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 20:01

慾望劇團演出基隆故事 關懷在地居民

房莛蓁、王郁雯  / 基隆市

「表演Ready?GO!」一陣喧嘩聲搭配著動感的音樂,在九月一日的這晚上,從基隆七堵的永平兒童公園傳入大街小巷。路人們紛紛被活動的熱鬧所吸引,抬起頭來往這片大空地望去,似乎想要一探究竟。原來,這是基隆藝術進區的活動場次之一,在慾望劇團團長黃品文的主持下,展開了精彩的表演,表演正式開始囉!透過安排與互動,劇團利用表演陪伴在地的家長與兒童,讓民眾因為藝術表演,願意從家裡走出來,體驗熱鬧的假日夜晚。

「慾望」源頭 始於一群愛演戲的青年

「我覺得藝術這件事像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般,我想要帶動這件事情。」黃品文語氣堅定的說,並爽朗的笑了幾聲。這位活潑開朗的女孩,是目前慾望劇團的團長,她說,基隆與台北,看似兩個相隔不遠的城市,卻因為地理位置阻隔,造成兩者之間的發展差異越來越顯著。以前的人總愛將兩者地點相互比較,基隆因此被冠上了「文化沙漠」、「最不快樂的城市」等等稱號,十分可惜。

慾望劇團成立於二〇〇四年,一開始是由高中戲劇社社員所創。他們原本是一群參加青少年戲劇聯展的學生,來自各個戲劇社,由於不樂見「畢業等於解散」,因此創立慾望劇團,而黃品文正是這群熱血高中生的學妹,二〇〇六年加入劇團後,擔任其中的特約演員,並在二〇一一年接任社長一職。團名「慾望」,象徵著團員對於演戲的渴求,有時候卻會被誤會而鬧出笑話。黃品文笑著說:「我們在做兒童劇或是兒童活動時,爸爸媽媽其實有一點疑慮,他們想說慾望劇團會不會做的其實是成人劇,其實不是啦!」

《雨信》的出現 喚起劇團在地意識

為了演戲而成立的劇團,對他們而言,每一次的表演機會都格外珍貴。早期劇團積極參與所有能參加的活動,但在尋找自身定位方面因此陷入困境。直到團長黃品文接任後,她慢慢將劇團發展先帶向青少年議題。第一個作品是《活命》,說的是一個家庭裡,成員之間從爭執、不諒解,到最後彼此釋懷。透過劇本,希望能在笑料之中又發人省思。

直到最近,劇團走向正式推向三大演出主題,分別是「兒童」、「青少年」及「在地」。兒童的部分,劇團會舉辦兒童戲劇營,像是透過情緒的展現,讓兒童體驗演戲的感覺;青少年的部分,劇團輔助文化局,參與每年的基隆青少年戲劇節,幫助高中生從無到有生出一部作品。

兒童戲劇營帶領孩子又唱又跳。 圖片提供/慾望劇團

在地議題則是劇團的一個大重點。今年度推出的《雨信委託行》給予劇團很多不一樣的啟發,然而它的出現完完僅來自一個簡單的契機。黃品文表示,一開始在選定題目時,一想到基隆,五花八門的聯想會馬上出現,不外乎是魚市場、礦坑等等。然而她說:「那時候聽過一句話,如果你是基隆人,你不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委託行,但是我那時候真的是不知道。我就在想說我就是基隆人,為什麼我從來不瞭解委託行到底是甚麼東西。」

原來,在戒嚴時期,台灣關稅物品的價格十分昂貴,當時的船員會偷偷夾帶國外商品回來,寄賣於委託行內賺取價差。基隆在當時身為台灣第一大港,貿易頻繁,使得委託行興起於一時。黃品文將這段記憶寫出,放置在《雨信委託行》的劇本內,就像發現新大陸一般,深深著迷於基隆這麼一段充滿魅力的歷史,同時也感慨這份記憶只存在上一代人腦海中的,無法好好傳遞給下一代。她認為,為了將這份神奇的故事傳遞給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基隆人,《雨信委託行》的演出變成一種使命,是她的使命,也是慾望劇團的使命。

《雨信委託行》重現基隆獨有的委託行歷史。 圖片提供/慾望劇團

《雨信委託行》的誕生,除了為劇團找到新的目標外,也引領劇團定位逐漸明朗。劉品文說,《雨信委託行》的出現,是他們推出「基隆故事三部曲」的一個起步,倘若慾望劇團能做出更多像《雨信委託行》一樣令人動容的作品,成為一個演出在地故事的劇團,她會感到十分榮幸。

藝術進區 讓藝術不再高高在上

藝術進區是二〇一六年基隆市文化局所創辦的活動,邀請在地藝文團體到社區演出,培養社區的情感與互動。藝術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禁區」,透過民眾與表演團體最直接的互動與反應,讓大眾在藝術滋養中同樂。

今年的活動承辦王麗涵科員表示,基隆有非常多個社區,有時候會因為地形阻隔或交通的緣故,並非每位民眾都願意到基隆市演藝廳去觀賞表演。她說:「藉由表演活動直接帶進社區的方式 ,讓社區民眾有多一點的文化資源, 也可以讓小朋友小時候就接觸藝文,增進他們對在地文化的學習,習慣去參加藝文活動。」

今年,慾望劇團也參與了「藝術進區」的活動,其中一場是和「綻放中東肚皮舞團」聯合帶來的《法老王的神奇魔毯》。表演時間在晚上七點鐘準時開始,台上的演員賣力做出誇張又滑稽的動作,台下的家長和兒童則一同扭動身體,綻放出最燦爛的微笑,對慾望劇團來說,這就夠了。

藝術進區的表演活動,鼓勵小朋友一起上台互動。 攝影/房莛蓁

黃品文笑著說:「透過藝術可以讓大家走出來,然後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坐在那邊,因為好笑的事情一起笑,因為怎樣的事情一起互動,我覺得這個瞬間是滿溫暖的。」她自認進駐社區短短一天,很難說出他們為社區做出怎樣的改變,但是「藝術進區」是每個社區走出家門、認識鄰居的機會,也是慾望劇團如此支持這個活動的原因。參與演出的蕭昊祥則表示,慾望劇團正在慢慢的走入社區,試圖改變基隆,讓藝文走進社區,也讓存有「藝術心」的人走入基隆。

觀眾與劇團互相感動

演戲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為了贏得觀眾的掌聲嗎?是為了詮釋個人的演技嗎?其實對於慾望劇團來說很簡單,就是「把某種感動帶入社會」。黃品文用微微顫抖的聲音說:「我從來沒有這樣子感覺過,就是我一直以為我做戲,是單方面地把感動帶給觀眾,我沒有想到有一天觀眾帶給我的感動其實比我想的高出更多。」她認為自己參與表演這麼多年,有時候台下觀眾的一個表情、一句話,都會讓她感觸良多。

演出期間,台下的大朋友小朋友都專注的看著戲劇表演,令黃品文十分感動。攝影/房莛蓁

不論是在「兒童戲劇營」中看著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著;《雨信委託行》演出時,台下老兵激動得哭了出來;抑或是「藝術進區」時與社區做第一線的互動,慾望劇團相信,透過戲劇照應彼此,傳播愛與關懷,世界就會因此變得更好一些。基隆是慾望劇團的根,也是滋養他們成長的大地。未來,慾望劇團希望能到別的縣市演出,但絕對會繼續做出更多關於基隆題材的戲劇,繼續挖掘屬於基隆的老故事。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我們從早上跟著品文到台北的「元瓅書坊」參與演講,傍晚再跟著她到七堵參與「藝術進區」的活動。行程儘管緊湊,但品文一旦講起慾望劇團,就一副精神充沛的模樣,淘淘不絕的想再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劇團的故事,令我們印象深刻。當天十分榮幸一起觀看了《法老王的神奇魔毯》這齣劇。在表演開始前一個小時,品文不斷反覆確認演員走位、音響設備等等,做事有條不紊,堅持帶給觀眾最好的觀賞品質。附近居民也紛紛前來捧場,因此表演開始時,現場人山人海,讓我們親身體驗到,劇團對在地帶來的影響力有多大。

延伸閱讀

耕耘應用戲劇 瞥見公眾對話的更多可能

三缺一劇團 以戲劇替土地發聲

基隆高中水域運動 傳承文化也找出興趣


慾望劇團演出基隆故事 關懷在地居民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