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0 20:06

「原」汁「原」味,將部落風味帶進都會

「原」汁「原」味,將部落風味帶進都會 | 華視新聞

王世盈、潘佳恩  / 新北市

位於汐止的五指山上,帶有濃濃原民風味的原味咖啡坊,從店內的一磚一瓦開始,都出自馬燕萍及原住民員工之手,她帶著員工做出一道道原住民風味的餐點,提供一個穩定的就業環境及機會給來異鄉打拚的原住民朋友。

提供機會 安心就業

身為原味咖啡坊的執行者及台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秘書長的馬燕萍,女士坐在大樹下的木椅上娓娓道來當初創辦咖啡坊的契機。本身為太魯閣族、台大哲學系畢業的馬燕萍,原是兒童美語知名連鎖體系負責人,在教導原住民孩子的時候發現,其實這一群孩子在學習語言方面的資質不錯,加上天性樂觀勇於表現,但由於父母親沒穩定工作,讓孩子們常常無法穩定的學習,長大出了社會後常面臨就業困難,時逢當時補教業面臨少子化招生不足,馬燕萍就毅然決然地離開補教業,在二〇〇九年創辦了原味咖啡坊。

「咖啡坊的經營模式以部落的農特產、部落的工藝及部落的餐點為主,去發展複合式的經營模式,希望能透過咖啡坊的經營,提供部落婦女一個穩定的就業機會,進而讓他們的孩子能穩定的學習。」馬燕萍笑著說道。

原味咖啡坊的員工多為來自花東地區到都市就業的原住民,部分原住民到大都會工作會有些不適應,找工作便不那麼順利,而咖啡坊的創立則是多一個工作機會供原住民朋友選擇。

原味咖啡坊老闆馬燕萍。 潘佳恩/攝影

從無到有 共創原鄉美好

位於汐止五指山上的原味咖啡坊就像是新北市的後花園,馬燕萍當初會想選在五指山作為據點,是因為在一次下大雨的場勘後,雨過天晴的五指山在半山腰的山谷間出現了一道巨大的彩虹,而彩虹在太魯閣族裡代表祖靈會在彩虹橋的另一邊守護著自己,身為太魯閣族的馬燕萍心想「這個地方就對了!」

原住民風味的咖啡坊,除了餐點道地外,整個環境皆為馬燕萍與原住民員工們靠雙手結合創意搭建起來的。由於沒有經費可以鋪水泥、請水電工、木工,所以咖啡坊內所有物品皆來自資源再利用,到處收集廢棄家具、竹子與漂流木,盡可能利用周邊天然的東西加上原住民風格元素,製作各式手工藝品來佈置餐廳,集結大家的力量與巧思,重現原鄉部落的美好。

原為手工藝師的謝素月同時也是咖啡坊的員工,他提到咖啡坊就像一個大家庭,目前有二十二名員工,來到這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因、自己的壓力,但大家都能互相體諒,站在對方的立場替他人找想,馬燕萍總設身處地的替員工找想,如果員工在上班時間家裡突然有事需要處理,馬小姐都會讓他們先處理完自己的事,再來上班都沒關係,讓謝素月十分感動,更想一起為咖啡坊努力。

員工胡永珍表示,來到原味咖啡坊工作已經有兩年多了,在咖啡坊裡學到了很多,也為生活帶來了改變,在咖啡坊學到的原住民手工藝,回到家後會運用在孩子身上,像是用不織布幫孩子做衣服,另外,假日跟朋友們聚會時,也會煮原住民風味的餐點給大家吃。而在咖啡坊工作時,客人們給的反饋,像是稱讚餐點做得很好吃,或服務很親切等,總會讓胡永珍感到很窩心,更有動力想繼續做下去。

原味咖啡坊餐廳室內環境。 潘佳恩/攝影

多元推廣 市場發光

尋覓了一個暫別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秘密基地,為原住民朋友打拚,當初一個簡單的想法,讓馬燕萍帶領著原味咖啡坊走到了今天。「咖啡坊的工作機會給這些原住民朋友一個穩定的收入,讓他們有經濟能力去照顧自己的家人,重新找回家庭的溫暖。」馬燕萍笑著說。

咖啡坊在做的不單單只是提供一個就業的機會,也是在發揚、傳承原住民文化,透過餐點、農特產及手工藝品讓來店裡的顧客更了解原住民文化,也讓店裡的員工在工作的同時一邊學習。馬燕萍表示,未來會希望將傳統的原住民文化與大都會區的需求做結合,讓接納度提高,推廣給更多的人知道。

原味咖啡坊內以漂流木製成的燈飾。 潘佳恩/攝影

延伸閱讀

假日族語托育 扎根原住民文化

餐飲創業人才培訓 原住民新出路

雲山茶鄉 青年原民行銷部落茶葉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行銷對象:

原住民族委員會

IMPCT Taiwan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Mata Taiwan


「原」汁「原」味,將部落風味帶進都會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