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 / 台北市
小嬰兒突然放聲大哭,引來不少乘客關切眼神,讓小媽媽好慌張!但塞了奶瓶,孩子還是哭不停,她只好一手抱著寶寶,一手伸進包包,手忙腳亂的在大腿上換起尿布。這是兩個16歲的高中小女生,人生中最刺激、也最煎熬的一天。
當媽媽初體驗,而她們手中抱的不是真嬰兒,是擬真度幾乎百分百的電子寶寶。餵牛奶、換尿布、拍打嗝、安撫是電子寶寶的四個標準照護動作,週五半夜12點準時開機,不管領到哪一個國籍的電子寶寶,只要跟手上的電子手環綁定,就代表你已經是他的爸媽,只能乖乖的帶寶寶回家渡過一整個周末,好好體驗當爸媽的甘苦。
天才微微亮,鬧鐘都還沒響,寶寶就發出宏亮哭聲,只穿著衛生衣的雅茹立刻彈起,抓起放在枕頭邊的奶瓶餵寶寶喝奶,連睡在樓下的媽媽都被驚醒,忍不住進門關切。一個晚上寶寶哭了不知多少回,全家人不得安寧。
另一頭,壽山高中男生宿舍裡,他是雅茹的同學顏祐翎,也是桌球隊員。這個周末,有五個大男孩都得當奶爸,為了不打擾學長休息,他們乾脆都睡客廳,不怕冷的祐翎鋪了瑜珈墊,開著燈睡了一晚,比起女生,16歲的男生對剛出生的寶寶更是頭痛。
根據統計,台灣近10年來,15歲到19歲的未成年媽媽,一年高達三千人,而這堂另類的健康護理課,其實不是教導學生照顧新生兒,而是透過照顧電子寶寶,讓這些未成年的孩子思考健康的性、小孩,與自己的關聯,落實全人性教育。
48小時的貼身照顧電子寶寶,學生們體會了養育小孩的辛苦,透過與父母交流、讓家庭關係更加緊密。同時也讓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們思考,危險性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學會如何對自己負責。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