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
政府決定發消費券,學者大都持肯定的態度,不過也有人質疑效果可能有限,因為民眾可能用完3600元之後,不會再掏出自己的錢買東西,也擔心少數民眾為了換取現金,以低折扣賣給廠商,沒有真正消費,活絡經濟。
在消費券還沒定案前,新竹地區已經有民眾猜測政府可能以「戶」作為發放單位,所以趕在這幾天到戶政事務所辦分戶,像是一戶十口人就可能因此變成十戶。
民眾動作如此快速積極全是為了消費券,但最後確定,發放是以人為對象,每人都發放3600元的消費券。
不過學者認為,短期刺激消費可能有幫助,但效果有限,因為民眾可能只會花3600元的消費券,其他錢還是不肯花,存起來。還有學者預測,在消費券發行後,少數民眾可能為了換取現金,會以折扣的方式賣給廠商,廠商再和政府換錢,所以不會有真正的消費,活絡經濟。
學者表示政府要刺激消費,發放消費券的方式最好採取儲值卡的模式,其中政府負擔一半,另一半錢由消費者來出,這樣才會真正讓消費者掏錢出來刺激經濟,效果才會比較大。(記者陳曉卿、陳昌維報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