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1 23:00

台北綠屋頂

陳汎瑜 蕭凱堯 報導  / 台北市

  交大學生進軍法國,打造別出心裁的「節能屋」,也成功翻轉臺灣建築、頂樓加蓋鐵皮屋的現象!而從相同的理念思考,既然屋頂是建築物、接觸最多陽光和空氣的地方,那為什麼不用來種菜、打造綠意盎然的「綠屋頂」呢?臺灣大學有一群社會系學生,他們投筆從農、把系館閒置的屋頂,開闢成小小的菜園,兩年來、收成的蔬果、不僅可以自己吃,還可以提供老師認購、省下買菜時間。搶搭「綠屋頂」的熱潮和商機,在新北市還有一對父子檔,他們乾脆把工廠頂樓、改造成大型農場,還研發出獨步全球的有機栽培箱,一年銷量高達20萬個。

  這是您家的屋頂嗎?爬滿管線、破舊閒置、搭鐵皮屋、還是租給業者設基地臺?臺灣建築總是給人混亂、冰冷、和僵化的印象,從高空往下看,更是一目了然,但其實,水泥叢林也能變身、打造生機盎然的「綠屋頂」。

  來到臺灣大學校園,放暑假了,但這幾個社會系學生可忙著呢,走進系館,他們的目標不是教室,拎水桶、拿產子和鐮刀,趕緊直奔頂樓。這裡是臺大社會系館的屋頂菜園,夏天的當季青菜、和各種香辛料,總共種植了四、五十種蔬菜水果,而且完全不噴灑農藥和化學肥料,打造校園真實版開心農場的、就是這群校園「屋頂農夫」。

  兩年前,這片社會系頂樓空間,就和臺大所有建築的頂樓一樣、仍然閒置荒蕪,但一門很特殊的課程,讓這群社會系大學生開始思考,他們的屋頂可以跟別人不一樣。從一片荒蕪,他們開始搭棚架,並且利用系上的廚餘和附近店家提供的咖啡渣製作堆肥,種下小小的菜苗,但一群門外漢投筆從農、想成功變身為都市農夫,過程可沒那麼簡單。

  頭兩個月,學生們皮膚曬傷,種菜更完全失敗,但他們發揮臺大學生本色,看書、找資料、求教老師和種菜達人,在一番積極的搶救下,屋頂菜園終於出現生機。脆綠的青菜、大黃瓜、鮮紅的辣椒、青椒和地瓜,當日的收成經過簡單的整理,會在網路發出訊息、擺攤接受師生認購、籌募種籽經費。自己吃的菜自己種、滋味也更美好,大黃瓜切塊,加上蒜末,辣椒,用鹽和香油調味,就成了夏天最清涼的料理。

  兩年來,社會系館的屋頂菜園一片綠意盎然,成了臺大校園最截然不同的風景,更成了學生們拍畢業照的熱門景點,對當初發想的學生來說,畢業是個終點但也是起點。兩個都市農家女,蕭玉欣和楊淳名,決定將改變的種籽,從臺大校園一路撒進社區。眼見都市農業已經在全球人口密集城市,成為空間再利用和農業開發的最新趨勢,於是兩個大學畢業生,她們成立「饗耕」團隊,開始在附近社區、社會機構和校園開設農藝班,推廣臺灣模式的屋頂菜園和都市農業。

  他們的夢想藍圖就像這幅畫,透過屋頂菜園連結人與人、人與食物,藉由一起種菜,活絡人際關係。

  打造綠屋頂、推廣屋頂菜園,今年60歲的蔣爸爸蔣榮利也是重要推手,他把自家工廠頂樓,改造成菜園,成了都市版的大型農場,眼前100坪空間,種植超過百種蔬果。

  因為愛種菜,蔣榮利和兒子蔣宜成父子倆更攜手研發,打造出全球首創的有機栽培箱,一年的銷量超過20萬個,在屋頂種菜,首先必須找通風、可滲水的容器,接著,混合纖維土、有機土和一般泥土,讓植物的家更肥沃,第三將幼苗種入土壤,輕壓根部,讓幼苗充分吸收養分。栽培箱必須架高10到15公分,方便散熱,可以利用多層次種植,創造互助的生長環境,

  臺灣興起種菜潮,也帶來不同商機,根據各大通路業者統計,自動澆水器月銷500台,種菜箱業績增加四成,而小包裝種子近2年的銷售量也成長4成,但對民眾來說,最大的效益和收穫,除了確保食品安全,還能在水泥叢林間,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綠色生態園地。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