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廠與環境共存 留20公頃候鳥淨土

綜合報導  / 嘉義縣

嘉義縣的布袋鹽田,溼地生態豐富,也是黑面琵鷺的重要棲地,但2018年底,光電場進駐施工,引發破壞環境的爭議,經過協調,業者將光電場20多公頃、留作生態保育區,讓候鳥得以覓食棲息。這樣的作法,能降低對候鳥的衝擊嗎?一起來看。

黑面琵鷺忙碌地覓食,每年冬季,台灣西南沿海的出海口、魚塭和溼地,就會迎來這群嬌客。不僅吸引許多愛鳥人士,更成了當地最美的風景。但2018年10月,這張照片在網路瘋傳,光電毀溼地的爭議,引起社會關注!

一名英國籍愛鳥人士,在嘉義布袋鹽田溼地、拍下這張照片,一邊是黑面琵鷺休憩覓食,一邊卻是挖土機正在進場整地,強烈的對比,既矛盾又衝突!原來,政府全力發展光電綠能,2018年鎖定嘉義縣布袋八區的80公頃鹽田,架設光電板,年發電量約8750萬到1億度。光電和環境的兩難,依然無解嗎?

這片生態保留區被稱為候鳥餐廳,水池中央的鹽田木電桿、則是作為鳥踏,光電開發造成鳥類棲地縮減,保育團體和光電業者多次協調,2019年業者接受,光電場保留30%、20公頃,當作生態保留區,讓候鳥得以棲息,並承諾持續進行20年的生態調查,雙方各退一步,找尋生存之道下的折衷辦法。

韋能能源資深專案經理陳律翰:「在開發初期的時候,就受到許多環團還有生態學者,用放大鏡來檢視,不斷地跟他們溝通,去瞭解去協調,就是要打好這些互相信任的基礎。」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怎麼樣在各自的專業裡面,把這個衝擊降到最低,所以我們大概就是,抱持這樣一個心態。」

能不能把候鳥找回來,環團還在努力。2019年12月、高雄市野鳥學會,向國有財產署,爭取認養這片91公頃的鹽田,希望提供這群跋涉千里的嬌客們,一個停留的中繼站。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讓這個溼地整體品質可以提升,來彌補那些所謂因為設置光電,所減少的這個棲地面積這樣。」

發展綠能是走向非核家園的必經之路,從再生能源與生態環境的衝突,走向制度的建立,這條綠色道路沒有捷徑,也不會一路順遂,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溝通協商,才能思考發展出,共好的新經濟模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