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3日電)旅德台灣作曲新銳劉博健獲德國科隆八橋音樂節作曲大賽首獎,獎金4000歐元(約新台幣13.5萬元)。劉博健說,獎金還是其次,這次得獎將有機會接受作曲大賽主辦單位西德廣播電台委託創作,用音樂跟世界對話。
劉博健今天在德國埃森接受中央社記者越洋專訪表示,德國科隆八橋音樂節從2011年開始主辦,可以說是德國作曲比賽的前5大,「得獎之後感覺比較安心,作曲其實很孤獨,這個獎可以支持我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
1990年出生,劉博健今年33歲,作曲對他來說,是一個自我答辯的過程,「創作音樂需要很清楚的邏輯,作曲很像是我跟這個世界對話,用音樂了解自己的邏輯,再用邏輯去了解這個世界。」
這次獲獎的作品「在無人的房間」是一個九重奏作品,作曲大賽每年7月會先宣布題目,9月交稿。劉博健說,這次題目很特別,「要用包括長笛、豎笛、小號、古典吉他、打擊、鋼琴再加上弦樂三重奏等9種樂器去創作,命題很特別,我的德國學業告一段落,也申請到國藝會補助,正好可以好好準備。」
劉博健常常作曲從白天寫到黑夜,又從黑夜寫到凌晨,寫不出來的時候就望向書桌前的落地窗,每當一抬頭,眼前的景致總是非常不同。劉博健說,創作常常讓他孤獨到痛苦,寫不出來時也常常坐在床上「真的去撞牆」,但窗前那些四季與光影變化,讓他有了創作靈感。
劉博健透過力度與音色創造聲音空間,利用大小聲產生的殘響,讓殘響去堆疊下一個段落,以殘響疊聲音,聲音疊殘響去表現「在無人的房間」這個概念。他用小提琴琴弓用力摩擦展現黑夜的壓迫感,或是拿帶金屬材質的鐵尺刮古典吉他,用球摩擦鋼琴的弦,描繪太陽折射的光線穿透窗內與樹枝的倒影。
從小就吹小喇叭玩管樂團,劉博健考大學時家人為他選擇了財經系,但他並不快樂,再加上腦部動手術,不能再長時間吹奏小喇叭,「但我又喜歡音樂,最後決定學作曲。」惡補作曲沒多久,作曲老師教他開始創作,「甚麼是現代音樂我還很懵懂,我就跟著『難聽的感覺』去寫,沒想到考上交大音樂研究所。」
劉博健說,至今仍很感謝他的指導教授李子聲,「他收我可能是因為我沒有音樂系背景,還有打磨的可能。」劉博健還記得李子聲的教誨,「如果你覺得作曲沒有標準,只有個人美學喜好,那就不要進音樂院,念音樂就是要訓練出不一樣的耳朵跟美學。」這點他銘記在心。
2017年劉博健赴德國埃森福克旺大學進修作曲學位,今年正式畢業,他也拿到2所瑞士音樂院獎學金將繼續攻讀作曲,受邀為管弦樂團等音樂團體創作。劉博健表示,未來希望可以持續以作曲為志業,當一名自由藝術家。
5月11日起每天晚上8時到10時,連續30天,樂迷可以在西德廣播電台聆聽大賽的過程與劉博健的訪問與創作。(編輯:張雅淨)112050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