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斷之後 為部落找出路 |天災教會我們的事|華視新聞雜誌

Siku Yaway 採訪/撰稿 鄭至惟 攝影/剪輯  / 高雄市

南台灣重要的交通命脈、台20線上,被稱為生命之橋的「明霸克露橋」,八月七號,不敵連續兩天、累積一千多毫米的超大豪雨襲擊,遭到滾滾洪水瞬間沖垮!橋斷之後,山區部落頓成孤島,搶修過程困難重重,更發生桃源區代表會代表謝宜真冒險涉溪勘災,回程卻被大水沖走的不幸事件。根據華視新聞獨家取得的這段畫面,可以看到謝宜真當時正要從對岸走回來,突然發現大水來了,這時候想跑已經來不及,畫面停格的瞬間,也成了她落水前的最後身影。

回顧2009年莫拉克颱風,高雄山區對外交通南橫公路受損嚴重而封閉,公路總局斥資十億元,在2017年4月重建完成希望之橋。如今橋斷了、未來是否原地重建?部落居民又如何維持生計?我們帶您走進高雄桃源區,實地了解現況。

當地居民堆起沙包、築著木閘門,阻擋家門前的小河。盧碧颱風減弱而成的熱帶性低氣壓,引進西南氣流,造成雨勢不停歇,整個南台灣從8月5號開始,被大雨狠狠吞噬。高雄桃源區的溪流,同樣瞬間成了急湍。新聞片段(2021.08.07),玉穗溪變臉怒河,不斷急攻明霸克露橋,整座橋硬生生被攔腰折斷。

在南橫台東段未通之前,沒有其他聯外道路,這場豪雨瞬間讓另一端的復興、拉芙蘭和梅山里,成了孤島。三、四十位部落族人們,站在被沖毀的橋前,齊聲向外界求援,焦急心情,全寫在臉上。天災下,人類和大自然環境,來回搏鬥、拉扯好幾回合。

2021.08.11,桃源區民代表謝宜真等人,到斷橋另一端探視族人,卻在回程遇險遭大水沖走,桃源區居民(聲音經過變音處理)代表會的小辣椒謝宜真說:「她們都挺進到我們復興里,拉芙蘭里、梅山里,做關懷跟安慰,現在水勢雖然愈來愈大,我相信上天會保護她們,願上帝祝福這一切的三個人」,錄影的人話沒說完,就看到畫面左方,神色慌張,匆忙跳下石頭堆往回衝,急著躲避將鋪天蓋地而來的土石流,也深刻體會到洪水猛獸,不留情面。

交通要道斷絕,困境中如何求出路?拉芙蘭部落居民踏上以前老人家走的舊路,花好幾個小時,翻山越嶺。身懸一根細繩,背對著百米深的懸崖,拉著繩子奮力向上攀爬,部落族人滿身大汗,終於爬上道路。

受困的部落居民,焦慮的不只是生活,急的還有正值採收期、一年只有一收的金煌芒果,這些農民的心血運不出去。王正國桃源區民代表會主席說:「政府中央規定說,一甲地的芒果補助,大約在九萬,但是在我們一年的收入,這根本沒有辦法,補助他整個生活」。

486人受困部落,隨著時間一天一天拉長,工程單位的壓力也與日倍增。挾帶著土石的混濁黃水,不斷從河道隙縫向外推擠,挺進泥濘第一線,公路總局第三區養護工程處的甲仙工務段人員,背負著眾人希望,每天不斷跟時間與未知的危險在賽跑。陳正偉(2021.08.15)甲仙工務段長說:「現在通車時間,是沒有任何的期程,當然我們公路總局,如果能更快來做好這一條,臨時的一個脫困道路,我們一定會努力來做」。

怪手拚命挖開土石,混著水的黃泥石塊,不斷發出怒吼般的低沉嗓音,橋斷後的第六天,下午3點35分,再次出現驚險場景,2021.08.13,大水急速下衝,養工處長下令施工人員趕快撤退,為了逃命,搶通用的大型機具全速撤退,先前搶通三百公尺的便道,一切又被打回原點,不只是搶修心血付諸流水,算一算現場人員大約70人,背後代表著70個家庭,令人難以想像,許多的如果萬一發生..。

陳正偉甲仙工務段長說:「如果沒有我們處長,在兩點多接近三點那個指令,這邊會發生什麼狀況」。

如果再晚5秒,又會犧牲多少人命,重創多少家庭...

陳正偉甲仙工務段長說:「我看到這個影片我會很難過,再上去一點,還不到,又一堆怪手要進去了,讓我感覺,很像那種戰士要上戰場的感覺」,就算心有餘悸,還是天天要上戰場,但工務段正視問題,確信人命安全要放在首要考量。

謝正倫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教授說:「8月13號,下雨量非常小,六個小時才不過下了20幾公釐,六小時,那這個遠低於土石流的發生的警戒,不管黃色或紅色,但卻發生了一個,很大規模的土石流」。

謝正倫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教授說:「用時間來換取安全,稍微延後個半年,讓這個河床比較穩定了之後,才開始做一些建設,這是我們的建議」。

要搶通道路還是先緩緩?這是天人交戰的難題,無情天災下,過去經驗已經不能奉為唯一準則,傅志男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說:「這一次玉穗溪崩塌,大概有一千一百萬方的量,但是現在沖積扇沖出來的量,大概只有兩百多萬方,還有大部分都還在玉穗溪的上游」。

回顧2017年4月完工通車的明霸克露橋,是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為了補起中期道路缺口而興建。王正國桃源區民代表會主席說:「當初我們命名是希望說,它這個能夠帶給我們,整個桃源區,一個希望之橋,也能夠帶動我們整個部落,農業觀光的希望之橋」。

謝正倫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教授說:「其實這個橋的狀況,並不僅只是這個橋,而是這一整個河段,都是類似的狀況」,希望之橋,它的存在並不容易,需要克服荖濃溪、布唐布那斯溪,以及玉穗溪三川匯流處的自然挑戰。

謝正倫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教授說:「這一段大概是荖濃溪河段裡面,河床淤積的最嚴重的地方,這次雖然只是玉穗溪,但是其實看到的狀況是,很多原因共同造成,一個是荖濃溪本身的河床淤高,一個是玉穗溪,也河床淤高了,整個河床淤高了以後,橋的排水空間,排洪空間就會變小,然後被沖走了」。

傅志男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說:「莫拉克(風災)那時候,布唐布那斯溪,下來的土石量,是這次玉穗溪的幾十倍,甚至更多,那一次一下來,撞到這邊明霸克露橋的前身,勤和明隧道,一次就把那個明隧道,直接埋在地底下二十公尺深的地方」。

謝英雄桃源區長說:「那我們也是建議公路局這邊,永久的道路,應該要架那個高架橋」。

傅志男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說:「大自然,尤其像台灣這種,地質很脆弱的地方,今天崩哪裡沒有人知道」。

謝正倫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教授說:「長期來看,應該改道,不要在這裡,跟荖濃溪布唐布那斯溪,還有這個玉穗溪,這幾條是南橫裡面,土沙流出量最多的溪流,去跟它硬碰硬」。

謝英雄桃源區長說:「如果沒有遇到這樣的,颱風豪雨的話,路(南橫)是年底就會打通到台東的」。

斷橋的這一頭,是南橫的勤和到復興路段,而另一頭通往台東的路線,修復工程漫長,已超過十二年,搶救部落孤島,公路總局開放南橫台東段通行,一天限時段,讓居民可以從梅山開到台東關山。。

就算要花上五個小時,不少人還是難掩興奮,另一端的路暫時能通,果農們也趕著送芒果出貨下山,預防下次的災難,他們也開始苦思、自救找出路。指著地圖,確定哪些緊急避難平台適合上貨下貨,無人機除了搜救找人,非常時期,還能扮演載貨的角色。

杜司偉桃源區民代表說:「植保機那個可以稍微改裝一下,一箱芒果十台斤,大概六公斤,應該是沒問題」。

翁裕峰實踐大學國貿系助理教授說:「基本行動計畫是這樣,一週兩趟,每一趟次要有75箱,運送出來」。

羅睿豪屏東縣無人機機師職業工會總幹事說:「貨物運送來講我們都是第一次,一開始接到之後,我們有考慮可行性,無人機在這個行業裡面,是一個比較新型的行業,我們當然希望它,在各個民用生活上面的運用,會達到更多元,那當然能幫助別人是最好的」。

傅志男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說:「水,它就是按照祖先怎麼流,它就怎麼流,你們認為的土石流,只不過是因為,你們在這塊土地做了什麼事情,然後它很自然而然地回應了,你們的作為」。

天災下,斷裂的希望之橋,為人們上了嚴肅而悲痛的一堂課,學習和天災共處,找出劇烈變遷環境下的生存之道,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不能忘的課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