必須了解登山是一門專業教育,山難會發生就是因為知識、能力還不夠充足。」楊志明表示,在台灣人的觀念中,總認為「山是危險的」,但因為懼怕山林而不去了解它,反而出事的機率會更高,例如遇到山難該如何應變、行走過程中要如何避免造成環境衝擊等,也帶領民眾做淨山行動,用對環境最低的損傷,達到登山及攻頂的夢想,都是人民必須學習的課程。

以紐西蘭來說,他們鼓勵人們爬山,當人民對登山有濃厚興趣,就會開始學習登山技巧,磨練自己的同時也加強生態保育的觀念。像在南美或馬丘比丘限制在路上使用登山杖,就是一種降低環境破壞的方法,因此登山和生態保育是可以並行不悖的。

用興趣引發學習動機,登山教育是一門專業課程。 圖片提供/楊志明

深入民間 別忽視一顆種子的影響力

野樵生態保育協會深知台灣缺乏登山教育的管道,成立之初便推動四百場以上的免費講座,待這些人漸漸熟悉山林知識,對登山教育有所了解後,便開始著手於「麥子計畫」。楊志明說:「把這些人當作是撒出去的麥子,等他們發芽了之後我們才能收割,並在成長茁壯後將心力貢獻給登山界。」

由楊志明發想而推動的「麥子計畫」,號召全省各地的登山社,免費提供他們兩天一夜的登山研習營,並請到台灣登山界的頂尖人物演講,如登山嚮導詹喬愉及知名網站登山補給站的站長等。楊志明表示,這項計畫主要著重在源頭,讓他們把想法帶給其他人,並藉由這個契機,教導正確的登山觀念,而不是讓民眾對於山林一知半解。

另外,登山教育並不受限於性別。野樵生態保育協會推動「女性登山」講座,目的是讓女性鼓起勇氣踏出戶外,別受刻板印象所束縛。野樵生態保育協會副理吳孟珺說:「 大家會以為女生在運動上比較弱勢,但其實現在有越來越多女性涉足戶外活動,而我們會教導女性在登山過程中遇到生理期的應變方法等等,登山並沒有想像中恐怖。」

只要有學校機關邀約,野樵生態保育協會都義不容辭的提供免費教育講座,從介紹台灣的山岳之美開始,引發民眾親近山林的興趣。楊志明強調,雖然台灣人對環境保育較被動,但教育是往前發展的,從對山林漠不關心,到登山界及台灣人民的山林教育漸漸成熟、茁壯,他們會持續為台灣登山環境保育盡心盡力。

野樵生態保育協會致力於發展台灣的登山教育,楊志明表示仍會持續舉辦免費講座吸引新的登山同志加入。 攝影/李映岑

採訪側記

一開始很難想像登山要如何跟生態保育做結合,以為登山只是個人興趣,跟環境保育似乎難有關係。但在聽了楊志明理事長解說後,發現登山真的是一門專業教育,只是在台灣還不夠普遍,像我的成長過程中就少有與山林接觸的機會。不過,好登山者因為熱愛台灣美麗的山林資源,對山林的維護也就格外注重,而隨著台灣登山教育意識抬頭,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登山。

延伸閱讀

無毒農業救石虎 竹森保育最前線

鹿寮坑里山保育 友善農耕海梨柑

守護貢寮水梯田 從自己做起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認識台灣山岳之美 登山教育意識抬頭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