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艦浮沈錄(一)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提到永豐艦,大部分人對它的了解,大概就是民國十一年陳炯明叛變,國父孫中山先生避難的船艦,許多人並不知道永豐艦曾經參與護法運動,也參與過對日抗戰,並且在民國十四年改名為中山艦。中山艦是一艘印證民國史的歷史見證物,這艘沉沒於長江將近有六十年之久的歷史名艦,最近幾個月在打撈出水,一連串活動當中,再度聲名大噪,喚起人們塵封已久的記憶。中山艦與民國史息息相關。

  在中共長期大肆宣傳下,歷史名艦中山艦,終於在年一月二十八日早上正式出水,為了把這艘見證民國初年歷史的軍艦,打撈出水,中共當天不但在武漢長江金口水域岸邊,舉行盛大儀式,還動員中央電視台及湖北電視台,現場實況轉播。中共從一九八八年開始著手打撈中山艦的準備工作,並積極向海內外募款,最後選定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國父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三十週年紀念,舉行打撈開工儀式,經過七十多天的打撈,沈臥長江底已五十九年,背負著中國現代史斑斑血跡的中山艦,終於正式浮出水面。中山艦是現代史上的名艦,但對中共的意義絕比不上國民黨與國民政府,中共卻不惜耗費鉅資,打撈這艘國民黨的砲艦,當然有它的用意。

  「孫中山先生的廣州蒙難,我想我們或許也都知道,當時隨扈在孫先生身邊也就是,蔣中正蔣先生,所以這艘軍艦確實是跟台灣方面,跟我們這方面確實是非常的密切,那麼中共這次花下這麼大的人力、物力,來撈這艘軍艦,中共他從事任何一項活動,大概都不可能是單一的,它一個整體性來看待,我們從中共在紀念中山先生一百三十歲誕辰週年的,相關性活動來看,特別是江澤民的談話講到,特別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先生志業的繼承者、實行者,這個觀點來看的話,我們就可以想到,中共有利用中山艦上面中山這兩個字,來凸顯他們對孫中山先生文物保存的一個重視,那麼同時來藉以爭取,他們繼承孫中山志業正統的一個地位。」

  「現在我宣布中山艦整體打撈出水,圓滿成功」

  打撈中山艦對中共而言,除了對海外華僑有統戰作用,對民間而言,整修後公開陳列「中山艦」,更可促進觀光事業,所以當初為了「誰」打撈中山艦,湖北、江蘇、廣東都曾發生過爭執,民間以商業考量,打撈這艘歷史名艦,決定打撈之初,曾引起國內外學者爭議。

  「中共當局開始要準備打撈的時候,國內外學者就提出意見,他們想的主要是兩點考慮,第一個它已經是一條沈艦,上面還有十幾名當時陣亡的官兵屍體,還沒有找到,或許已經漂走,或許還在艦裡面,為了不要驚擾這些當時陣亡的將領官兵英靈,所以最好不要去動它;第二點是中共對於古蹟的保存,不是做得很好,我們從在前幾年就發現準備要打撈之前,在長江岸邊,他們就已經仿造中山艦造了一個中山艦酒家,所以他們用這個觀點來處理古蹟,讓人家懷疑他們會做得很好。」

  它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它的命運竟然和我國民國史緊密相連,是一艘極富傳奇性的歷史見證物,打開中國近代史,您很容易就發現中山艦的芳蹤。中山艦原名永豐艦,一九一三年由日本運回我國,一九三七年被日本炸沈,短短二十五年的服役生涯,卻經歷了多次歷史事件。

  「清朝末年宣統年間清朝要復興海軍,這時候就派海軍大臣載洵和當時海軍司令薩鎮冰,到日本去考察海軍,到日本去考察海軍的時候就向日本訂購兩艘的軍艦,其中一艘就是永豐艦,向日本長崎三菱造船所訂的,在宣統二年開始建造,事實上等到它建造完成的時候,已經到了民國了,等到它回來已經是民國二年的時候,就編入到海軍第一艦隊去服役,服役後的永豐艦遭遇到的第一個歷史事件,就是護法運動,到民國六年的時候北洋軍閥段祺瑞毀棄了約法,所以孫中山先生就號召護法,這個時候海軍是首先響應的,海軍第一艦隊就率領七艘艦隊,南下到廣州,那麼永豐艦就是其中一艘,這個軍艦在海軍史上我們叫做護法艦隊,那麼護法艦隊到了民國十二年的年底,這裡面有大部分的軍艦都回到北方去了,被當時的海軍艦隊司令溫樹德帶回了北方,這是歷史上護法艦隊的北歸事件,可是這裡面只有永豐艦,永豐艦始終留在倡導革命政府這方面,繼續追隨孫中山先生。」

  而永豐艦之所以始終追隨孫中山先生,和民國十一年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先生避難於永豐艦有關,民國十一年六月十六日,陳炯明砲轟總統府,發生歷史上著名的孫中山先生蒙難記,從此注定永豐艦寫下史頁。

  「當時陳炯明的立場比較是區域性的,那麼換句話說他是以「保境安民」為主,可是中山先生他是負有全國的使命,他是要求北伐的,那麼陳炯明就不願意他自己的軍隊在行動中折損,所以他就進行兵諫,所以砲轟總統府,所以中山先生就倉忙之中就逃到停在江上的軍艦,當時陳炯明部隊砲轟觀音山總統府,孫先生脫險之後先登楚豫艦,後再從楚豫艦轉到永豐艦,原來那個司令海軍司令姓溫,溫司令希望把中山先生安排在永翔艦上,但是中山先生周圍的人,都覺得那個時候溫司令別有用心,因為他跟陳炯明走得非常近,所以有好幾位忠於中山先生的幹部,就安排用一個調虎離山的方式,就從永翔艦上,把中山先生安排到永豐艦上,去跟當時的海軍做一個演講,做演講的時候趁這個機會讓中山先生就留在永豐艦上,如果不是有永豐艦的護身的話,我想中山先生那個時候的的確確是非常的危險。」

  根據中山先生在永豐艦當時寫給友人的信件中,也可以看出當時的危難,他說「此間無刻不在危險之中,數分鐘前有一水雷爆發於船之附近」。

  「白鵝潭在那個時候是比較安全的,中山先生在那個時候率領永豐艦,以及其他幾艘艦從原來地方經過好幾個砲火,經過好幾個陳炯明的陣地,然後到白鵝潭,在永豐艦上指揮討陳的軍事,前後有五十多天,一直到八月多八月初,這個時候才因為整個局勢沒有什麼挽回的希望,才離開永豐艦,搭乘砲艇到了香港,從香港再到上海。」

  一年後,孫中山先生又回到廣州,還偕同夫人宋慶齡女士到永豐艦上,跟永豐艦官兵合影留念,紀念這件事情。陳炯明叛變的過程中,孫中山先生苦嘗親信一一叛離的椎心之痛,當時追隨他的,身邊只剩蔣中正先生,因此事件之後,他對革命方向有了新的決定。

  「後來孫先生在陳炯明事件之後,有感於革命同志對他的主張竟然如此的不了解,所以覺得革命陣營需要重新徹底檢討,徹底加強,剛好這個時候蘇聯方面跟孫先生接觸,於是這樣子就決定「聯俄」的方針,所以就有孫越宣言,孫中山和越飛簽署了宣言,在這個宣言裡面也很明確講到,共產黨蘇維埃主義不適合施行於中國,中國並沒有使此等主義實行之條件,這也可以看出,孫先生當時聯合俄國,主要在追求俄國方面的一個幫助,爭取俄援。

  陳炯明事件之後,也讓孫中山先生體認到軍隊的重要,於是在民國十三年成立黃埔軍校,積極培養人才,這才有後來北伐統一的歷史偉業。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孫中山先生病逝,四月十六日為紀念中山先生將永豐艦改名中山艦,以為紀念,沒想到改名後的中山艦,又締造了更可歌可泣的歷史史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