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婷 採訪/撰稿 李宇承 攝影/剪輯 / 屏東縣
抬頭看看天空,您有沒有發現,看到老鷹的次數好像增加了呢?黑鳶,俗稱老鷹,被農委會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1980年代,因為農民習慣使用農藥和老鼠藥,一度讓黑鳶面臨滅絕危機,數量急遽減少,但根據台灣猛禽研究會最新調查,2020年秋冬,全台黑鳶數量來到840隻,比起2013年的272隻足足增長為三倍,讓保育界驚喜萬分。而推動護鷹計畫的靈魂人物,則是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的研究員們,近年來,他們遊說農民不毒鳥、不毒鼠,改以食物鏈生態防治法,在田間設置棲架,讓這些猛禽都變成農民的捕鼠工,當農民願意推行友善農業,消失的黑鳶族群也再度翱翔於天空。「珍禽守護者」系列報導,一起來了解。
棲架上的這隻公黑翅鳶,一舉一動被攝影機完整記錄,鏡頭下,牠吹風納涼好不愜意,冷不防另一隻母鳥以極速衝場,將牠硬生生飛踢,這逗趣的畫面,場景來自台灣農村田間的老鷹棲架,黑翅鳶吵吵鬧鬧的日常,這天的聚會場地,是屏東縣高樹鄉的慈惠善導書院,參與的成員幾乎都是農民。
這裡也是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最早選定,在高樹設老鷹棲架的農耕地,孫元勳屏科大野保所教授說:「休耕期他們會種雜糧,農民毒鳥,因為鳥會去吃紅豆之類的,所以是毒鳥事件造成,那一大片三千多隻的鳥死掉」。
眼見很多鳥類因為誤食田間毒物而死,他們決心做些改變,讓無辜消失的生命,不至於白白犧牲,洪孝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說:「2011年的時候,我們開始做黑鳶的研究,去調查然後發現說,黑鳶面臨的兩大生存危機,一個就是好年冬,加保扶的農藥,另外一個就是老鼠藥,好年冬2017年的時候,政府已經把它禁用了,老鼠的問題就是,老鼠藥沒辦法馬上禁用,我們就想說,那我們應該要去,尋找比較友善的替代方案,讓至少有不想用老鼠藥的人,他可以先有其他的方式」。
在農村減少用藥,減少對生物鏈的干擾,期許當環境變好了,物種就能呈現屬於它最原始的樣貌,2021年,他們在高樹架設了棲架,試圖讓過去的農業操作思維,修正微調,林惠珊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研究生說:「這邊的地景就是很靠近山,整個沿山,所以這邊就是很多貓頭鷹會出沒,再來就是,善導書院的棲架非常特別,它拍到非常多的鳳頭蒼鷹」。
經常出現於闊葉林,以小型動物為主食的鳳頭蒼鷹,也會到棲架上駐足小憩,整理羽毛,或是以銳利的眼睛觀四方,找尋獵物,陳文靜慈惠善導書院院長說:「動物最聰明,沒有農藥的牠一定先來」。
秉持自然農法的田間操作者,試圖把原有的一塊鳳梨田鏟平,讓低海拔的淺山生物有棲息之地,陳文靜慈惠善導書院院長說:「後面這片(鳳梨田),七月分全部都採收完了,我們會留一些果,我們就會留一些食物給牠,那些動物牠會來,飛禽類牠也會幫我們抓老鼠,抓一些昆蟲,人家說吃好道相報,你會發現很多東西,會爬來爬去很好玩」。
串聯淺山動物和人類的友好關係,鳳梨田、火龍果園,都已經有棲架進駐,生態環境瞬間被標幟註記了二字,李婉婷記者說:「在不同的農作區設棲架,秉持自然農法的農民,他們透過自動照相機,還有攝影機,有了驚人發現」。
火龍果園的棲架設立沒多久,就有黑翅鳶的造訪記錄,陳文靜慈惠善導書院院長說:「每個區域它會產生的物種,是不一樣的,像我們在這裡,有看到很多野兔,我也在學習,因為這麼多,讓我們很驚喜的生物,我們就很感動」。
黑鳶標本,會在每個棲架說明會上出現,彷彿提醒與會的大家,牠是在田野間中毒身亡。過去在農村,鏟除田間蟲害鼠害的方式,用藥最省時、也相對方便取得,不過,要挑戰長久以來的根深蒂固,這任務似乎有點難度,他們是來自台灣各地的青農,是農村與民間,未來深具影響力的種子教官。
林惠珊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研究生說:「哈囉,各位朋友們,感謝今天大家來參加活動,我們現在就往室內移動喔,今天的活動就是,等下會由洪博士,來為我們講解鷹棲架」。
林惠珊和洪孝宇,是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的研究員,他們從2017年展開設置老鷹棲架計畫,希望從農村開始,打破過去以藥物毒殺老鼠的惡性循環,回到最初,沒有足以致命,也不受過度干擾的美好,洪孝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說:「黑翅鳶牠就是主食鼠類的猛禽,我們驗了74隻,將近90%體內都有老鼠藥,這個也是我們在野外遇到的,一隻黑鳶牠就倒在地上喘氣」。
2019年,在屏東的某處農田,研究員發現奄奄一息的小鳳仙,洪孝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說:「牠還活著喔,你看牠就這樣喘氣,我們就趕快把牠送去,野生動物急救站」。
中毒的小鳳仙,經過急救也成功野放,要避免惡性循環,仍需請老鷹來幫忙,洪孝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說:「如果有老鷹飛過去,就是路過的時候,看到這裡有地方可以站,牠就會站到這上面來,就可以增加老鷹,在田裡面停留的時間」。
午後的瞬間強降雨,帶來夏末的涼意,以自然農法,加入生態保育行列,為守護環境帶來友善與正能量,效應正在擴大,洪孝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說:「我們來看一下,書院這邊拍到什麼鳥,最常見的還是這個黑翅鳶,領角鴞,鳳頭蒼鷹是比黑翅鳶,還要更大型的鳥」。
王莨耿台南東山青農說:「架鷹架之後,牠可以幫我們,捕捉到很多的老鼠,幫我們除害,之後你又不需要,再花(老鼠)藥的錢」。
來自台南東山區王莨耿,帶著理念相同的青農好朋友,南下屏東到高樹取經,李婉婷記者說:「第一次拍到黑翅鳶,有覺得很驚喜嗎」。
王莨耿台南東山青農說:「有的常常都在YOUTUBE上面看,但是我這邊都沒有,三個多月過後,(黑翅鳶)天天都有來」。
王莨耿台南東山青農說:「牠發現這邊可能是,牠可以抓到食物的地方」。
洪孝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說:「看到很多農友,他們其實都很有興趣,想要在田裡面做嘗試,感覺是滿有希望的,其實可以慢慢的,把它(鷹棲架)推展開來的」。
林惠珊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研究生說:「黑翅鳶我們看到,黑白相間眼睛紅色的,在你的田裡面也會拍得到的,牠就是也是台灣的新住民,剛好妳也是我們台灣的新住民」。
2001年,從越南來到台灣生活的阮氏政,大家都叫她阿九,阿九的田也經常有老鷹出沒,記者VS.阿九高樹鳳梨農說:「你有看過多少種的老鷹,我看到飛在上面很多,什麼顏色的,有黑色有那個白色」。
林惠珊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研究生說:「看起來是鷹的樣子的,就是老鷹我不會分」。
阿九的三甲田地,全都種植金鑽鳳梨,在鳳梨田設棲架,對原本就以自然農法生產作物的阿九,沒有太多不適應,畢竟這就是她熟悉的田間操作模式,阿九高樹鳳梨農說:「有時候看到兔子,有時候老鼠,有時候像果子狸,如果有果子,葉子它比較密,這邊馬上剪掉這個」。
開花結果之後的鳳梨葉必須砍短,拉大距離,讓棲架上的老鷹,透過銳利鷹眼,更容易發現田間鼠輩的蹤跡,李婉婷記者說:「屏東縣高樹鄉,是台灣金鑽鳳梨的主要產區之一,在田區設棲架,包括黑翅鳶還有領角鴞,就有可能日夜輪班,幫農民去除田間鼠害」。
黑翅鳶是日班捕鼠工,不定時出沒的領角鴞,輪值大夜班,捕鼠護田顧生態,同樣功不可沒,在農村倡議,試圖改變過去的習以為常,或許有些難度,鼓勵大家往友善農村的方向齊步走,是研究員堅定的信仰,陳宏昌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田野執行說:「阿九她本來,就沒有在用老鼠藥,所以她田裡面,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些老鼠的問題,如果我們設置老鷹棲架的話,就是剛好符合到她的問題」。
記者VS.阿九高樹鳳梨農說:「你有看到老鷹站在上面過嗎,有啊,你有看牠抓過老鼠嗎,我還沒有看到」。
陳宏昌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田野執行說:「是有拍到鳳頭蒼鷹」。
陳宏昌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田野執行說:「我們現在要換記憶卡跟電池,我們每個月會來收一次」。
林惠珊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研究生說:「地面相機拍到兔子的,我改天拍到山豬,馬上告訴妳」。
陳宏昌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田野執行說:「沒有用了,山豬已經吃完了」。
每個月驗收成績,看看棲架上誰來做客,陳宏昌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田野執行說:「這是紅尾伯勞,牠是候鳥,看起來就是這個月剛到台灣的」。
林惠珊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研究生說:「我們在這附近要找,完全不用老鼠藥的農夫,不多耶鳳梨農其實不多,要靠妳多幫我們介紹啦」。
鼓勵農民減少用藥,降低人類對土地與淺山動物的傷害,畢竟從2011年,研究團隊深入了解黑鳶生態以來,眼見無數在野外被毒殺,或是誤食毒鼠而死的黑鳶,每一個無辜消失的生命,都是研究員心底最深的痛,洪孝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說:「這間進來有沒有覺得,肩膀重重的,我們來看看這裡有什麼,這都是小鳥,三隻的黑鳶」。
冷凍庫的每一包塑膠袋,拿起的剎那,瞬間心情沉重,洪孝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說:「像這幾隻都是黑鳶,前幾年總共驗了,兩百多隻的猛禽,超過六成體內都有老鼠藥」。
農藥、老鼠藥的不當使用,透過食物鏈層層擴大,位居食物塔頂端的猛禽,肯定嚴重受害,洪孝宇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博士後研究員說:「其實我們這幾年,還是陸續有發現,這些中毒的案例,做了這些努力之後,真的在野外可以看到,牠們族群量上升的效果,覺得能夠找到一些證據,去證明某些東西的危害,這是比較重要的」。
研究員總是想盡辦法連結各方資源,讓生態教育可以在各種場域,持續散發影響力,林惠珊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研究生說:「妳的田裡面,有適合的位置,也可以掛這個箱子」。
這天,他們來到高樹的泰山國小,查看校園裡頭,是否有適合放置巢箱的大樹,讓貓頭鷹願意定居入住,黃素英屏東高樹泰山國小校長說:「學生的家長,大部分都是務農維生,周遭環境生物的友善觀察,進而回到家裡,能夠協助家長,能夠減少田裡面的一些用藥」。
林惠珊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研究生說:「不過真的會住什麼不曉得,對我們來講都是一種驚喜,我們來拍到,這些美好的片段之後,可以把這些帶到學校裡面,帶到鄉間裡面,讓它有個不一樣的發酵過程」。
時序即將步入秋天的時節,好天氣往往說變就變,林惠珊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研究生說:「看盡了老鷹的生,也看盡了老鷹的死,我們有一些不一樣的行動,讓更多的人可以認同,這個跟我們一起,生活在台灣土地上,這麼漂亮的老鷹」。
雨中的兩隻黑鳶,在枯枝上一動不動,默默承受這場午後雷雨的自然洗禮,林惠珊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研究生說:「我們其實無時無刻,都在想各式各樣的點子,像是老鷹的棲架,教育推廣的方式,看看能不能夠,從同溫層突破到異溫層,到底有沒有辦法群鷹亂飛,我也沒有這樣子的,桃花源的畫面」。
孫元勳屏科大野保所教授說:「農村不僅是,牠們的食物來源,也是我們人的食物來源,牠們就有點像是,礦坑裡面的金絲雀,去告訴我們說,我們生產食物的地方,出問題了」。
人類在農村的不當用藥,為猛禽招來殺身之禍,孫元勳屏科大野保所教授說:「他不是要刻意去殺猛禽,可是猛禽會因為這樣而死掉,牠們本來應該就是,農民的好幫手,會去幫農民抓蟲,或是抓老鼠蛇,用這樣的手段,不小心造成牠的死亡,所以我們會,愈來愈依賴農藥,會有惡性循環」。
鳥類生態研究團隊,持續說服更多農民,透過田間棲架,吸引大自然裡的捕鼠專家駐足。生物防治方式,也能以平和不傷害土地和棲地生物的手段,逐步解決農民的煩惱。友善土地、永保安康;環境永續,這議題未完待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