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醫生」巧手回春 守護歷史文物

李宜庭 採訪/撰稿 羅哲超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許多珍貴的文物都以紙本的形式流傳,而人稱「紙醫生」的吳哲叡,則是台灣少數的紙類修復師,年輕時他從裱褙學起,再跨足到檔案的修復,無論是長黴斑、遭蟲蛀的紙張或字畫,經過他巧手治療,都能撫平紙張傷痕獲得新生,他甚至曾修復過,知名的清代衙門檔案「淡新檔案」,修復的不只是文物本身,還有歷史文化價值。紙醫生吳哲叡的故事,一起來看!

刀起刀落、悉心細膩,他是62歲的文物修復師吳哲叡,人稱紙醫生。裱褙之藝,能讓作品更出色。裱,意指在畫心的四周鑲黏材料,具有裝飾效果;褙,則是在畫心背面托黏材料,起到保護加固作用,許多書畫藉由裱褙,得以延續傳世。而要重新裝裱,必須先揭裱,把受損處修復,再二次上裱。

紙質文物修裱師吳哲叡:「傳統的裱褙就是基本的新的字畫,那要走到舊畫的領域的時候,你要下的功夫更多,那它有缺筆你要去補筆,他用油煙墨,你用松煙墨去補,馬上就死掉了。」

經過吳哲叡的巧手,台灣女書法家董陽孜的字畫,瞬間煥然一新。.,其實吳哲叡原本從事成衣業,30多歲時,到職訓局上電繡班,偶然接觸到裱褙課程,自此一頭栽進紙質文物修復的世界。

紙質文物修裱師吳哲叡:「我們後來接觸久了以後,我們當修復師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名家的,我們買不起的幾百萬的東西,我們都可以看得到,而且是親手可以摸得到。」

吳哲叡修裱過的歷史文獻,不勝枚舉,其中,最知名的正是清代衙門檔案「淡新檔案」。淡新檔案、彌足珍貴,是跨清代乾隆41年至光緒21年間,淡水廳、台北府、及新竹縣的行政與司法檔案,現在在台灣大學圖書館館藏中,經過修復,成功保存了這份歷史檔案的原貌。

全盛時期,全台裱褙師傅超過1500位,不過,隨著時代與風氣改變,現在裱褙師不到450人。吳哲叡一路培養徒弟,傾囊相授。吳哲叡學徒吳欣樺:「看到一張破舊的檔案,然後被你修復得很好,會滿有成就感的。」學徒黃資庭:「我就一邊聽老師跟客人就是討論說這件作品,他會怎麼做修復,然後就慢慢這樣子聽著聽著學。」

煮漿糊是拜入吳哲叡門下的第一堂課,每個細節都不能馬虎,除了要守住傳統,吳哲叡還不斷創新,鑽研染紙技術,製作古籍線裝書等等,替老技藝尋求突破,創造新價值!

紙質文物修裱師吳哲叡:「裱褙跟文物修復,對我來講應該叫生命吧,全力以赴用到最後一滴。」紙醫生吳哲叡,在小小的工作室裡揮灑生命,扛著延續千年技藝的重任,醫紙如親、拯救文物生命,對他而言,裱褙與修復,不只是工作、不單是興趣,而是一輩子守護文化傳承的勇氣與使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