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予辰、張瀚尹 / 台北市
「我們來守護他,咱疼惜的寶島,他的名字叫台灣。」克里夫從不避諱發表自己的立場,藉由創作傳達理念,積極關注社會議題。
關注社會議題 勇敢說出自己的聲音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機械研究所畢業的克里夫 Cliff ,,畢業後成為一名工程師,承載著壓力,忙碌的過了七年工程師的生活。但比起日復一日的生活,他更想過他心中認為「有意義的生活」,他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可以走什麼路,平常就喜愛聽音樂的他,一直都對音樂很有想法,於是決心挑戰全職創作。
時常關心各種大大小小社會議題的克里夫,一直都有在參與社會運動,例如二〇一四年因《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遭強行通過審查,而該協議被反對者視為損害台灣經濟,且強化中共對台的政經影響力而爆發的太陽花學運。除外,他還涉略了各種不同議題,從反核到同婚議題,不管議題大小,他都關心著。
克里夫的創作理念,是把他認為值得被大家關注的事情放進音樂裡面。他從不避諱自己對事件的立場和政治立場,例如他在社群網站上公開寫到:「我反核,支持台灣獨立、婚姻平權。」他希望經由自己的創作,讓聽眾能對周遭的議題有所關注、反思或能夠一同討論。克里夫說,也有過聽眾跟自己意見不同的時候,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立場,但若可以以音樂作為開啟對話的機會,就是一件好事,因為正常的公民社會對事情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而是會有不同角度與立場。
克理夫談作品 — — 勇敢的台灣人
在二〇一五年時發生的反黑箱課綱運動,也是克里夫寫下「勇敢的台灣人」的契機。反黑箱課綱運動是當時部分高中生發起反對歷史課綱偏離臺灣主體性的運動,克里夫說:「我們需要更公平客觀地看待歷史與社會事件。台灣還是有許多關於土地正義、居住正義、貧富差距等等的問題需要努力去改善,我們都是勇敢的台灣人。」因此,創作了這首歌。
歌曲「勇敢的台灣人」中,歌詞寫到「大聲唱出嘹亮的歌聲,唱出咱未來的希望,就算風雨在吹,我們也沒在怕,大聲講出光榮的事件,驕傲地記在阮心內,因為咱是勇敢的台灣人。有一個美麗的所在,伊係咱的故鄉,現在換我們來守護他,咱疼惜的寶島,他的名字叫台灣。」歌詞特別以台語創作,因為他認為台語更接近台灣本島的文化。
吹過島嶼的風陪著我回家
而除了社會議題,創作靈感也來自平時生活的養分。克里夫於二〇一五年起,就時常在台灣各地旅行、交流、歌唱,也會到偏鄉駐校,他希望能藉與他人的互動,學習成為一個溫柔而同理的人。而這些生活經歷,都成為創作靈感,在歌曲中活躍著。
克里夫於去年,因想與小朋友們分享故事、以歌聲帶孩子接觸音樂,所以到了花蓮豐裡國小駐校。豐裡國小的學生組成特別,包括漢人、原住民、客家人、新住民。在駐校期間,有個來自印尼的女孩唱了印尼的童謠給他聽,因為不太懂語言背後的含義,他就問了朋友,朋友說那首歌是彩虹的意思,是在說彩虹的每個顏色都不同,卻都是美麗的,就像人與人之間,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後來朋友又介紹了一位印尼籍的外籍勞工給克里夫認識,他的父親在他小時候就過世了,母親在他來台灣工作時生病了,但他卻一直不敢回去看母親,因為他害怕自己再也沒辦法來台灣賺錢,也因此,他再也沒有見到他母親。
聽了這個故事後,克里夫感觸很深,因此寫了「吹過島嶼的風帶我回家」這首歌。歌詞中「吹過島嶼的風陪著我回家,閉上眼彷彿能看見,越過高山和海洋,原來這世界從沒有離我遠去,我愛的世界從沒有離我遠去,親愛的家人從沒有離我遠去,吹過島嶼的風帶著我回家。」克里夫希望吹過台灣島嶼的風能陪伴他回家,即使碰觸不到,但閉上眼就能看見,家鄉的土地、他愛的人及愛他的人都沒有離他遠去。
而歌曲中也有許多小細節,像是歌曲的背景聲有聽起來像鐵軌的聲音,但那並非真正的鐵軌聲,其實當時是附近在施工,而施工聲剛好呼應人們可能會對來台工作的外籍勞工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只能做像是在工地的勞力性質的工作,因此決定將施工聲收音後,放進音樂中。
創作歌曲「彩虹」
在克里夫擔任工程師時,座位附近有個同事,她是個位個性陽光、嗓門很大的母親。但後來克里夫被調到別的單位,經過半年後再遇到她時,狀態已經讓他認不出來。她的神情、樣子都讓人不敢接近, 後來他才知道,那位同事在這段期間了罹患重度憂鬱症,他才意識到心裡的疾病有時候比生理可怕,心理疾病會影響生理、能徹底改變一個人。他因此開始去認識那些疾病,才知道原來跟想像中不一樣,其實不需要對著患者說「加油,一切都會變好」,因為這可能會造成他們更大的壓力。
也因此,他寫了「彩虹」這首歌,歌詞「就讓眼淚輕輕滑落,釋放所有的痛,找回笑容 will be little sunshine,擁有你的彩虹。有沒有一些時候,心脆弱的難受,可是你知道嗎?有人願意感受。」克里夫說,每個人的成長歷程都有各自需要面對的問題,因為不曉得他們長大的過程、背後經歷的故事,也許有很多事情是自己無法想像的,因此他認為能做的就是傾聽跟陪伴。
堅持理想 勇敢追尋音樂夢
由於克里夫並不是從小就把音樂當成志向,也不是音樂科班出身,跨領域開始做音樂或想發行作品時,資金方面會比較困難,但是他認為首先要先了解自己想要完成什麼目標、做到什麼事,然後再一一去想辦法。因為不管是什麼領域,都會有各自的困難,但如果他的音樂可以帶給別人共感或是創造討論、反思的空間,對他來說都是一種收穫。
除了讓大家一同反思社會議題以外,能讓人從他的創作獲得能量,也是他最大的收穫。他還記得,他曾到屏東進行了一日音樂節的演出。當時,他遇到一個女生叫住他,說自己平時就有在聽他的歌,很開心能夠到現場聽克里夫演出。那個女生看起來很陽光,一直到最後演出結束時還跟他買了一張 EP 。
回家後,克里夫在自己的粉絲專頁收到一段很長的訊息,原來是當天叫住他的那個女生。她說她是一個重度憂鬱症患者,自己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出門,也無法好好跟別人相處,但是那天知道克里夫要去表演,才有了出門的動力。克里夫說:「看到訊息以後非常感動,因為我在創作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真的可以帶給別人力量。」
克里夫除了創作外,在每週二、三晚上也兼課教吉他,以此累積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其他時間則是安排演出,他希望能將大量時間放在創作,作為主業。因為從前工程師的工作穩定,較不需要擔心收入,現在拋掉過去的工作,雖然較辛苦,但也能以音樂養活自己。
且他認為現在的自己就像是在重新學習生活,他常常到不同地方駐村、旅行,他到東部偏鄉帶小朋友們、到田裡插秧收割、做外燴切菜,體驗了很多在城市從未經歷到的事。從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豐富,這也因此間接幫助到他的創作,現在的他生活不以金錢為主,而是認為增加生活經驗更為重要。
音樂植入生活
而座落在花蓮市福建街的古老建築物,選物店「島東譯電所」是克里夫就讀國小及國中時期的學弟阿光所開設,阿光是在巴拿馬出生的台灣人,而前身則稱「偏廳計畫」。在選物店尚未改名時,曾經舉辦過不插電音樂分享會,也是阿光第一次邀請克里夫到自己店內演出。「克里夫的音樂作品跟環境、親情之間有關連性,想讓大家更了解他所想、所看、所接觸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因此想邀請他到自己的店演出。」阿光表示,除了音樂本身,也知道克里夫一直努力創作,所以想讓更多人被他的音樂感動、產生共鳴。
而近期,島東譯電所以藝術推廣為主,舉辦了「溝仔尾街區藝術季」展覽。而克里夫也受邀參與了展覽的序曲「溝仔尾街區聲音採集計畫」。此計畫是克里夫在溝仔尾街區,採集現場環境聲音,搭配吉他和弦進而編曲,創作了十首歌曲。而十首歌曲分別在溝仔尾街區內指定地點播送,讓民眾可依照安排的地圖尋找,並用手機掃描區域的 QR code,帶領觀眾進入克里夫所觀察的溝仔尾,以聲音深入街區裡的日常。
保持初衷 勇敢發聲
克里夫說,因為音樂性質的關係,他無法像其他樂團、歌手一樣到中國巡演、賺錢,但他認為在台灣雖然不能賺大錢,還是可以想辦法養活自己,也可以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他認為有許多很棒的地方可以發展,希望自己可以循著自己的初衷慢慢地、長遠地走下去,在日子還過得下去的情況下,都希望能堅持自己想傳達的訊息。
很多做音樂、藝術的人會避諱談政治,但他認為正常的社會應該是,雖然立場不同,但大家可以討論、可以讓意見理性衝撞,而不是當遇到一個勇於表態的人就覺得稀奇,因此他計劃在明年產出正式專輯,也希望自己有更多機會到不同地方演出,藉由音樂讓大家反思。最後,還是想回到音樂本身,寫出更多使人共感的音樂。
採訪側記
當初會知道克里夫是藉由之前採訪過的受訪者介紹,我們查了他的資訊,發現他的歌曲很符合我們的採訪主題。我們訪完他後也覺得他是個很有想法、很堅持自己的理念的人,很感謝有這次的採訪,讓我們有更加了解他的機會。
延伸閱讀
以音樂傳達理念 克里夫唱出台灣情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