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絜儀、沈涵萱、詹欣儒/台北市報導】坐在青鳥居所靠窗的位置倚外張望,西落的夕陽垂掛在暮色四合的天空,恰如現下書店產業低迷的景象。即便如此,書店創辦人蔡瑞珊仍堅持創立青鳥居所,除了希望滿足讀者們能在青鳥居所尋到一個合適的角落、一本鍾愛的書籍外,同時也希望能為他們提供一個思想空間。
傳統青鳥 獨特居所
深邃幽長的迪化街上,立滿長條型的連棟式店鋪。青鳥居所就座落在一棟磚紅色閩南式建築後院的二樓,前院是一間鞋店,抬頭一望映入眼簾的是一整片木製的窗戶,彷彿是青鳥駐足的象徵。後院的一樓,則是充斥文青氣息的卡片小店,沿著卡片商店靠牆的樓梯往上走,濃郁的咖啡香混合著木式建築獨有的木香撲鼻而來,這是青鳥居所的入口。
書店屬於閩南式的建築布局,將整個書店分為三進,兩條長廊作為三進的連結。一、二進屬於青鳥居所範疇,第三進則是與季風帶書店、草根書室兩間獨立書店合作共租的空間。希望能給予讀者不同類型的閱讀環境。沿著樓道上樓進入青鳥居所,最先到達的是第二進名為知識吧檯(Knowledge bar)的咖啡吧,伴著微黃吊燈以及吧檯附近放置的黑膠展示,右側則是陳列了像是《摩登時代》等生活類的書籍。店長王蔚慈解釋,店內的選書設計是根據讀者的動線和視野所及範圍,並與店內的陳設相呼應。
左轉往第一進,首先需經過一個由天井改造搭建的青鳥走廊,走廊的牆上是一隻隻用紙摺成的青鳥,充分展現書店的特色。第一進圖書館(The labyrinth),是店內藏書最多的空間,也是店內風格種類最多樣的書櫃。無論是插畫風格的繪本、或是記錄過去歷史與獨立思想的書籍,包含《巡路中國》、《漫遊古英國》、《香港獨立》、《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等,就是希望能呈現圖書館多元化的風貌。更特別的是,來到居所的客人們還能自行挑選自己喜愛的黑膠唱片播放。這就是蔡瑞珊結合大稻埕當地百年歷史的特色,於二〇一九年創立的青鳥居所內部的陳設。
回憶與眾不同的青鳥
蔡瑞珊,一個選擇在電視台事業巔峰期離職、在書店產業低迷期決定創辦獨立書店的奇女子。曾擔任華視新聞台節目製作人和主持人的蔡瑞珊,在二〇一四年成為夢田文創打造的電視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之企劃人,電視劇中場景「閱樂書店」在電視劇拍攝結束後因不善經營遭遇虧損,夢田文創蘇麗媚因而邀請蔡瑞珊協助管理閱樂書店,希望在結束拍攝後,書店仍能夠繼續營運。這是蔡瑞珊初次接觸、也是初次管理書店的起始點。
在華視累積行銷與企劃的能力,以及之後在閱樂書店所積累的管理經驗,讓蔡瑞珊對於書店營運有了與眾不同的理念,她運用自己曾經作為媒體人敏銳的眼光和獨特的想法,不將書店視為一個販售書籍的場所,而是根據書店當地環境或建築特色,為書店量身打造一個主題風格。
一九二〇之於青鳥居所
青鳥居所選址在台灣歷史起源地,同時也是台灣早期思想發源地的大稻埕。因此蔡瑞珊決定將青鳥居所打造成一個以歷史風格為主的書店,選擇大稻埕的被命名年份、同時也是歷史上台灣文化確立的年份,一九二〇,作為書店選書的主題延伸。其中,《紫色大稻埕︰繁華之夢的時光旅圖》、《啟蒙與反叛:臺灣哲學的百年浪潮》、《味道臺北舊城區》等皆昰青鳥居所在一九二〇年的選書代表。
《紫色大稻埕︰繁華之夢的時光旅圖》是以大稻埕永樂城剛興建好的一九二〇年作為背景。大稻埕除了是台灣跨世代的創業寶地,也是台灣文化的運動基地,更是一九二〇年的時光通道。以謝里法筆下的虛構人物江逸安、台展三少年中的郭雪湖,以及銘新劇團的團長石銘為主角,透過這群熱愛繪畫、戲劇同時又背負不同壓力的逐夢青年,帶出現代美學思潮對這些逐夢者的影響,展現當時思潮與新想法迸發的時代特色。
一九二〇作為台灣文藝復興的代表年分,許多思想成就皆在這個時期展開。例如:《台灣青年》雜誌的創辦、林獻堂和蔣渭水等人於大稻埕創立台灣文化協會等,皆是台灣進入以遊行抗議為主的非武裝抗日運動時期之重要事件,同時也是台灣向現代民主前進的啟始點。
青鳥的核心理念
書店內的藏書約六千本,含概文藝、文學、思想與生活風格。其中,歷史文學書籍的地理範疇從《有溫度的台灣史》,延伸至《不一樣的中國史》,再向外拓展至《江戶時代一本通》、《漫遊古英國》等。這些看似國際間發生的事情其實緊密的貼合台灣的發展,無論是思想主義的探討,或是對於古代帝制的反思,皆希望讀者能以現今全球化角度去解讀,畢竟歷史不分國界,彼此間都有著相互連結與影響。
青鳥居所書籍主要聚焦於人文歷史,除了展現台灣主體性的同時,也開啟探索台灣的思想與文化運動,且希望透過這些書籍得以保存台灣歷史文化,並將台灣這個思想自由起始的重要年份記錄下來。希望歷史能夠成為思想傳遞的起源,因此居所不只販售書籍,更是要向讀者傳遞一種思想態度。
特殊企劃 用心選書
而蔡瑞珊書店與眾不同的就是成立「青鳥選書院」,這是由與青鳥固定合作的張鐵志、馬翊航、李清志、杜祖業以及劉維公五位選書老師,和書店成員進行一次選書會議,每位老師和店員可依照台灣的現況或是喜好選擇一本推薦書籍,一共選出六本書籍作為每個月的推薦書單。
七月閱讀書單推薦中《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就是由張鐵志選出,目的是希望作者廖偉棠的詩作,在香港反送中事件過後,透過此書傳遞對香港以及自由的關懷。《大海的一天》則是馬翊航推薦,作者徐至宏捕捉馬祖、基隆及蘭嶼一整天的早上、下午、黃昏和晚上幾個時段海洋的變化,認為旅行就是換一個地方,補充創作的養分。
《文明的野獸:從圓山動物園解讀近代台灣動物文化史》則是反映出動物園設立的初衷以及現在人們對動物的態度與行為,這兩者之間形成明亮的對比,希望讀者可以從動物園中學習另類的生命教育。《關於坐下來這件事》探討椅子的功能從實用到時尚的演變,從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物件,映射人類生活演進的歷史。
《再啟蒙的年代:為理性、科學、人文主義和進步辯護》則是作者史蒂芬‧平克以審慎樂觀的觀點詮釋啟蒙運動的思想,相信科學與文藝可以使人理性且改進生活,也詮釋了二十一世紀再啟蒙的時代意涵。《史坦貝克短篇小說集:長谷X人鼠之間》涵蓋十四則短篇故事,背景圍繞在鄉村與城市、過去與現實之間,描寫現實世界之間許多的不得已和妥協。由於五位老師各自擅長領域皆不同,因此選書的結果可以完整書店的樣貌。
風格書店與人文歷史的碰撞
王蔚慈說,蔡瑞珊希望讓所有人都可以在店裡找到一本喜歡的書、一個喜歡閱讀的角落。一九二〇年對於大稻埕而言不只是確立命名的年份,也是大稻埕思想啟蒙的起始點。而在這棟充滿歷史的百年建築裡,蔡瑞珊希望我們能夠透過這棟古老建築,產製出不同的思想,進行閱讀或討論的同時也能彷彿與歷史對話。
青鳥系列書店的常客張昌德說:「其實每一間青鳥都很不一樣,例如在建築或是書籍的挑選上都可以看出不同,像這裡的建築就很復古,帶有一點木頭香,書籍也比較偏向歷史相關的方面。我猜想這可能是因為鄰近大稻埕吧,所以才有偏重歷史的這種感覺。」
店員許弼善解釋,由於迪化街的街區較為老舊,加上迪化街巷內少有觀光客進來,因此很多顧客都是從小到大生長在此的街訪鄰居,除了會分享在地的文史故事之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比其他地方更近一些。
大稻埕青鳥的目標與展望
每個星期青鳥的店員都會與老闆進行討論會議,並且定期進行人員輪調,讓店員們都能面對不同書籍與讀者群。此外,也會根據每間書店的特色安排不同風格類型的講座。例如《尋常的社會設計》新書講座,將從人類發明地圖的起因、地圖這項工具發明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和利弊,以及最後強調使用地圖的前提 — — 你必須知道自己現在的所在地。
而未來會以台灣文化的推廣為目的,除了策畫更多講座與活動之外,也不斷的在創新及嘗試開發新的企劃,例如嘗試與建商進行合作開設和平青鳥書店,除了是書店之外,同時也是建案的接待中心。此外,青鳥更有加入台灣走讀行列的想法。王蔚慈說,預計明年青鳥居所會開始舉辦一系列的大稻埕走讀,帶領讀者實際走訪書中出現的地區,希望能夠將閱讀這件事延伸到大稻埕的街道上,更廣泛的推廣閱讀。
除了以文化作為書籍分類的依據之外,青鳥在未來也會做更多與書相關的策展活動。雖然青鳥居所與華山青鳥都是複合式的書店風格,但王蔚慈也坦言,並不擔心核心價值因此轉移。她認為有些人閱讀時會希望在一個舒服的空間,有一杯喜歡的飲料相伴,而這樣的閱讀情景,就是青鳥在閱讀推廣和書店經營上的核心,希望這些書能夠更有機會被閱讀、被看到。未來的青鳥也會延續大稻埕的靈魂,並藉由這些書籍將前人見證的歷史,一直保留下去。
採訪側記
走在飄著古早味氣息的迪化街上,隨處可見台灣早期風格的閩南式建築,進入大稻埕就好像進入了另外一個時空。書店內的擺設和選書與大稻埕的歷史相得益彰,雖然只是新開一年的書店,卻彷彿已經在當地生根多年,完全不覺得違和。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青鳥居所 承載歷史故事的書店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