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溼」樂園 聽見鰲鼓溼地呼救

陳沿佐 採訪撰稿 文楷誠 攝影剪輯  / 嘉義縣

嘉義沿海的鰲鼓溼地森林園區,自然生態豐富,是候鳥來台的重要棲地,全台四成以上的鳥種,都能在當地被發現,但根據學者調查,這裡水質優養化嚴重,今年候鳥數量更比往年少了四成,該怎麼解決,來看我們的報導。

冬天的腳步尚未遠離,來到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這處濱海漁村的海風依然強勁,就在一旁的鰲鼓溼地,一場冬季專屬的候鳥派對,正熱鬧上演。

占地1470公頃的鰲鼓溼地森林園區,1960年代是台糖為了種植甘蔗,填海造陸形成的海埔新生地,近年因地層下陷、土壤鹽化日益嚴重,便配合國家政策植樹造林,成為候鳥南下度冬的重要棲地,根據研究,當地可記錄到的鳥種共有59科239種,約占全台的四成以上。

鰲鼓溼地解說團隊執行長蔡淑麗:「生態的指標就是人類的指標,所以你如果看到很多鳥,到這個地方來,表示環境很適合鳥住也是很適合人住的地方。」

2006年,鰲鼓溼地通過內政部營建署評選小組會議,被列為國家級溼地,透過國家行動保育溼地生物多樣性,卻沒想到,這幾年鳥友口中的賞鳥天堂,竟悄悄變了樣。

當地居民 蔡金露:「水少、沒有流通,沒流通就是沒有氧氣就是水會越來越不好,像我們在養魚就這種最不好,這種水,這種水就像台語說的豬屎水這樣。」

鰲鼓溼地鳥況大不如前,問題究竟出在哪,記者前往鰲鼓溼地鳥類研究專家,嘉義大學生資所許富雄教授的研究室一探究竟。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暨研究所所長 許富雄:「那我們推估(鳥況)大概從2013到現在,現在大概是在等同跟,以2020年為例的話,它大概等同2013年的78%左右。」

2002年成立的水環境巡守隊,每個月至少一次,不定期針對台糖畜殖場及北港溪出海口進行水質抽驗,項目包含PH值、水質溶氧量及濁度等重要指標。

嘉義縣環保局水汙染防治科科長謝政哲:「目前跟外面的水交換率很低,所以會造成它是死水,死水就容易優養化。」既然水質檢驗都合格,台糖養豬排放水是否可以排除嫌疑呢?嘉義縣環保局認為另有主因,而台糖畜殖部人員帶著採訪團隊進入場區,再做觀察。

台糖畜殖事業部保健組技師李婉甄:「水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後,它會流到我們的兼氣池,那兼氣池和曝氣池,它都有一些作用,就是可以再進一步地,去淨化我們的水質。」

這座1972年就由台糖成立的海埔蓄殖場,目前飼養近3萬頭毛豬,每天製造的畜牧廢水可達600至800噸,如此大量的養豬廢水,會不會是鰲鼓溼地變調的元兇?為了找出答案,記者特地請來學者做實驗,讓科學數據來說話。

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教授 賴弘智:「那氧化還原電位,測定的是就是它底泥的缺氧程度。」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教授賴弘智:「我想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受到台糖它的養殖畜殖場的排放水流入的影響,畜殖場排放水雖然已經經過處理也合格,可是因為它源源不斷地排入,有機物在裡面變成一直累積,才會造成優氧化的現象。」

綜觀來看,台糖畜牧放流水、當地地層下陷、出海口淤積及近年少雨,通通都是造成鰲鼓溼地水質惡化的原因,搶救自然生態不能坐以待斃,有關單位必須主動出擊。

嘉義林管處副處長李定忠:「建議台糖公司在這個七孔水門,設置一個固定的抽水站,預估在今年差不多四月的時候,候鳥已經都北返了、離開了之後,我們才會來進行這個施作。」

從海埔新生地,到國家級溼地,鰲鼓溼地由人類創造,但最後的命運,是否也將被人類終結?透過科學驗證、揭開水土下的秘密,我們也彷彿聽見溼地垂死前的呼救,該如何挽救鰲鼓溼地一線生機,該如何捍衛台灣溼地、留下更美好的生態與環境?還有待各方共同努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