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庭 李宇承 報導 / 台東縣
莫拉克埋喪了人命、摧毀了家園,災後十年,台灣學到了甚麼教訓呢?根據農林航空測量所獨家提供給華視新聞的空照圖,我們可以發現,從災前、災後、到現在,十年間,災區的地形地貌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當年被土石淹沒的小林村,如今已經成為一片翠綠山林;而在阿里山則有一大片崩塌地、仍難以復原!學者提醒,台灣的山區有一半是重大崩塌區,包括高雄的茂林、南投的廬山,都是危險區域。台灣亟需建立更嚴密的防災系統。
空拍機把視野帶上高空,從海拔約850公尺處的阿里山鄉來吉村,高度再往上升120公尺,畫面記錄下大片山林現貌,風災、地震災害瘡痍過後,大地山河留下的是一道道國土傷痕。
阿里山上的蜿蜒山路,時而可見山崩落石阻礙道路,而來吉村通往得恩亞納的便橋邊,這處崩塌地正是莫拉克風災摧殘後遺留下的痕跡。十年過去,仍有大批山林的子民們守著這片土地。
走過傷痛,山區村落居民更學會自救!配合政府力量,固定時間開會,推演如何自主防災,村民並整合部落資源、分組合作,颱風來臨第一時間,警戒、監測雨量,達到撤離標準,則撤到避難中心,全部分工化,災害應變比起十年前更加完善。歷經慘重風災,山林子民自有因應之道,展現強韌生命力。但在台灣這塊多災之島,長久以來,部分外界人士認為,災民應該離開家鄉、遷居山下的聲音沒停過,兩難局面、始終難解。
根據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獨家提供航照圖,以小林村為例,由空中俯瞰,風災前整片聚落聚集,但在大崩塌、滅村那一夜過後,徹底改變山區地貌,整片山頭光禿禿,而如今高空景象則拍到那個傷痛的村落已漸漸長回綠林。阿里山來吉村,風災造成大片崩塌地,2017年仍未完全修復;而台東嘉蘭村莫拉克災後,太麻里溪河床變寬、泥沙依舊嚴重淤積。攤開中央地質調查所資料,盤點台灣山崩地滑敏感區與土石流潛勢區,山區有超過一半面積,都被劃為重大崩塌區,安全堪虞,危機不能忽視。而學者指出,政府潛勢區劃得不完整、一拖再拖則是一大問題。
學者點出警訊,包括南投廬山、高雄的茂林等地,皆有大面積崩塌地,都屬於危險區域。莫拉克災前,18處國有林地崩塌裸露面積是2萬2696公頃,災後暴增為4萬8605公頃,受創面積整整多出一倍。山林的怒吼,十年了、我們學到什麼教訓?又改變了什麼?
風災摧毀家園,更突顯出台灣對環境與國土規劃的缺失。而面對極端氣候威脅,重大災害將會更加劇,莫拉克是氣候變遷給台灣的一記警鐘,當降雨極端化,山崩、土石流成為新常態,再有同等級的災害侵襲,台灣的應變能力足以應付嗎?又該如何抵擋?人類跟環境該如何平衡共存、達到永續,成為當務之急!而學者與專家認為得停止不必要的工程,還地於河、還土於山林,讓國土自然復育。
天災映照出人禍,十年前的莫拉克,全台死傷超過2250人,災後台灣人痛定思痛,但政策法令仍趕不及開發的腳步,學者警告,台灣應建立更嚴密的防災系統,並落實社區,才能降低災難對人們的傷害。如今大地傷痕猶在,莫拉克這一堂課,台灣學習了十年,課程與省思還在延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