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融、張華真、李加祈、廖澄妤
【專題記者陳品融、張華真、李加祈、廖澄妤綜合報導】 「噔!」重擊聲響清晰地迴盪在寂靜的教室中。國中英語教師郁琪(化名)走近學生座位,試圖拿走學生手中的聯絡簿,突然間,學生一腳踹過來,速度快得他無法招架。帶著滿腹委屈的郁琪,走回辦公室,電話鈴聲響起,他還來不及調適挫敗心情,又要接著處理家長的投訴電話。
郁琪每天穿梭在教室與辦公室間,還要處理突發事件,沒有絲毫喘息的時間與空間。工作壓力使他長期深陷憂鬱之中,郁琪常責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這樣子?為什麼讓自己壓力很大?」校園隱密的角落是他唯一的容身之處,只有在那裏可以不必顧忌旁人眼光,盡情地宣洩積累已久的情緒。「不只是我,我聽過有老師偷偷在沒人的角落哭,一大堆啦。」
郁琪並非是唯一面對情緒問題的教師,臨床心理師陳品皓強調:「教師也是人,是人都會有心理相關的問題。」教師在承擔工作壓力與情緒問題的同時,也背負著家長對為人師表的期待,「家長會覺得:『老師怎麼可以有負面情緒,這樣怎麼教小孩?』」郁琪無奈地談到多數家長對教師心理素質的嚴苛要求。
「我自己都還是得仰賴外面的身心科診所幫忙,學校是不太可能啦。」郁琪提及校園缺乏教師的心理諮商資源,而不完善的教師心輔系統不只不利於老師的身心健康,更可能損及教學與班級經營的品質。「情緒議題帶來的影響是很全面的,教師的授課品質會有影響。」陳品皓補充,若教師同時擔任班導師,還會影響到師生關係與親師關係等。
根據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近十年的統計分析報告,「高中以下教職員自殺、自傷」數在民國99年為四件,但近年已攀升至每年超過20件,逐漸提高的案件數凸顯出教師心輔支持系統的重要。教育部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的諮商心理師王心怡提到:「(教師自殺自傷事件)實際嚴重程度與數量比教育部登記的來得高。」背負龐大壓力的教師迫切需要心輔資源的介入與協助。
《大學報》關心您,再給生命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全年24小時無休)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為人師表的既定印象下 教師不敢尋求心輔協助
當壓力席捲而來,被逼得喘不過氣的教師們,仍得在眾人面前戴好面具,佯裝一切如常。「多數老師遇到壓力或教學問題,都先質疑自己『會不會是我不夠好?』」高中教師欣穎(化名)時常為了設計多元課程,忙得焦頭爛額,「大家不敢去找人幫忙解決,找人幫忙就好像自己很無能。」
欣穎回憶過往參與校內輔導室舉辦的紓壓研習課程,當他以畫筆描繪內心的負面情緒,並傾訴種種壓力後,卻反被同事們的驚訝表情震懾住,「大家好像都想營造自己是正向陽光的人,可是我們不是要來抒發負面情緒的嗎?」他說,「之後我就不敢參加,怕別的老師覺得我有病。」
就連參與諮商研習都得小心翼翼,更遑論直接求助。患憂鬱症的郁琪長年於身心科診所看病,但即使出了校外,也難保不被異樣眼光纏身。「如果在診所遇到家長,又被到處傳的話,學校、家長就會自己腦補:『啊那個老師有憂鬱症!』、『那個老師會不會對我的小孩情緒失控?』」郁琪嘆道,即便在心理疾病普遍存在的現代,多數家長加諸在老師身上的道德標準,仍使他們難以脫身,些微的失序,都免不了被否定與指責。
除了畏懼異樣眼光,教師們還常因工作彈性小,連尋求協助的時間都沒有。「我們不是想求助就能求助,如果我狀況很不好,學校有辦法找人幫我代課嗎?」任教於技術型高中的馮靖(化名)說。他說明,自108課綱上路後,多數教師都承擔更重的教學壓力,若擔任導師,又必須隨時處理學生與家長的狀況。教師時常要忙到晚間七、八點才能下班,身心俱疲下,他們很難撥空尋求心輔資源。而代理、代課老師礙於薪水與未來發展,更不可能請假調養。「正式老師還能請病假或留職停薪,代理老師有考教甄的壓力,代課更慘,請假薪水就沒啦。」身為代理老師的郁琪嘆道。
在忙碌的日常中,教師的情緒沒有出口,當壓力累積至臨界點,他們通常會先向學校輔導室求助。過去在高中擔任實習教師的鴨子(化名)曾因壓力大而踏入輔導室,卻收到「輔導室主要只針對學生服務」的回應,那時,因為專業諮商費用過高,他只好選擇找朋友聊聊,「校外的輔導是算時薪,以實習老師來講,沒有支薪,比較不容易使用校外資源。」在目前校園心輔資源專屬於學生的情況下,郁琪也直言:「學校內給老師的支持系統一定要夠,支持系統崩壞的時候真的會逼死一個人。」
同事察覺異狀卻難開口 協助無病識感教師困難重重
「有些老師在心理上、精神上就呈現出有問題,但是學校要輔導他去看醫生,他覺得自己沒有問題,他不想面對,這種比較嚴重的情形不是一件兩件。」前台中市政府教育局督學室主任劉朝芳談起校園內的心輔困境,娓娓說道。他提到,學校裡除了存在心輔資源不足的問題,部分教師因擔憂自己會成為不適任教師,而拒絕正視自身心理問題,因此,要協助這些未有病識感的教師更是困難重重。
「有次我去上課,學生突然就跟我説他們數學老師怪怪的,他整節課就開著麥克風,然後一直拍(麥克風)。」高中退休教師舒慧(化名)想起多年前的往事,如此說道。經過多方確認後,舒慧發覺該位老師精神已失常,然而當時,身旁同事礙於彼此間不熟悉、或擔憂傷及對方尊嚴,往往難主動伸出援手。台中市立四箴國民中學校長林瓊惠則補充,校方觀察到教師有心輔需求時,雖也會提供校外諮商訊息,卻無法進一步介入,「你只能提供資源,也不知道他要不要去,都成年人了沒辦法強迫他就醫。」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林上能也提到,他過去在學校擔任輔導組長時,校方曾請他與一位老師聊聊,讓對方理解自己需要心理協助,「大家都覺得輔導老師比較會講話,但在學校我們都是同事,其實很難去提點老師說:『你要不要先想想你現在為什麼這麼焦慮?』這應該會吵翻吧?」此外,輔導室平日以輔導學生為主,若同時又擔任老師的諮詢者,難免出現角色重疊的問題,「那我要站在誰的立場跟他談呢?所以我覺得這件事由輔導室來做滿怪的。」
在身旁同事幫助有限的情況下,這些無病識感的老師難以面對自身問題,更遑論透過諮商排解情緒。舒慧口中精神失常的數學老師,直到家人強制帶他就醫,才請長假休養,最終主動離職。在那之前,校方、學生也僅能默默旁觀。林上能也點出,心理諮商仰賴當事人主動求助,在校內建立起關懷機制雖是很好的觀念,老師卻未必領情,甚至會質疑個資遭外洩,「如果諮商支持系統在學校發生事情時主動去關心老師,校方、心理師絕對會被罵爆,反而應該先讓他們理解在面對困難與壓力時,本來就可以使用這樣的資源。」
當崩潰教師進入課堂:失當言行恐成學生長久陰影
梳理不開的情緒並不會因無視、逃避、擱置而消失,感受到無力和疲憊的郁琪,仍舊拖著未消化完的情緒走進教室,「他們(學生)一定會感受到『我的老師不開心』。」
現於實驗中學任教的Lemon(化名)在實習期間,曾目睹老師瀕臨崩潰時學生的反應,「在一個發瘋老師的課堂中,小孩子就會變成同樣脾氣暴躁、更暴走、更想反抗老師跟權威。」當教師情緒難以排解、壓力又不斷累積,排山倒海的負能量最終灌入課堂,波及教學品質和師生關係。
「我有看過老師自己情緒來了,就叫學生跪在地板上,或是在上課的時間,把學生叫來罵20分鐘,不讓他去上他自己的課。」Lemon難以相信這個情景會在學校上演,他覺得教師對學生發洩情緒會讓孩子感到困惑與自責。林上能提起臨床上的觀察,當心思較敏感的孩子遇到教師失控時,易冒出「老師會這樣罵我,是不是我不好?我是不是很差勁?」的想法。
林上能就曾碰過一名憂鬱症學生,因服用藥物而導致嗜睡,一開始導師十分理解並給予尊重,但在數月未見好轉後,各科老師與家長開始向導師抱怨:「你們班上有同學整天趴睡,影響孩子學習或老師教學。」導師的壓力漸大,收斂不住脾氣,直接叫學生到教室後面罰站。原本情緒就不穩定的孩子開始責怪自己,自責漸漸轉變成對導師的敵意,最後拒絕上學。
師生衝突或化成傷疤、或埋沒心中跟著孩子長大,林上能指出:「很多成人的個案,回頭都會談到他們當年跟老師的衝突,他們不敢當下跟老師反應,到成年之後都還受到影響。」他提到曾經有一個無法抑制自己責罵、嘲諷下屬的小主管,在諮商的過程中才發現這些行為起於他學生時期與老師的衝突,「這就是當年最受不了老師對待他的方式,現在卻用這種方式在對待自己的屬下、家人。」
在長期缺乏心理支持下,有些老師因心理狀況嚴重影響教學品質,被扣上不適任教師的帽子,進入校內教師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評會)(註一)審查。 舒慧過去曾是教評會的一員,然而他談到,教評會常因不願得罪人,往往不忍心直接將有心理狀況的教師解聘,「誰都不想當壞人,因為你解僱一個老師,可能背後就是整個家庭、他的名聲、自尊,他的疾病甚至會更加嚴重。」舒慧認為,走到這一步之前,若有足夠的關懷機制及輔導資源協助老師抒發心情,或許便能預防情況越演越烈。也正如林上能所說:「我覺得這些老師不一定就是不適任,有時候只是他的情緒或是心理狀況需要被照顧,他安頓以後,一樣可以做一個很好的老師。」
註一:教評會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設立,置委員5至19人,負責處理教師初聘、續聘、解聘、停聘等審議。
建專屬支持系統、營造友善氛圍 盼讓教師安心求助
為促進教師心理健康,108年立法院通過《教師法》修法,規定高中以下學校各主管機關應建立教師諮商輔導支持體系。依此,教育部109年成立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以下簡稱教支中心),協助老師處理工作、人際、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困擾。由於才剛上路,教支中心目前僅推出諮詢專線與團體工作坊,預計未來會再提供個人諮商。
林上能肯定教支中心獨立於學校之外,可避免心理師同時輔導學生及老師,又與當事人為同事關係。不過,他也提出執行上的疑慮:「 我今天想去做教師諮詢,可以請假嗎?要請什麼假?如果我請假,是不是人事室、全校都知道我去諮詢?」林上能提醒,教支中心應提供完善的保密機制,讓使用者安心。與教支中心合作的諮商心理師王心怡則表示,請假的問題需要校方配合,如果能嚴格要求人事室不洩漏教師請假之因,可以增加他們求助的意願。
教支中心隸屬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服務對象僅限國立學校的老師。至於縣市立與私立學校,部分地方政府也正籌備教師輔諮系統,台南市即率先於今年5月通過相關辦法。不過,林上能指出,在某些縣市的規劃中,教師支持系統歸學生輔諮中心管轄,仍有心理師同時輔導師生的疑慮。他建議參考桃園市政府的員工協助方案,政府與市內幾間專業諮商機構簽約,凡是市政府與所屬各機關學校的員工,皆可在保密原則下申請特約機構的服務。每人每年有固定次數的諮商機會,費用全由政府負責。
除了校外資源,校內的支持體系也不容忽視。有些學校會舉辦團體諮商,雖然較難讓教師傾訴極私人的心事,但可以共同討論教學上遇到的困難,並交流解決方式。Lemon即在團體諮商中受益良多,「我覺得這種共享自己作法的方式很有用,畢竟一個人單打獨鬥滿孤單的。」舒慧則認為,透過定期的團體諮商、課程,一方面老師能彼此學習,另一方面,輔導室也能達成固定關懷的效果。
在諮商室外,教師平時若能互相幫助,共創良好的職場環境,同樣有助於心理健康,如同馮靖所說:「廣義的心輔體系,是你周遭的同事、工作partner。」郁琪也分享,某次課堂上他被學生欺負到哭,本來下一節還得狼狽地趕去上課,但教務處的長官見他狀況不佳,便好心安慰、讓他先在辦公室整理心情,由有空的同仁暫時幫忙顧班。憶起同事的友善,郁琪至今仍十分感激,「職場環境很重要,畢竟每天都要生活在那裡,生活8個小時啊!」
建置了完善的支持系統後,終究還是要教師願意使用,這些資源與關懷才能真正發揮功能。「諮商是一種主動求助的服務形式,應該要讓老師們去認識、了解、接受心理諮商。」林上能表示,可以先加強落實既有的學生三級輔導體制(註二),從學生開始營造友善心輔的環境,進而讓老師們認同,尋求心輔資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註二:根據《學生輔導法》,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狀況及需求,提供三個層級的輔導服務。第一級為班上導師,第二級為校內輔導室,第三級為校外的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社會福利中心、醫療院所等。
「問題通常不是資源,而是環境是否承認心理健康也是教師工作很重要的一環。」臨床心理師陳品皓同樣指出,營造重視心理健康的氛圍十分重要。如今教育部帶頭採取行動,成立了教支中心,正有助於塑造友善的環境,「這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好事情,代表教師心理層面的需要被重視。」
對許多老師而言,教育不僅是事業,更是長遠的志業。「我們到學校教書,有理想抱負想達成,但現實上一定會碰壁,或遇到需要妥協的地方。如果沒有專職的機構或誰能陪你聊聊,也許十年後就職業倦怠了。」馮靖說道。當教師因心理上的困難而影響到教學時,他們需要的並非懲戒與責怪,如同林上能所說:「教育體系知道如何善待老師,老師才會知道如何善待學生。」而這些暫時迷航的教師也期待著,總有一天能帶著滿滿的支持與能量,重返教室,在莘莘學子面前拾起熟悉的粉筆。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