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7 22:00

生活未來事:少子化 家庭新貌(四)

曾炳鈞 張良信 陳汎瑜 張書銘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2010年台灣總生育率再創新低,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台灣每個家庭平均人口數是2.9個人,代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父母加上一個孩子,也就是步入「一家三口」的型態,少子化,是台灣社會愈來愈嚴重的趨勢,未來台灣的家庭面貌,將會是什麼模樣呢?今天的「生活未來事」,就要從各個不同面向,探討這個影響台灣每個人,還有下一代的家庭趨勢。

  台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每年新生兒的總數已經不到二十萬人,不過正因為孩子生得少,家長更願意投注所有資源,全心全意栽培孩子,也造就不少火紅產業。台灣童裝市場依舊維持兩百億的市場規模,去年進口玩具總額突破九十七億,這些數據印證業者所謂「人數少、單價高」的說法。此外,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標榜雙語的智能啟發課程,也相當火紅。

  台灣生育率跌破一,每年新生兒不到二十萬人,想知道哪些產業不受少子化衝擊,市場規模依舊屹立不搖,甚至逆勢成長?這一家人為了寶貝兒子,都把錢花在哪些地方?拉出來是一整箱的玩具,打開衣櫥是滿滿的童裝,書桌上擺放一本又一本的益智教材,時間一到,家長就得載著小孩,往才藝班報到,這些都是少子化的火紅產業。

  而來到專賣中上價位的童裝門市看看,這麼一小件背心就要上千元,如果從帽子到鞋子,全部一整套購齊,萬把塊錢絕對跑不掉,再貴還是捨得,因為小孩生得少,要買就要買最好的。

  衝著父母抱持這樣的心態,全台零到十二歲的童裝市場,依舊維持一年200億的市場規模,其中本土童裝占四成、進口占六成,推算下來,平均每一名新生兒的治裝費至少要花八千多元。

  高單價的商品還有哪些?包括具有減震功能的嬰兒車、標榜宛如頭等艙的汽車安全座椅,售價至少都是萬元起跳。

  除了童裝,還有玩具市場也呈明顯上揚趨勢。2008年,台灣進口玩具市場規模超過92億,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風暴波及,跌破80億,去年大幅回升,逼近98億元。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標榜雙語教學的智能啟發才藝課程,成了少子化的當紅產業。家長陪著孩子,一塊帶動唱,一塊塗鴉,一塊玩玩具,這些都得用錢堆出來。只要小孩喜歡,家長就盡全力滿足,在這樣的前提下,商機源源不絕,於是有小孩專屬的美容院,打造成卡哇夷的度假飯店,還有兒童的職業體驗館。

  

  此外,也衍生出兒童保單、臍帶血銀行、鑑定考試以及明星學區宅。難怪生意人都說,兩種人的錢最好賺,一種是女人,另一種當然就是小孩的錢。成了,想要老年生活過得自在、過得有尊嚴,現在就得未雨綢繆。

  還有人比擬,少子化為台灣社會帶來的衝擊和影響,絕不亞於強烈的金融海嘯,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教育體制。學生大幅減少,全台灣從托兒所到大學都面臨招生不足的困境、許多國中小學必須減班甚至廢校,連帶過去原本是鐵飯碗的老師也找不到工作,成了流浪教師。而教育部也估計,未來十二年,可能會有六十所大學倒閉。

  除了教育之外,受到少子化嚴重影響的,還有嬰兒用品相關產業,以及婦產科,根據統計,幾年來婦產科診所減少了600家,沒有生意,婦產科醫師紛紛轉行,人數剩下不到一半,對這些沒落蕭條的眾多產業來說,他們正面臨一波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寒冬。

  澎湖的小門國小,去年小一新生就是他,許弟弟一個人;苗栗的福興國小,全班兩個恰恰好;還有新竹縣的石磊國小,這個班每天輪流當班長;再看看台中縣的白冷國小,只有全校二十五個小孩。

  孩子越來越少,學校也越來越小,百年歷史的老松國小,學生人數曾經是世界第一名,升旗典禮就像是總統府前大閱兵,但如今卻也見證了少子化的今天。

  少子化風暴教育首當其衝,根據統計,光是台北市過去六年來,幼托機構從1000家銳減到400多家,500多家招不到學生,關門倒閉。而國中小學最近三十年來廢校147所,未來三年小學還要減班1000多班,而少子化危機也延燒到大學,大專院校預估2021年將缺額 7.1萬人,60所大學可能倒閉,全台灣數萬名的流浪教師,擠不進學校窄門。

  再來到婦產科,算一算嬰兒房裡寶寶越來越少,護理長也很無奈,根據婦產科醫學會統計,全國的婦產科所已經從1800家,減少為1200家,足足關掉600家。就連小兒科門診也收不到病人。

  快要撐不下去的,還有嬰兒用品相關產業,嬰幼兒服飾從過去1200家,減為5、6百家,至於尿布市場,在三年內市場由50億元掉到42.億元,嬰兒奶粉則從100億元掉到85億元。也就是說台灣人再不生小孩,將有許多產業陷入蕭條,失業人口估計將超過百萬,能不能度過這一波人口危機帶來的經濟危機,大家只能寄望明年龍年會不會出現轉機。

  少子化問題,不止是台灣要面臨到的困難,各國先進國家也開始紛紛制定鼓勵生兒政策,至於台灣政府則希望透過褓母、托育補助,希望能將總生育率提升至1.2人,台灣政府的作法,打算擴大0到未滿2歲的褓母補助津貼,以及五歲幼兒入學免學費,甚至提供學齡前幼教支出費每人2.5萬教育扣除額,至於新竹市,則是靠生兒獎金,還有幼兒教育券讓不少想生族,人口增加率達1.54人,成為全台「增產報國」最有力的縣市。

  

  出生率直直落,學者評估未來五年,台灣必須出生150萬個嬰兒,才有辦法搶救沉重的未來,該怎麼做?政府打算擴大0到未滿2歲的褓母補助津貼,以及5歲幼兒入學免學費,甚至提供學齡前幼教支出費每人2.5萬教育扣除額,希望民國103年將「總生育率」提升至1.2人,只是無論政府怎麼催生,不想生的婦女們還是不想生。

  有人不生就是不生,但您知道全台灣最會生的縣市,人口增加率達1.54人,究竟在哪裡?就在新竹市。像這個三代同堂的家庭,是不是很熱鬧啊,老公和老婆都在新竹市上班,結婚五年,生了一男一女,最近還想再拼第三胎。  

  原來生一胎,就可以拿到一萬五千獎金,第二胎兩萬,第三胎兩萬五,雙胞胎則有五萬元,不少家庭因此受惠。

  新竹市擁有完善的保姆制度,成為全台最會生的城市,不過未來五年,還差150萬個寶寶,誰來生?誰來養?誰又養得起?這不只是女性的問題,更是台灣競爭力的問題。

  今天的主題是「少子化家庭」,節目邀請到在2010年結婚的藝人丁寧,帶著美國籍老公馬修,與剛滿一歲的女兒,到節目中一起探討「少子化」對台灣下一代家庭造成的影響。

  丁寧今年四十歲,在去年結束了單身生活,與美國籍的老公馬修結婚,生下女兒Audrey,三個人現在擁有甜蜜的小家庭,看看現在的丁寧,全身洋溢著幸福的氣息,看著女兒一點一滴的成長,丁寧就有無窮的滿足。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