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善的距離! 療癒劇場裡的真實人生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觀眾朋友,您每天過得好嗎?您知道台灣不快樂的人口,一直在增加嗎?根據衛福部最新資料統計,2019年有280萬人因為精神疾病就醫,例如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等,國內常見精神疾病的盛行率,20年間從11.5%攀升到23.8%,但一般民眾所認知的精神疾病患者,通常帶著誤解,總將病友都視為具有危險性,這樣的負面標籤,對他們生活所造成的影響,往往更甚於疾病本身,也衝擊著多數努力治療,走在康復路上的精神康復者,使他們持續生活在被排斥與歧視的角落。

為了除去汙名,2017年,一群精神康復者,跟一群有戲劇經驗者,所組成的劇團,希望透過戲劇的方式,向社會大眾開啟溝通,精神康復者為自己的生命故事,直接做藝術性表達,願意將自己的故事開箱,走上舞台需要很大勇氣,在這過程中是否製造了對話機會?精神康復者又長出哪些生命力?我們先來欣賞劇團最新一期、在2021年底的公演。

2021年度公演《預約真實》,2021年深秋一群意想不到的新手演員,跟著劇場工作者,一起登上舞台。年度公演,試圖衝破真實的禁錮,透過戲劇藝術,精神康復者飾演自己的人生故事,仿如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詮釋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無奈,這不只是劇情,也是許多人現實生活中,真實上演的日常。

38歲的大偉,國二時出現憂鬱症症狀,但當時的他不以為意。一起走在街上,現在他按時吃藥規律回診,在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穩定工作,這天帶著我們,一起去收寄放在愛心店家的發票、零錢箱。

大偉從辦公室出發,大偉騎車,大偉整理箱子,年度公演舞台中央燈光聚焦,她是今年剛加入劇團的嬌嬌,在2021年的公演上,飾演一位僱用精神康復者的便當店老闆,這也和生病前同為老闆的她很類似。47歲的她,三年前在事業一路順利時發病,患有思覺失調症與重度憂鬱症。為了專心治療,沒有選擇餘地,只能將自己開的記帳士事務所收起來,女強人角色,正式替換成另一種人生。

幻覺、惡夢、妄想畫面,在精神康復者腦海和現實不斷交錯。而對他們來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從醫院的醫療,回到生活日常。目前全國嚴重精神病患35,740人,關懷訪視員僅180人,也就是說平均每位關懷訪視員,就要負責198名重症患者。資源不足情況下,支持性團體扮演很重要角色。

戲劇演出的過程,精神康復者和劇場人,互相理解,進而包容陪伴,而這樣的模式,能否體現在更友善的社會體系。拉近我們與善的距離,面對精神康復者,社會或許得先一一撕下標籤,理解他們的生命經驗,放下恐懼與成見,才能讓疾病解方走出下一步。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