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水庫幾多愁 留不住水 淤積成"土庫"?

綜合報導  / 桃園市

颱風雨看似暫時解決缺水危機,但是實際上,石門水庫多年來因為嚴重淤積,容量只剩下原先的三分之二。為了避免讓水庫淪為「土庫」,得靠抽砂船不斷地清淤之外,2018年更啟動阿姆坪防淤隧道工程,來延長使用年限。石門水庫的危機與挑戰,一起來看。

2022年9月3日,強颱軒嵐諾沿著台灣東部海域北上,桃園石門水庫累積雨量達到330毫米,實施調節性放水。上游即將完工的阿姆坪防淤隧道,更首次試營運,排出20萬立方公尺的淤泥。颱風雨為全台水庫進帳4億2千噸水量,與2021年相比,完全兩樣情,更凸顯極端氣候變化的衝擊。

2021年4月,台灣遭逢56年來的大旱,桃園石門水庫嚴重乾渴,底部大片淤泥全都露。建設初期,石門水庫原有3億立方公尺的容量,多年來淤積嚴重,如今僅剩大約2億立方公尺。石門水庫的容量和水情雙雙亮起紅燈,清淤工程不得不加緊進行。

重達10噸的絞刀頭,從深達65公尺的水面下緩慢升起,它負責清淤工程最重要的第一階段。石門水庫每日可供應桃園地區120萬噸用水,民生工業和農業各占一半。但是自從2020年起,為了因應新竹水情吃緊,石門水庫啟動北水南送計畫,每日可提供20萬噸水量到新竹地區。肩負桃竹地區用水需求,石門水庫除了容量危機,也面臨進水量不均的窘境。

近5年來,在梅雨和颱風季之後,石門水庫的蓄水量落差極大,但是鄰近的新北市翡翠水庫,都能達到五成以上。進一步比較,十年來的年平均降雨量,石門水庫足足比翡翠水庫,少了1300多毫米。

儘管學者質疑北水南送的效益,但是水利署仍在2021年,提出翡翠水庫上游、烏來南勢溪的越域引水計畫,希望將雙北地區的上游水源,引流到石門水庫的集水區大漢溪,但是隨著開發工程而來的生態破壞,和居民生存安全,卻引發更大的質疑聲浪。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