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3 20:01

永和的再生 都市美學新體驗

劉苡芊、林臨君  / 新北市

喧鬧的城市,人們熙來攘往地穿梭在街道小巷中,這裡是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永和區,因為過多的人口,造成居民綠色空間嚴重不足、生活品質下降,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永和社區大學經過不斷的開會討論後,提出「生態雙和」的願景,希望可以透過社區大學這個平台,結合教育,在社區做空間改造,讓大家在永和生活的更舒適,也更願意生活在這個地方。

人口密度之最 都會面臨挑戰

擁有四座銜接台北市的橋與便利生活機能的永和區,二〇〇八年人口密度就已高達平均每平方公里四千人,隨著不斷湧進的人口,加上不足的公園綠地與休閒空間,讓永和變成一個大熔爐。

「永和這個地方就是人口太擁擠,生活品質又沒有很好」永和社區大學主任秘書林家安說,因為很多人把永和當作是下班回來睡覺,隔天再去上班的地方,對於城市改造的想法,很難讓所有人有共識,想要將他變成一座宜居的城市,需要變得更有人情味,更能被當地居民接受這就是他們的家鄉,進而願意為這個地方付出並做出改變。

生態雙和 社區環境新氣象

為了提升永和居民的居住品質,凝聚居民的向心力,永和社區大學在二〇一〇年提出「生態雙和」城市願景,分別有綠色權益、綠色交通、綠色生活及綠色空間四個目標。

綠色權益希望各個族群團體可以團結,不應該受到身體的限制或是性別的歧視標籤,讓各種弱勢族群在這個城市生活開心自在。配合社大課程以及舉辦公共論壇等活動,將平權的理念傳達給社區居民,給予民眾對話的空間,讓持不同想法的居民可以互相討論,另外在進行社區營造時,也會考量到年長的居民,在社區增設座位,給予行動不便的人一些休息的空間。

綠色交通則是希望永和居民可以在社區內安全地散步、走路,因為雙和人口密度大,車子與機車的數量也因而龐大,尤其是上下班的尖峰時間,快速的車輛讓行走在永和社區內成為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為了改善交通安全問題,社大出版了「漫遊雙和」這本書,由單車社、瓦磘溝社、城市故事導覽志工隊還有濕地志工,這四個社團把社區綠點與讓人可以駐留的點串連起來,每一條路線都有人可以帶導覽,讓民眾進而以步行的方式來遊覽中和,推廣以步行為主的交通方式,減少車流量。

綠色生活透過舉辦小農市集、綠色市集,讓「消費」這件事可以是對居民的身體、生活是有幫助的。社大與城市外的小農做連結,販賣小農的產品,以「小農拿八成,社大拿兩成」的交易模式穩定小農收益來源,讓他們更願意去種對人好的農作物,不會噴灑很多農藥、或以化學方法快速收成。「對我們的菜友來說,他們多了一個讓他們可以買到安心、新鮮蔬果的地方」小農市集負責人謝素蘭說,除了透過購買了解來源,舉辦買菜學堂,社大會邀請農友現身說法或是舉辦一個產地之旅,讓民眾深入了解購買的產品。

很多當地居民都習慣到小農市集購買農產品。 攝影/林臨君

綠色空間 打造城市新藝術

「因為雙和平均一個人的綠地只有一張報紙的大小」林家安說,綠色空間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空間可以重新獲得釋放。而校園是社區當中綠地較廣泛的地方,所以經過與學校的協商,將校園圍牆打通,變成比較穿透式的設計,目前福和國中與永和國小都有在進行改造,讓校園裡面的綠地可以跟社區一起共享。此外社大目前也提出「當藝術發聲時」計畫,希望在未來兩年能夠嘗試出一個成功的典範。

以前大家對藝術的既定印象就是在某一種特定的館裡面才看得到的,例如美術館或博物館,而藝術的創作者通常都是藝術家,不會是社區的區民,於是社大決定打破這個限制,讓藝術不只是存在於館內或好山好水的地方,開始讓居民成為藝術家,社區與居民展出的藝術作品就在社區與民眾的生活之中,並分別與永貞里、秀峰里以及民樂里三里的里長合作,廣邀社區的居民一起為社區努力,。

椅子工作坊與民樂里的環保雜貨店就是「當藝術發聲時」的其中兩個項目,椅子工作坊會將學校廢棄的課桌椅重新組合,加裝扶手並把會堆積垃圾的抽屜拆除,再架設到社區的公共空間,變成適合老人小孩使用的公共座位,只要對社區營造有興趣的民眾都可以報名參加。而環保雜貨店則是將破舊的鐵皮資源回收站改造、美化,以不定期擺設的方式讓居民拿不需要的二手物去交換別人不需要的物品,達到環保永續的概念,民樂里里長劉善珍說,「經過改造,資源回收站不再是社區的毒瘤,反而是社區嶄新的一面」。

社區居民利用空閒時間參與椅子計畫,將課桌椅變成社區藝術品,美化社區。 攝影/劉苡芊

以藝術串連社區 實現生活美學

「我們希望社區的人可以透過藝術的媒介連接起來,然後對社區更有認同」,林家安說。從利用一些比較簡單、容易上手的活動開始吸引居民,到介紹社大想要推動什麼樣的藝術,讓居民了解到藝術不是他們想像中的那麽遙不可及,慢慢的引導居民一起參與「當藝術發聲時」這個計畫。當居民是有參與到過程裡面後,他們就會相揪,找他的親朋好友來,那社區居民不僅會非常高興,也會更認同這件事與這個地方。

雖然遭遇到一開始沒有居民參與,說明會只有兩三個人來的狀況,或是執行過程中與政府理念不合等困難,但社大還是會持續將文化與藝術帶進社區裡,為永和的居民打造更好的社區環境,實現他們在永和的生活理想。

社區居民共同完成椅子計畫,為社區增添色彩。 攝影/劉苡芊

採訪側記

我們認為,相較於偏鄉的社區改造,在都會中進行環境美化改造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除了要找到可以利用空間,還要得到民眾認同讓他們一同參與。採訪當天,我們來到永和市區,我們看到擺放在街道藝術品與正在營業的小農市集,看著那些五彩繽紛的藝術品,真的很難相信這是由居民完成的。而聽到負責人講述整個計畫的推動時,也深深被他們的熱情所打動,從夢想到實行,中間經歷了很多挫折,但他們卻一直為了很單純的理想努力下去,就是為了讓永和的居民能擁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延伸閱讀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街道美術館 社區一同玩藝術

彩繪出國際外交 度假兼社區營造

以「綠洲」串聯 挖掘被遺忘的美麗水文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永和的再生 都市美學新體驗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