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晶片生產動能強 半導體設備4大進口地區皆成長

台灣晶片生產動能強  半導體設備4大進口地區皆成長 | 華視新聞
圖/資料畫面

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6日電)為因應晶片產能擴充和製程提升所需,台灣廠商加大資本支出,向外購置半導體設備,財政部統計,110年生產半導體之機械進口值較105年擴增近8成,且從日、美、東協、歐洲等4大市場進口皆有成長,又以歐洲進口值5年大增1.9倍,去年達95億美元最多。

財政部統計處近日發布台灣對主要地區進出口前10大貨品分析指出,為因應晶片產能擴充及製程提升所需,國內廠商加大資本支出,向外購置生產半導體之機械,110年進口值較105年擴增79.9%。

觀察台灣自各國進口半導體設備,統計處指出,日本在半導體設備及材料領域具強大優勢,為台灣第2大進口市場;隨晶片需求殷切,105年至110年間,自日本進口積體電路、晶圓,分別成長67%、76.2%,計量檢查半導體裝置之儀器成長1倍,生產半導體之機械成長25.5%。

統計處進一步說明,110年自歐洲進口前5大貨品排名維持不變,其中,由於荷蘭自108年起成為台灣半導體設備最大來源國,自歐洲進口生產半導體之機械,5年間成長1.9倍,110年進口值達95億美元。

從美國進口的貨品中,積體電路、生產半導體之機械分居前2名,5年間分別成長36.7%、43.8%;統計處表示,隨國內半導體廠商對相關設備購置需求殷切,未列名計量或檢查用之儀器或用具進口值成長1.5倍。

統計處指出,受跨國企業及台商青睞,東協科技產業發展漸趨成熟,105年至110年自東協進口以積體電路為大宗,進口值累計成長1倍,110年達139億美元;同時,計量檢查半導體裝置之儀器增加1.5倍,生產半導體之機械也成長57%。

台灣從中國與香港進口以中間財占7成為大宗,統計處表示,由於兩岸電子產業分工模式,在半導體應用蓬勃發展下,105年至110年自中港進口相關元件大幅成長,積體電路進口值因DRAM等記憶體進口大增,成長1.9倍,110年來到203億美元;印刷電路則增加1.7倍。

統計處分析,前10大進出口貨品反映台灣半導體產業具領先優勢,但也突顯部分關鍵設備及技術高度倚賴海外市場。

統計處表示,基於國際產業競爭日益劇烈,近期貿易摩擦與政治衝突,掀起保護主義氛圍,各國為保有穩定供應鏈體系,皆尋求結盟或調整全球布局,勢必對台灣造成不等程度的影響,為厚實外貿競爭力,台灣宜積極優化國內產業結構,持續深化經貿夥伴關係。(編輯:潘羿菁)111102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