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五十年‧經營大台灣(五)展望大台灣(一)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再過兩天,就是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紀念日,而今年也正是對日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因為對日抗戰勝利,光復了台灣,台灣才能夠結束日本的殖民統治,回歸祖國的懷抱。不過對於所有關心台灣跟中國歷史的人而言,所有的中國人所不能夠忘記的一段歷史是,今年是馬關條約簽定一百週年的國恥紀念日。當時甲午戰敗、割馬關條約,敲醒了滿清的天朝大夢,觸發了知識份子的革命怒火,台灣從此開始了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並且暫時地跟歷史中國分離。過去滿清政府不能夠保衛台灣,使台灣陷入了半個世紀之久的歷史悲情,但是光復五十年來,中華民國台灣卻能夠在國共對峙的海峽衝突當中,建立起安定、富裕、民主的大台灣,到底台灣這五十年怎麼樣走過來的呢?

  清朝在甲午戰爭失敗後的馬關條約中,割讓了台灣澎湖,對於中國是歷史的一大遺憾。割讓台灣,中國人心痛,台灣的中國人也因此,陷入了五十年的歷史悲情。民國三十二年,已婚的吳金坤被日本政府,徵召到新幾內亞充當砲灰,他說這就是殖民地台灣的悲哀。

  家住在桃園楊梅的吳金榮,因為家裡開照相館,留下了不少台灣在日據時代的點點滴滴,這一張照片,就是日據時代楊梅人集體做早操時,所留下的鏡頭。吳金榮目前擔任楊梅的文化義工,今年為了楊梅錫福宮改建,廟方計畫拆除百年歷史的錫福宮,以及廟後面的百年老樟樹,他四處奔走串連抗爭了十八天,終於救了錫福宮老廟和廟後的老樹,痛恨日本殖民統治的吳金榮說,台灣光復那一天,楊梅客家人非常地興奮。

  但是當台灣同胞看到國民政府的接收部隊,他們的熱情熄滅了。而當時已經繳械投降的日本軍隊,卻還是軍容壯盛、秩序井然。親眼目睹國軍和日軍的軍容對比,希望祖國強盛,有朝一日能把國軍訓練得比日軍好的王天進,於是渡海到大陸就讀陸軍官校,當時王天進連一句「國語」都還不會說。不過王天進經過四十年的努力自修,他終於在民國七十年代,成為國內少數的台籍將領之一。而從台灣同胞積極學習國語的現象,充分反映出台灣人民回歸祖國的急切心情。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奉派來台籌設中央社台北分社的葉明勳表示,當時法治尚未建立的台灣,老百姓卻希望百分之百重見天日擁有民主。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台灣同胞剛剛脫離殖民統治,希望翻身做主人,過富裕日子的渴望,在國共戰爭那個紛亂的時代,並沒有獲得滿足,於是不幸的「二二八事件」發生了。葉明勳口中的陳公洽就是陳儀,親身經歷「二二八」的新聞界老兵葉明勳認為,當時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主政失敗的原因,除了大環境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因為陳儀錯信部屬,不能廣納人才,又不知民間疾苦。

  當時的台灣百廢待舉,激烈的國共戰爭,更使得一切建設和人的價值,完全被忽略了。政府播遷來台之後,海峽兩岸的戰火,轉移到金馬前線,民國三十八年的古寧頭大捷,國軍殲滅兩萬多名「匪軍」,最是振奮人心。

  民國四十二年,退守台灣,一心想要反攻大陸的國民政府,在美國中央情報局所屬的「西方公司」承諾支持下,發動了以游擊傘兵為首的三軍聯合部隊,突擊大陸閩、粵沿海的東山島。但是很不幸地,這一項反攻行動因為潮汐算錯,加上情報洩漏,四百一十六位傘兵突擊隊員,只有一百九十個活著回來。

  當時擔任突擊中隊副隊長的賴子福,帶頭第一個跳傘下去,懊惱的是十八架滿載傘兵的C46運輸機,有兩架錯過跳傘時機原機開回台灣,其中一架還載著部隊的無線電。雖然東山島戰役使得國軍的反攻計畫,遭受嚴重的挫折,但是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金門戰役勝利之後,又激起了國軍堅強的戰鬥意志和信心。

  八二三砲戰前夕,先總統 蔣公說過,國家存亡,在此一戰,這一戰,的確保衛了大台灣,也奠定了台灣安定與發展的基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