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30 23:00

台北機廠現身

蘇瑋婷 蕭凱堯 報導  / 台北市

  大眾交通工具裡,您一定搭過火車,但是您或許不知道,在台北市信義區裡,有一個「火車醫院」,它叫做「臺北機廠」,台北機廠即將在今年十月遷廠到桃園富岡,今天華視新聞雜誌「封面故事」,我們的鏡頭,要獨家帶您深入這個即將從臺北消失的火車維修廠,揭開老機廠的神秘面紗。翻開鐵道文化史,從民國24年,日據時代開始,台北機廠就一直幫台鐵維修或改裝火車,因此有「火車醫院」的封號,以往很難一窺堂奧,但在遷離之前,我們取得獨家拍攝的機會,跟著老員工的腳步,看看這些火車醫生,如何替全台各地的火車做檢修;還有將近80年的歷史建築,透露許多鐵道文化故事,宛如是一部台北城市發展的年代史。

  

  民國24年日據時代,這裡是台北地標,但對照新時代的地標台北101,儘管少了風光,卻是這座台北城發展史的縮影。78歲的台北機廠,它的名字,被很多人誤以為是台北飛機場,但這裡、只有火車和一群專門修火車的人。60歲的洪進興,正在替眼前這台,曾經馳騁西部縱貫線、比他還老的CT273蒸氣火車看診。仔細教著這些資歷只有1年半的徒弟們,每個步驟,洪進興都不敢馬虎,就像當年老師傅傳給他的一手好技術,得用心傳承,才能延續火車醫院的金字招牌。

  師徒們齊力合作,盼的是,在今年底可以讓這台蒸氣火車,重新上路。等著被醫治的老火車,還有這台,民國47年紅極一時、時速105公里的藍皮快車。滿腦子在想,該如何整修飛快車的妙計,58歲的陳文正,擔任技術組的股長,16歲進到台北機廠,一待42個年頭,從他手上修好的火車,算不清,但台北機廠的風光歲月,他可是記憶猶新。當年的飛快車,又快又舒適,台北到高雄5個小時,火車上還有飛快車小姐送報、端茶水,過了半世紀,快車變老車,只能進廠被改裝。

  身為老台鐵人談起了過往,陳文正相當的自豪,但要看到這群火車醫生,處理各種疑難雜症的畫面,今年十月,將不會出現在台北機廠。還有工作人員在月台上,來來回回,邊吹哨邊引領著火車慢慢進廠的過程,台北機廠裡也看不到了。老工廠抵不過時代洪流,十月將吹熄燈號,目前已經陸續搬到桃園的富岡基地。但遷不走的,是台北機廠裡,一段走過78年的歷史足跡。

  地上的火車軌道,還有褪了色的警示牌,透露了之前、這裡曾經有火車移動。可別小看這雜草底下的軌道,如果沒有它,火車開不進台北機廠,台鐵想要做生意,門都沒有。而當火車進廠後,來到的第一站是由數萬顆鉚釘、接起來的鋼構廠房,空間挑高寬敞,卻看不到一根樑柱,廠區搬遷之前,這裡每天擺滿、全台各地送來的火車,等著維修和檢查,工程人員的手幾乎很少停下來。

  二次大戰,美軍投下了一顆五百磅的炸彈,炸破屋頂一個大洞,好在鋼構建築夠堅固,廠房不但沒倒,修好之後幾乎看不出痕跡。而想要看到歷史留下的記號,鍛冶工廠裡,這台西元1889年劉銘傳時代的蒸氣錘,是台北機廠最老的古董。原來以前台北機廠修火車的設備零件,都是DIY自己來,老古董喚起台鐵人記憶的還有這20輛,被鐵道迷稱為「英國阿婆」的第一代自強號。

  2009年6月15號,EMU100、英國阿婆,最後一次行駛之後,就功成身退、不再執勤了。回顧30年前,她們是台灣鐵道史上第一批電聯車,從英國進口,擁有豪華內裝,絨布沙發加上絲絨地毯,北高一趟只要四個小時,成為當年尊貴的享受,但隨著零件停產、維修不容易,全面淘汰之後,就靜靜的躺在台北機廠裡。相較這個廠房的孤寂,廠區的另一頭,78年來,只要一接近下班時間,天天都傳來輕鬆歡樂聲。

  一群大男人坦誠相見,輕鬆的抹肥皂又沖又洗,這裡是台北機廠的員工澡堂,堪稱最佳的福利設施。早期為了讓修完火車、全身油污的員工,可以洗的乾乾淨淨之後再回家,一年四季這兩個大浴池都有熱水提供。雖然現在洗澡的人不像以前這麼多了,但下了班來這裡泡個澡沖個身體,已經成了這裡工作三十多年的台鐵老員工,多年的老習慣。澡堂裡過招,周杰倫拍電影的華麗場景,多虧了員工澡堂的特殊建築形式,而這樣的特色,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未來有機會對外開放參觀。

  而讓員工難忘的臺北機廠裡,除了特有的澡堂文化,在台北機廠的許多角落,還能看到不同於重工業的冷冰冰,取而代之的、是難得一見的創意和色彩。創意的造型都是融合走過歷史的老零件,一個個拼湊而成,當了30年的台鐵人,葉時進利用報廢零件,不但做出很有台鐵味的裝置藝術,也延續了老火車的價值。回憶留在葉時進的心中珍藏,而創意則留下來和民眾分享,未來台北機廠將會保留部分活化,變成鐵道文化聚落,不定期舉辦導覽和活動,用嶄新的一面,重新融入這座大城市的生活步調中。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