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農業 翻轉生態危機|溼地護蛙行動|華視新聞雜誌

李婉婷 採訪/撰稿 徐森城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想復育台北赤蛙,農民往往是最關鍵的靈魂人物。像是在新北市三芝,阿石伯的蓮花田,父子兩代延續理念,打造出台北赤蛙的友善棲地。而台北市立動物園,也著手建立台北赤蛙的人工繁殖技術,做為復育工作的基礎。不讓台北赤蛙的叫聲,成為絕響。

棲地維護不易,菱角田如果不能保持現狀,或是繼續以慣行農法耕作,都有可能改變台北赤蛙的生態版圖,族群分布狀況和數量多寡。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說:「在2000年時,我們選定台北赤蛙做為研究標的。三芝阿石伯的蓮花田,跟周邊草澤的環境,發現還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族群。」

林務局長林華慶,當年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擔任副研究員。他選定台北赤蛙做為調查標的,如何讓蛙類再回到農村或適合的溼地,農夫是第一道守門員。林華慶說:「鼓起勇氣跟阿石伯講,有沒有可能不要用農藥,他說不可能,不用藥就不會有收成。」

棲地主人和公部門合作,攜手保護里山小動物,就從三芝阿石伯的蓮花田起了開端。林華慶說:「我覺得這樣的環境,需要政府有更多政策性的關注。非常遺憾,阿石伯2021年過世了。」阿石伯在2021年離世,他的長子楊炎生,雖然完全沒有務農經驗,卻決定要好好照顧這片蓮花田,完成父親未竟的心願。衷心期待台北赤蛙,有機會再回到熟悉的田間,繁衍下一代。

三芝蓮花農楊炎生說:「70幾年來今年種第一次,整區都我種的,之前都是我父親種的。有蝌蚪就有青蛙,但有青蛙不一定是赤蛙,看能不能再復育成功赤蛙,因為畢竟這個,是牠成長過的地方。」

記者李婉婷說:「新北市的三芝,是台北赤蛙重要的分布與棲息地點。像這片蓮花田的地主阿石伯,早在2000年就和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要打造適合赤蛙棲息,與生態保育的地點。」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說:「我的故鄉三芝橫山,那邊就是阿石伯的荷花田。以前我去的時候,很容易看到台北赤蛙,但棲地的一些改變,所以牠就漸漸地不見了。」

林華慶說:「絕不能夠讓楊炎生,一個人很孤單地傳承他父親的理念,所以原班人馬又聚在一起,讓原本阿石伯的精神可以延續。希望讓台北赤蛙,重新再回到當時的榮景,我想在天上的阿石伯,應該也會很高興。」

目前全台灣,僅有新北市的三芝、桃園、台南官田、屏東等四個區域,有台北赤蛙族群出沒的蹤跡。台北市立動物園,從2000年起展開調查計畫,也同步尋找適合地點,重新營造域內棲地,目標保種進而復育。

台北市立動物園助理研究員戴為愚說:「這邊是我們做,台北赤蛙野放試驗的基地。繁殖的時候需要水,像這樣的草生地,用腳去撥會看到有非常多的昆蟲,小於兩公分以下的話,都是台北赤蛙很重要的食物來源。希望在牠族群完全消失之前,我們能夠建立保種的族群,再把台北赤蛙釋放到野外。台北赤蛙能夠在野外,有穩定的族群,動物園就不需要再積極地做人工復育。」

戴為愚說:「一旦有一隻公蛙鳴叫,就會誘發其他的公蛙鳴叫,我們會依照聲音的遠近,還有來源的方向,去估算鳴叫的個體大概有幾隻。」葉片跟著風的律動有些晃動,但台北赤蛙絲毫不為所動,看似沉思一動也不動。戴為愚說:「我們就是站在岸緣,畫出一個方格一個方格去尋找,岸邊有一隻很近的個體。」躲在葉片叢中的台北赤蛙,這裡是牠展開夜間活動,最安全的地方。戴為愚說:「這邊有一隻,剛從草叢裡面跑出來,光線照到的時候牠們就不叫了。」

有水域的菱角田,是台北赤蛙喜歡的生活環境之一,不過要維持這樣的空間棲地,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容易。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楊懿如說:「不能夠只要求農民要配合你,因為他們也是要有收成,就需要用一些藥殺死這些害蟲。可能這過程當中,就會對蛙類會造成影響。」

野外棲地維護大不易,復育更是一條漫漫長路。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研究員們,歷經20多個寒暑,終於在2021年月,記錄到溼地生態池,出現台北赤蛙繁殖的卵塊。戴為愚說:「很多台北赤蛙適合的棲地,都是在私人土地上,像阿石伯或者是阿石伯的兒子,楊阿伯他願意配合我們,這樣人物的存在是很重要的。我們有了合作的對象,才能夠把棲地重新建立起來,讓台北赤蛙再有能夠回家的地方。」

2007到2021年間,新北市及屏東縣的台北赤蛙族群下降,桃園市及台南市則相對較為穩定。野外調查的每一筆生態,對參與復育計畫的每一位成員,棲地管理者來說,都是莫大激勵。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說:「2021年發生大旱,開始聽不到台北赤蛙的聲音,我們就很緊張。」李文珍說:「我們今天的調查,讓我們還滿興奮地,每個池子的台北赤蛙還滿多的,都至少有十隻以上。」

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說:「農田不但是糧食的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很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這兩者是可以共存的。」楊懿如說:「台北赤蛙算是台灣第一個移地復育的,真的是要花很多的時間跟人力,還是就地保育是比較好。

台北赤蛙的野外生存空間,正從從點線面擴散,人與里山動物,共同生活在淺山區域,相互尊重彼此共好,也共擁棲地。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