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攜手新源生技研發蛇毒蛋白新藥 進入美臨床二期

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鄭鴻達台北18日電)國科會支持成大團隊攜手新源生物科技,以蛇毒蛋白開發出蛋白質藥物,成為台灣此類藥物首度成功進入美國第二期臨床試驗的案例,將可應用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與病變、胰臟癌等治療。

國科會今天舉辦「化毒為藥—糖尿病黃斑水腫新藥成果發表」研究成果記者會,會議由副主委林敏聰主持,邀請成功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講座教授莊偉哲、新源生物科技執行長馬渡(Madhu Cherukury)等說明成果。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糖尿病為台灣人10大死因之ㄧ,每年有近萬人因此病死亡,目前全台約有200多萬名病友,且以每年2.5萬人速度在持續增加,糖尿病患者更常受眼睛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所苦。

國科會說明,經國科會支持由莊偉哲團隊、新源生技產學合作開發的蛋白質藥物,同時具備抑制血管新生、發炎反應、癌細胞轉移等作用,預期應用包括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與病變、骨關節炎及癌症等。

莊偉哲將馬來西亞蝮蛇的抗血栓蛇毒蛋白,以基因工程設計出具高親合力與特異性的去組合蛋白藥物,並在2015年技轉給新源生技,由其執行藥物生產、製程、劑型與動物毒理試驗。

此蛋白藥物於今年6月通過美國FDA新藥臨床試驗申請,並進入臨床二期試驗。莊偉哲說明,經動物試驗證實,將藥物應用於胰臟癌模型小鼠身上,相較目前市面上胰臟癌藥物能延長患者3個月壽命,此藥可延長小鼠壽命達到4倍。

莊偉哲說明,全球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藥物市場達120億美元,然藥物研發動輒逾10年、新台幣150億至200億元,耗時又耗資,幸有國科會支持並建立產學合作生態系,讓學者有足夠資金持續研究,讓成果不會只留在實驗室,更能商品化及應用。

馬渡表示,此藥物在設計時就盼能應用於不同種族,在臨床一期試驗中,研究團隊將藥物注入患者眼中玻璃體,不僅成功改善患者視力,也將可應用於黃斑部病變治療。

馬渡預計明年6月將能完成臨床第二期試驗,他認為台灣醫師非常優秀,絕對能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因此考慮之後於台灣設點進行晚期實驗,若順利完成,料能攻占全球黃斑部病變藥物大部分市場。(編輯:潘羿菁)11110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