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晨沅
【記者鍾晨沅綜合報導】墨草如柳絮紛飛,點點金箔閃爍其中,頗有「逝去」的禪意。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學生李凱真於17日起在茶坊「三徑就荒」舉辦個展《荒物集》,描繪他因拾物的習慣,對物所產生的留戀。
李凱真日常喜歡撿拾自然遺留的物件,如枯枝、荒木及凋零的果實等。與物產生綿長的情感連結後,轉化成創作的養分。他透過記憶與逝去陳述時間感,紀錄美好時光和微小事物等短暫存在的痕跡,藉此述說他對相關事物的依戀。李凱真表示,「時間」常是他的創作主軸,而他希望細膩的表現手法能讓觀者在投入看畫的同時感受到時間的流淌。
環繞展場,李凱真將平日所撿拾的荒物,如枯枝、落葉等布置於作品的周圍,展品凋零的狀態更凸顯逝去的意念。展覽設在茶坊,和緩的氛圍也襯托展品寧靜之美。「三徑就荒」活動企劃兼策展人黃郁傑說:「比起傳統水墨的壯闊感,凱真細膩的筆觸更符合茶坊的氣氛。」李凱真也表示,「三徑就荒」的空間較一般畫廊有溫度許多。
系列作品《散落一地的花屑》,由三幅大型的水墨畫作組成,李凱真以水墨的線條與暈染描繪一片輕風吹拂的草地。他也將三幅畫作前後排序懸掛,創造草原的空間感。他補充,作品隨水墨線條的起伏穿插許多紙屑、紙纖維與金箔,表達飛舞在空中的花瓣、植物碎屑及塵土。遠處觀望,即可感受萬物一同流動於風林。
展品至作品集,李凱真選用特殊的手工紙,藉由手工紙的纖維,暈染出他所想表現的「細膩」。他嘗試將輕薄的手工紙,裱貼於木塊與石頭上。作品《雜草記》便是由四塊圓型的木頭組成,李凱真在各塊木頭上繪製植物不同的部位,象徵著破碎的記憶片段,就如每個人的回憶皆由許多不同的記憶構成。
作品中雖強調時間的消逝,但每個人觀看後所作的詮釋不同,他解釋,他僅透過拋磚引玉的方式提供觀展民眾思考方向。觀展民眾胡安妤表示,他喜歡水墨細細的線條,「我覺得很有李清照詩詞的感覺」,談及作品的時間意象,他則說:「總有種『感時傷春』的味道,藉由畫作真的能感受到時間流逝。」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