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韋宣 採訪/撰稿 李宇承 鄭至惟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2021年10月14日,高雄城中城一把暗夜大火,奪走46條人命,也燒出全台老舊大樓的安全問題!內政部盤點全台8千多棟高風險大樓,各縣市也展開突擊體檢,但三個月後老舊危樓的公安問題,都獲得改善了嗎?華視採訪團隊持續追蹤,發現許多老舊大樓仍危機四伏,像是新竹縣有一棟北美大樓,被專家評為「新竹版的城中城」,樓層中的逃生通道,幾乎都被封死,但高樓層卻被改裝成數十戶的分租套房,萬一發生大火,住戶根本逃生無門。而國內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超過449萬棟,高齡人口居多,老人住老宅更形成所謂的「雙老危機」,危宅裡的晚年,長輩們面臨什麼困境與風險,帶您直擊。
追查全台老舊危樓,華視採訪團隊三個月來,腳步從未停歇。台北西寧國宅,資料畫面(2021.10.15)說:「這邊有一個排煙的設備,如果溫度過高的話,消防灑水它就會自動噴水。」雲林雙子星大樓,資料畫面(2021.10.15)說:「所有十樓以上的老舊建築,總共有六十四棟,那其中有十二棟,我們還在要求改善當中。」
公共安全亮紅燈,各縣市角落裡,到處都是城中城的翻版。2021年底,採訪小組接獲線索,前進突擊位在新竹湖口的北美大樓,追蹤大樓居住安全的真實現況。北美住商混合大樓,位處湖口車站附近黃金地段,屋齡超過四十年。過去一到六樓都是商場和戲院,卻早已荒廢多年,七到十樓如今改裝成分租套房。入口處的三台電梯,是所有住戶僅有的對外出入口。但現場無人管理,採訪小組在村長帶領下,依然不得其門而入。
新竹湖口仁勢村村長范盛添說:「沒有警衛,在電梯就控制掉了,像平常我們也上不去。」在住戶協助下,採訪小組好不容易進入大樓深處。大樓住戶說:「電梯在這邊。」搭乘電梯直達八樓,我們發現出租規模超乎想像。每層分隔超過20戶,租客全是來自外地,還有許多外籍移工。大樓住戶說:「整理得很乾淨,這個可以感應,直接按就可出去,就不用按嗶的了。」
居住環境看似安全,實際上潛藏逃生風險。土木大地技師拱祥生說:「用力推感覺被鎖起來了,幾乎是推不動,剛剛是還可以開的。」在專業土木技師檢視下,北美大樓處處危機四伏。拱祥生說:「這裡這個被封起來的牆,讓這個直通梯等於是假的。」拱祥生說:「人員如果從十樓移動到二樓,發現出不去的時候,會極度恐慌。」拱祥生說:「怎麼會電梯一出來,設一個門在這邊,難怪出不去。」拱祥生說:「幾乎把所有的通路都封死了,人員很可能找不到怎麼把門打開。那即使打開了,很可能在移動過程中,也會受傷而且出不去。」
由於大樓產權複雜,2021年11月稽查小組無法全面勘查,只能等待清查所有權人之後,再行複勘,安檢形同擱置。城中城大火後,內政部下令大樓落實管理委員會。盤點全台1萬8千多棟老舊大樓中,超過4成未成立管委會,六都平均只有5成符合規定,其中台北市最低僅有3成。
這些老舊大樓因為租金便宜,成為老窮弱勢人口的安居之地。拱祥生說:「這些老窮的住戶,問題不是成立管委會,問題是要改善。所以第一階段,可以用政府的錢先去介入。」單靠設立管委會,也無法根除老舊大樓的安全問題。統計全台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總共449萬多棟,其中雙北就占了3成多,宛如公安的不定時炸彈。
記者蘇韋宣說:「位在鶯歌火車站附近的南門商場大樓,已經沒有往日的繁華,只剩下老年和外地租屋的房客,在這裡安身立命。」老宅住戶呂文長說:「這邊是民國57年蓋的。」呂文長說:「這裡有五、六個逃生門,這裡看下去理髮店那邊,摩托車可以從那邊上來。」不到15坪的擁擠空間,硬生生隔成兩房兩廳,堆滿四處撿回來的雜物。高齡75歲的呂文長,年輕時來到鶯歌打拚買房,一住就是50年。
呂文長說:「這裡就大雜院,有些做工的有運氣,就有賺到錢。我們沒那個運氣,賺不到錢就還住這裡,誰會來住這裡。」城中城大火過後,新北市政府趕緊幫住戶,安裝嶄新的住警器。呂文長說:「它有煙會響,響了你就出去。」呂文長說:「為了安全的問題,我現在這邊都沒在點蠟燭,我跟神明說我們不要點蠟燭安全,如果燒起來祢也危險。」
記者蘇韋宣說:「在這樣結構錯綜複雜的老舊大樓裡面,好幾個逃生通道,竟然是狹窄陰暗的巷子。萬一發生火災,八十幾戶的住戶,一下湧入狹窄的巷子裡面,是不是會造成逃生不易,恐怕又會是另外一個問題。」呂文長說:「要都更才有效啦,不然這五十幾年了,好險還沒有把我們列入危險屋,才可以讓我們姑且住在這邊。」無法都更也無力改建,老人困危宅,這是被遺忘在城市角落裡的雙老危機。
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說:「老人不管是有房子或是沒房子,照顧老人的是另一個單位,並沒有整合在一起。所以造成老人是被失落,沒有被照顧到的一群。」躲不開時間緩慢摧殘,南門商場大樓,就算沒下雨,屋頂也終年漏水。選擇住在如此惡劣的環境,每扇門後頭,都有一段心酸故事。老宅住戶王阿香說:「漏水我每個禮拜接一盆,我現在租的房東,他沒辦法處理,他也不想處理。因為這個房東也八十歲,身體也不好。」
68歲的王阿香,一生的積蓄全給了兒女,住在這裡每個月三千元房租,晚景相當淒涼。王阿香說:「我都睡客廳,我是獨居老人,房子潮濕我都濕疹了。」王阿香說:「你看這個上面也漏,下面也漏,漏到都有一條一條的水柱。我跟房東講,他回我說嫌它不好就搬走,但因為便宜所以還是要要住。在台灣要租到三千塊房子,幾乎是沒有地方住。」
沒有存款,王阿嬤無處可去,客廳一角磚塊和木板搭成床鋪,夜夜蓋著發霉的棉被,薄薄的木門,更難擋宵小入侵。王阿香說:「晚上睡覺怕有人會進來,所以我會拿一塊石頭把門擋住。」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沒有好的收入,又沒辦法跟子女住在一起,這種情況下,他們只好用比較低廉的租金,去租那些危樓。這個時候政府如果為了公安問題,要求都更時,這群人的安置,確實是很大的問題。」
行動不便的陳麗鳴阿嬤,處境同樣艱辛,每天得吃力爬上三樓,才能回到一個月三千八的狹小租屋處。老宅住戶陳麗鳴說:「客廳、房間都有,我自己傻,把錢通通分給兒女了。我自己也沒有剩下多少錢,就住這邊比較便宜。」同樣被兒女拋棄,老老相依相互照應,成為艱困中求生存的一種慰藉。陳麗鳴說:「不要想這麼多,都七十歲多了,活一天算一天啦。」
等待都更,往往得耗費數十年才能重生。在台北的斯文整宅,第三期新大樓巍峨聳立,和一旁等待重建的老大樓,形成強烈對比。斯文整宅住戶VS.北市大同區斯文里長江雪卿說:「這要產權所有人的同意,還差很多人,這裡如果處理好的話,同意數就達標了,拜託再加油一下。」
眼看新大樓完工,提高了老房屋主同意都更的意願。但拆遷迫在眉睫,租屋的弱勢老人,卻不知何去何從。高齡七十二歲的林阿公,年輕時來到萬華做水泥工,沒多少積蓄,只能租在頂樓的小房間。六坪的小空間,用矮櫃隔成兩個床位。阿公和室友,還要合力負擔一個月五千元的租金。林阿公說:「這裡如果拆了,還是得去跟別人租,不然要住哪,煩惱也只能一天過一天。」
超過七十歲無力工作,也沒有存款能夠另覓新居,專家憂心老窮問題,還會持續擴大,形成台灣重大危機。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越來越多中高齡的人,因為經濟的壓力,而必須進入職場工作。我覺得未來大概十年之後,我們可以看得到,會有越來越多貧窮的老人,在台灣出現。」
歷年來,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將全國有所得的收入者,依照可支配的所得高低,分成五組。最低所得組中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人數,從107年開始節節上升,109年已經高達一百六十八萬人,比例高達五成四,十年來成長快兩倍。辛炳隆說:「也就是這些,會住在危樓的老人。往往有個特色是,他們有慢性疾病,所以政府也沒辦法協助他們就業,來解決他們目前所面臨到的經濟弱勢問題。」
斯文整宅住戶寶珠阿嬤說:「我是生活很辛苦的人,而且沒有丈夫,他死了,很可憐啦。」採訪團隊真實記錄,老化的台灣,有許多的長者們,正墜入下流老人的困境。而他們也可能是您我未來的縮影。阿嬤說:「去中興醫院打一針,六千、六千四,我實在是很辛苦,你有辦法的話,拜託看有沒有辦法幫我申請補助。」
斯文整宅住戶高先生說:「我一個月領七千三百九十一元,我每個月都在領錢。這房子人家要拆了,我兒子他會幫去我們租房子。」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要有一個我們講的,末梢神經系統,去碰觸到這些人出來。因為這些人大概已經沒辦法,再靠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任何事情了,所以社會救助是必要的。」
一旁的新大樓,即將落成,幾個月後剩餘的老宅也將拆遷,但是在光輝新氣象的未來藍圖裡,危宅裡的弱勢租屋老人,能否逃過搬進下一個老宅的命運。而社會住宅政策和支持系統,又如何拉他們一把,雙老危機進行式,仍須尋找解方。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