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民間協力 淨化五溝村漂漂河

綜合報導  / 屏東縣

屏東萬巒鄉的五溝村,近年來興起、漂漂河的水上活動。這不只是個觀光娛樂行程,更重要的,是希望喚起人們對水的情感,進而傳承文化、保育環境。而在屏東許多鄉鎮,為了改善汙水問題,在地居民和政府單位聯手,打造公私協力模式,帶您一起來了解。

美麗綠境坐落大武山下,潺流水圳串起了一條街一塊區域,向外擴散成了聚落,這裡是屏東縣萬巒鄉的五溝村。五溝水湧泉,源自於大武山的天然水脈,流水四季恆溫,造就水圳中的生態特別豐富,每到夏季就會吸引遊客造訪。漂漂河其實就是早期客家文化的「坐滂仔」,是過去鄉下孩子,最夯的水上活動,如今成了人氣親水行程。

遊客潘小姐 :「今天特別喜歡那個水流湍急的部分 ,我覺得它很刺激 ,跟那個水樂園的不一樣,很自然那邊就是,一些生態自然什麼的。」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總幹事林品軒:「原本的出發點其實是做環境教育,讓可能是都市的人 ,然後在地的小朋友,讓長輩就是瞭解這條水圳,然後瞭解等於說在地居民,可以更了解他自己的生活的地方。」

就怕遊客過多,增加環境負荷,工作站實施總量管制,近年來在地志工加強保育,希望讓五溝水,回歸過去更原始的面貌。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總幹事林品軒:「我們在做的,其實是棲地營造,就是我們這邊,就是在維護一個,那些生物牠最後的那種避難所。」屏東萬巒鄉鄉長林國順:「我們幾個鄉鎮長聯合起來跟我們的公部門聯合起來,有心要做好我們的生態的一個保護,更把我們的養殖業的私人部門的力量結合起來一樣,所謂公私協力,水好一切都好。」

東港溪全長44公里,流經萬巒、內埔、潮州等13個鄉鎮,流域周邊每年遭受60萬頭豬,超過1600個畜牧場的嚴重污染。如今不只上游的萬巒鄉,各地也陸續發動,捍衛家鄉溪流的行動。

水底石頭清楚可見,魚兒悠游其中,岸邊還有蜻蜓穿梭覓食。屏東縣新埤鄉的沙崙河,就是啟動東港溪流域,淨水的起點。回顧3年前的畫面,根本判若兩河,未處理的畜牧廢水,直接排放入河臭味沖天,這是新埤鄉民多年的夢魘,2017年5月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集結在地居民和政府單位,成立畜牧遊說團,加強巡查檢舉,成功救回家鄉的母親河。

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周克任:「這裡沿岸的每一家畜牧場,我們都去拜訪一次,其實就是去檢查它的 ,為什麼你容易會發生,這個排放汙染的原因 ,對照目前農委會有補助

改善那個畜牧汙染的那個,輔導的項目,這樣的話他們也可以,拿到一些補助款,等於也一個誘因也給他們。」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總幹事林品軒:「我們進入了現代社會,人跟水的關係已經抽離了,所以它跟我們生活有距離之後,它被破壞我們也不太在意了,如果人的心可以跟這條河流,有感情的話,那一切才有可能。」

喚醒人與水的情感,找回河流的生態,由民間發動,地方政府為助力,一場除汙淨水行動,逐漸在南台灣擴散,在地居民期待未來,結合自然資源與人文特色,構築出河岸流域,永續發展的更多想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