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失業.物價走跌 實質薪資新高主因

王源澤 薛松乾 報導  / 台北市

您今年的「薪」情好嗎?根據主計總處統計,1到10月全體工業以及服務業受雇員工平均經常性薪資是4萬2千4百26元,創下歷史新高。而實質經常性薪資,也就是您手上實際上可以支配的薪水,則是4點1萬,同樣是新紀錄。台灣疫情控制得當是世界公認,不過這些增加的薪資數據真的能讓人民有感嗎?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就點出,4.5月失業率大增,退出職場的大多是低薪勞工,因此平均薪資增加也是正常現象。

台灣除了防疫有成,1到10月的薪資水準也頻頻創紀錄,平均經常性薪資4萬2千426元,年增1.5%,總薪資5萬4,989元,年增1.52%,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1萬元,年增1.81%,實質總薪資則為5.3萬元,年增1.82%。4項薪資指標都是新高點,不過民眾有感嗎?記者VS.民眾說:「朋友這邊得知的,大家(薪資)都沒有成長。」記者VS.民眾徐先生說:「你賺的錢跟你花費,其實你的民生物資,其實它的消費已經變高了。」

雖然不用封城一切生活照常過,不過說到薪水,民眾不滿意還是比較多,再攤開就業數據來看。10月底為止受雇員工人數794萬,比2019年的12月底還少5.6萬人,顯示就業市場還沒完全恢復。這樣的薪資好成績卻也帶來警訊,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說:「第一個就是只看到一些繼續留在職場工作的,你看不到那些失業的人,當如果是你的平均實質薪資會增加的原因,是因為那些高薪資的人把平均值拉高了,那就代表的意思就是所得分配的惡化。」

而經常性實質薪資也創新高,代表同樣的薪水能買到的東西變多了,看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2019年同期小跌0.3%,原來細節裡真的有魔鬼,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說:「消費者物價指數最近這一年來,因為全球的不景氣需求減少,導致了包含產業在內,消費者物價指數往下走,就造成我們所換算出來的,實質薪資會有墊高的現象。」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台灣薪資結構總是被詬病20年如一日,但在疫情中的成長似乎還是得細細琢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