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 20:01

古法友善耕種 天然茶香百年飄揚

楊婷婷、李偉皓  / 新北市

座落於新北市汐止區的天然茶莊,是遠離都市塵囂的世外桃源。茶莊主人蔡旭志和周慧慧夫妻兩人,用友善耕作方式種茶,配合古法製茶體驗和創新的茶葉料理,希望讓更多人了解茶葉、喜歡喝茶,帶動茶產業。

天然茶莊對於茶的種植、製成,甚至是泡茶的時間及方法,每一步都十分講究。攝影/楊婷婷

追尋茶葉源頭 汐止百年茶鄉

多山、多霧的汐止,百餘年前曾是茶鄉,也是文山包種茶興起之地。由於汐止的地形和氣候適合茶樹生長,清朝光緒年間人稱「包種茶之父」的王水錦、魏靜引進栽種後,再研究包種茶技術並傳授當地居民,包種茶在汐止落地生根後才慢慢發展到坪林一帶。

在世代相傳之下,蔡旭志已是汐止大坑山區茶農傳承第四代,從小在茶欉中長大,跟隨父母從事茶園各項工作,舉凡採茶、炒茶等工作,天天與茶樹為伍的他,也因為深知種茶辛苦,讓他大學選了和農業相差甚遠的水產養殖系,希望能自己到外頭闖一闖,不想被困在茶山中。

但是在工商業發展下,土地的開墾讓汐止曾經盛極一時的茶產業逐漸沒落,同時也因為世代的傳承,土地分割零碎,茶山逐漸荒廢,農人紛紛出走。蔡旭志不希望看見爺爺傳承下來的心血就此白費,因此在民國八十三年退伍後,決定返鄉繼承家業,並在民國八十五年轉型經營休閒農業,開設天然茶莊休閒農場。

汐止大坑山區是文山包種茶的發源地,經歷地區多年來的開發,如今已逐漸沒落。攝影/李偉皓

堅持友善栽種 延續古法製茶技藝

蔡旭志表示,家中一直是採用友善方式種茶,接手後也秉持友善種植的理念,不噴灑農藥和化學肥料。他利用雜草與茶樹共生的方式涵養土地,保持土壤良好的保水性與通風性,同時為了防止對環境造成破壞,蔡旭志以承租老農舊有茶園的方式,減少新地開闢,再用一到兩年的時間放任雜草生長,他認為「草長得出來代表土地還是活的」,雖然剛開始作法不被老農認同,甚至說他們懶惰,但是他用兩、三年的時間逐漸翻轉老農觀念,讓老農了解不用肥料也能種出好茶。

在蔡旭志的茶園中,可以看見原本應該被稱為「害蟲」的小綠葉蟬在茶葉上蹦蹦跳跳,甚至叮咬茶葉。如果是慣性農法,會採取噴灑農藥的方式維持茶葉美觀,但是卻疏忽經過小綠葉蟬叮咬過的茶葉才能發酵出香味更濃的蜜香紅茶。

「我們不追求產量,而是追求品質。」蔡旭志認為經營茶園的重點在於茶園的生態環境平衡,如果不斷噴灑農藥除害蟲,再額外買肥料施肥,增加土地的負擔,反而是惡性循環。雖然被小綠葉蟬叮咬確實會讓茶葉產量減少,但當小綠葉蟬和環境達成生態平衡,還是能有七至八成的產量,茶葉也會更香醇,同時用品質彌補產量落差。

蔡旭志承租舊有茶園,秉持友善種植理念不使用農藥,在採收期時尋找經驗豐富的採茶人,維持茶葉的最高品質。 攝影/李偉皓

以茶葉入菜 菜餚增添「茶」風味

轉型休閒農業後,蔡旭志仍然堅持保留傳統製茶方式,從茶葉一摘下,就必須抓緊時間製茶,經過日光萎凋、翻動、殺青、揉條、乾燥、挑選等繁複的過程,每一道工序都要扎實而不馬虎,再配合家族傳承的製茶機、揉捻機等機械,才能製作出甘醇的好茶。

蔡旭志和太太周慧慧除了共同努力保存傳統製茶文化,也考取製茶師執照,一同用自己種的友善茶葉製作創意料理,如茶糕、茶凍、茶葉醉雞等點心和佳餚,周慧慧說:「不希望茶葉只是裝飾,而是能把茶葉和料理做最好融合。」

「這裡的茶料理很有特色,吃起來特別順口,茶葉的品質也是無可挑剔的。」具有專業茶知識的講茶學堂創辦人湯家鴻說。天然茶莊開設二十年以來,以茶葉入菜的料理不斷更新,加上追求完美的茶葉品質,吸引許多愛茶饕客探訪。

天然茶莊將茶葉做成許多創意料理和甜點,滿足許多饕客的味蕾。 攝影/楊婷婷

共享經濟模式 帶動農業新氣象

「有機茶靠理念傳承,生產成本高,需要通路廣。」蔡旭志說。因此,夫妻倆也舉辦製茶體驗活動,吸引民眾前往茶園,實際摸到茶葉、看到製茶過程、品嚐茶葉料理,落實政府推廣地產地銷的「六級化產業」,包含第一級的農產品乘上二級加工製造,再乘上三級的服務性商品。

「希望透過體驗活動讓民眾了解茶葉、喜歡茶葉,讓喝茶成為一種時尚的產業。」蔡旭志表示,目前已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青農合作,擁有土地的是生產端,擁有店面的是銷售端,透過整合的方式,朝共享經濟的模式發展,帶動茶文化。未來更會往科技農業邁進,採用微型氣候和物聯網大數據的方式管控茶園,用更少的人力,在有限的土地追求高品質的茶葉。

汐止茶樹遍植的榮景或許不復存在,但是蔡旭志和周慧慧夫妻仍然堅持回歸天然,延續傳統製茶方式同時結合觀光農業,喚起有關茶的古早回憶,用一道道茶料理訴說汐止茶山百年興衰。

蔡旭志(左)與周慧慧(右)夫妻倆,成功將傳統茶業融入新元素,建立觀光休閒茶園的經營模式,攜手開創茶業新格局。 攝影/李偉皓

採訪側記

實際走入茶園,一片綠意盎然,到處都聞得到茶葉的清香,夏蟬的鳴聲讓整座茶園熱鬧了起來。遇見了五位採茶的阿嬤,他們看起來都非常年輕,身手靈活精神豐沛,聽到他們已經七、八十歲時,簡直是不可置信,讓人不禁感嘆,都市生活雖然方便,但少了接觸大自然的機會,龐大的壓力真的會讓人老化得更快。在與幾位阿嬤聊天的過程中,他們都開玩笑說自己已經是「國寶」了,現在年輕人根本沒人願意從事採茶的工作,非常擔憂未來台灣採茶的工作全都被機器代替,犧牲了茶的風味和品質。台灣的歷史不斷向前走,時代不斷在進步,但進步的代價卻是遺忘這些優良傳統,值得每個人省思。

延伸閱讀

油車間復興運動 喚醒沉睡的味蕾

玫瑰番茄誕生 創造鹽地奇蹟

小農應援團出擊 突破農業人力困境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古法友善耕種 天然茶香百年飄揚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