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防疫之戰 華視全紀錄」 人工智慧抗疫 杜奕瑾的AI夢

于凡 採訪/撰稿 李宇承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防疫之戰,您我都無法置身事外。而面對這場衝擊全球的疫情,台灣也再度展現了我們在高科技產業的堅強實力。像是被網路鄉民封為「創世神」稱號的杜奕瑾,就帶領了台灣AI人工智慧實驗室團隊,在短時間內模擬出新冠病毒的24種蛋白質,運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從現有的兩千多種健保藥物中,分析、篩選出可能有效對抗病毒的幾種潛力藥物,加速進入臨床試驗,希望能夠「舊藥新用」。這個AI實驗室,匯聚了人工智慧、軟體、醫療、基因等各專業領域的頂尖人才,而創辦人杜奕瑾更是在1995年,他就讀台大資訊工程系二年級時,就在宿舍裡,運用一台486電腦自己架設起PTT站,成為台灣二十多年來最有影響力的社群網站。帶您來認識這位PTT教父,以及他帶領的人工智慧團隊,如何靠AI協助防疫,又如何運用AI來打擊網路假訊息。

新冠病毒疫情延燒全球之際,我們造訪台北車站附近承德路上,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成軍3年、40多人的智慧醫療團隊,正在用科技和病毒纏鬥。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智慧醫療產品經理Vivek:「這個是武漢肺炎的案例,它有分不同的時期,這邊這個區域是它的病灶區域,這0天的部分,而這個是第4天的部分,可以看到它區域漸漸擴大,這第7天是可以看到兩個肺,它都已經是病灶區都已經,是整個擴到那麼大。」

實驗室取得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病人X光片,利用AI肺炎自動判讀系統,得到出病毒範圍逐漸擴散,另外,成大醫院也使用AI系統,並導入臨床中,讓新型冠狀病毒臨床檢疫時間,由兩個半小時縮短到半小時。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智慧醫療產品經理Yinhung:「都已經有建立好工具平臺,以及運算的資源,所以在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可以很快馬上利用,我們現有工具和資源去協助。」

AI醫療影像分析,同樣能辨別腦部、心臟等,其他器官疾病。其實人工智慧比你想像的,還能做更多!

上傳新冠病毒株基因序列,短短三分鐘,演算法算出病毒的親緣關係,從病毒基因序列,ATCG四個英文字母,排列得出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和SARS病毒、蝙蝠基因排序最相近的結果。另外AI閱讀理解醫學文獻平臺,更加入20多萬篇,和這次疫情相關的醫療論文,只要輸入冠狀病毒等關鍵字,不但會跳出相關文獻,還以紅字標示文獻中提及的基因、變異位點等訊息,節省醫生專家查詢、閱讀時間。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智慧醫療產品經理Yinhung:「這是我們預測說,健保這些小分子藥物,和蛋白質結合的結果,那有紅色表示說這個藥物,能跟結合在蛋白質,表示這個藥物對於武漢病毒的治療是有效的。」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和新冠病毒賽跑,模擬病毒的24種蛋白質後,同樣運用人工智慧演算法,篩檢兩千多種健保用藥,協助政府突破困境。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智慧醫療產品經理Yinhung:「一方面是藥物的開發,另外一方面是快篩的開發。」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你坐那邊好了,平均一點。」

時間回到2020年2月4號,這一天、AI實驗室決定投入防疫戰場,團隊內醫療、基因、軟體和AI背景等人才,各自發揮專業,背後推手就是他,杜奕瑾。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那我們要怎麼去驗證我們這邊做的篩選是有效的。」

理著灰白平頭、講話輕聲細語,杜奕瑾率領的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他們不願做沉默的一群,而是選擇到防疫第一線打仗。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年假之後,馬上(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就有找我們,就是既然可以做這個運算,而且可以算這麼快,我們有沒有可能對全部的健保藥物做一次搜尋,就是說我們有沒有在老藥新用,在台灣已經有的藥物裡面去做搜尋。」

如果你常遊走網路世界,想必對杜奕瑾不陌生,他是鄉民口中的創世神,1995年,杜奕瑾就讀台大資訊工程系二年級時,在宿舍用一台486電腦,架設PTT站,如今成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社群網站!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同學之中我們想要有一個交流的園地,那時候我們,我們是台大資訊系,我們就是台大椰林的站長,那時候在台大椰林會覺得校方的BBS管的比較多,所以我們就自己架一個BBS,先從資訊系的同學開始,並沒有說什麼神或什麼,其實我們,反而是我們自己沒有這個稱號。」

憑著這樣的實力,2003年他赴美工作,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負責人類基因定序的大數據研究,2006年進入微軟,擔任AI研發團隊亞太總監,直到2017年政府宣布台灣進入AI元年,杜奕瑾捨棄總監光環回到故鄉,創辦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築AI夢,並以智慧醫療、城市和人機介面為發展項目!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陽光空氣水,我帶來就是空氣,陽光這是政府的事情,你政策要支持這個產業的發展,空氣就是我只是把這個思維把它帶回來,那水就是你要有資金的投入,我相信台灣的投資者是不缺錢的。」

杜奕瑾在鏡頭前暢所欲言,但面對攝影機拍攝,他卻是謹慎仔細。

杜奕瑾說,要做就是要做到最好,這樣的堅持,讓人工智慧在台灣,已經有顯著的成果。

台灣AI實驗室產品經理 Jarvis ,進入辦公室前,拍攝影像,透過人臉辨識系統,鎖定眼睛、臉部等特徵,確認身分,完成打卡,他把電腦放在辦公桌,椅子還沒坐熱,馬上又得和同事一起開會。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雅婷智慧副總EK:「跟我們合作新追音系統的一個新聞稿,我們做下一個階段的討論。」

同事一邊講, Jarvis 一邊拿出手機,開啟雅婷逐字稿APP,要為這場會議做記錄。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產品經理Jarvis:「那像剛才Eric說,法務部這次的驗收狀況還算不錯,那法務部也表示對雅婷逐字稿非常滿意,因為我們除了能夠做到 ,偵訊的內容逐字稿以外,還能做標點符號自動斷句,準確率高達九成以上。」

會議上實際測試,短短100字左右,雅婷APP只有三個字出入,其實包含人臉變識、語音辨識,都是透過AI技術研發的成果。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產品經理Jarvis:「影像辨識人臉的部分,跟語音辨識它最大的差別是說,我要能夠知道你是誰的話,要能夠去抓到你所有的特徵,等於說我要找你臉上所有特徵是什麼,但語音辨識它不一樣的地方是說,不同人講話的內容,都要能夠辨識出來是一樣的文字。」

網軍崛起,假消息橫出,讓人真假難辨,AI也能識破誰在帶風向,實驗室架設的島民衛星網站,分析20多個新聞網站,觀察誰是網軍,以及各媒體的報導立場偏好,以及哪些PTT網軍最愛分享、留言帶風向。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我們訓練了一個AI模型,它看完所有台灣的新聞,對的、是錯的不重要,但是它是全面的,它對這個事件有全面的了解之後,它可以回過頭來看不同的報導,我們可以知道媒體的偏頗,記者的偏頗,甚至鄉民評論的偏頗。」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智慧城市算法工程師Steven:「感測器狀態,OK。」

工程師在電腦上,設定好指令,搭載360度相機的八軸空拍機,起飛出任務!

飛過河堤、越過大樓,穿過鄉鎮,全都是由電腦操控。

取出記憶卡的畫面,再倚賴人工智慧,一步步修飾風力晃動的影像、增加天空顏色飽和度,最後除掉螺旋槳,這優化過的環景畫面,開啟空中視野的智慧城市應用。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投資長林雅萍:「我們看到路面,或看到交通壅塞度,其實都可以拿來做為政府的一個決策方法。」

克服城市飛行的挑戰,空拍機在大街小巷穿梭拍攝,再利用光學雷達,即時顯現出地圖跟定位,未來運用的想像空間,無遠弗屆。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投資長林雅萍:「這部分的技術,其實它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用得到,例如說之後的自駕車。」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開始有了人工智慧,我們會越來越多東西會倚賴人工智慧的判斷,有一天你就會發現你也脫離不了它。」

身處在科技文明演進,數位新浪潮的時代,AI引領未來智慧新生活,已經是全球不可避免的趨勢,從日常獲得資訊,辨識假新聞,到企業員工使用人臉、語音辨識,甚至是篩檢健保藥物對抗病毒等,人工智慧的身影都無處不在,而杜奕瑾帶領著實驗室成員,這群陣容堅強的AI大軍,也正為這場2020年的防疫戰,全面助攻,守護台灣。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