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一樣】龍崗小提琴學堂 開課囉!|華視新聞雜誌

李婉婷 採訪/撰稿 徐森城 攝影/剪輯  / 台南市

教育是百年大計,但在教科書之外,也能開發孩子的無限潛能。試想如果學校裡,每個孩子都能演奏小提琴,是不是很酷呢?台南市學生人數不到百人的龍崗國小,是一所位在濱海地區的偏鄉小學,他們在2009年創立小提琴社團,每年新生入學時,就會發給孩子一把小提琴,目標是要完成兩年的基礎音樂必修課。而學校老師也積極參與學習大提琴,和學生們一起上台演出。「教育不一樣」系列報導,我們首先帶您前進南台灣,看看偏鄉小校,如何以音樂,創造學校亮點。

上午第一堂團練課,台南龍崗國小六年甲班的,小提琴首席張秝恩和同學們,拿著樂器快速進入視聽教室。小提琴,是學校的每個孩子,一年級入學時的必修課。台南龍崗國小學生張秝恩說:「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張秝恩,我學小提琴已經有六年多了,有看到我們的小提琴老師,每次拉都拉得很好聽,就很想變成像他那個樣子。」

位在台南市南區,不到百人的濱海學校,在2009年成立小提琴社團,學生新生入學後,會有兩年的基礎課程。小提琴老師許慈女吾(造字)說:「還沒有調音的同學,排隊找我調音。」

經驗豐富的合奏課老師,在調音的過程中就知道,孩子有沒有認真練習。許慈女吾說:「你這禮拜是不是沒有練琴,沒有練琴才會音跑那麼多,你這禮拜有練琴嗎,沒我就知道立刻被人抓包。」

許慈女吾說:「其實樂器就是這樣,一直有在使用它,聲音就會震動得比較漂亮,木頭弦震動都比較好聽,所以其實只要一調音就知道,小孩到底這禮拜有沒有碰樂器。我這些嚴格要求,是為了讓他們聽到好聽的聲音,他聽到好聽的聲音,他們就會越來越有興趣去練琴跟拉琴。」

許慈女吾說:「我是嚴厲的老師,這個學校很小人數也很少,各個年級之間其實是很友好的,也最會大的照顧小的,他們就算上課被我罵哭了,也會互相安慰說,我們就下次再加油就好了。」

在一群小小演奏家當中,有兩位擔任低音伴奏的大提琴手,他們是三年級導師曹佾彬,和四年甲班的黎濬昇老師。台南龍崗國小教師黎濬昇說:「調來這個學校,偶爾之間看到同事拿大提琴出來調音,我覺得非常好奇,詢問之下,發現他們有一些課後的教師社團。」

台南龍崗國小教師曹佾彬說:「小朋友都是學小提琴,如果要表演的話,其實單小提琴是有點單調,可是小朋友再加大提琴找不到人,所以只好老師自己上。」黎濬昇說:「聽他們在拉的過程,會感受到一種心靈頻率的脈動。」

曹佾彬說:「小朋友跟著老師拉的過程,覺得跟老師跟大家一起,是很高興的一件事情,甚至當作是榮譽。」許慈女吾說:「我覺得師生共學挺不錯,沒有強制要求一天要練30分鐘,我覺得就算他沒有學到六年級畢業,但他有一個接觸音樂的機會,永遠都是好的。是比他們以後,有沒有成為音樂家,或者是琴拉得怎麼樣,更重要的生活態度。」

張秝恩說:「小時侯其實沒有特別想要學什麼樂器,開始練習小提琴,就覺得學一個樂器好像也不錯,就這樣慢慢練到現在。」下課十分鐘,聽見孩子們的追逐嘻笑聲,放學後的操場,課後練習的社團時間,校園的角落,不時傳來音符在琴弦上舞動的節奏。

記者李婉婷說:「位在台南濱海地區的龍崗國小,以音樂發展學校特色,新生入學必修的小提琴課,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小小演奏家。」

小提琴老師陳姝吟說:「我覺得學音樂對孩子來講,是一個好的啟發,基礎力就是從小扎根。耐受力就是整個學習過程,他一定要不斷地練習,不斷不斷持續一直在重複,小孩子一定要不能怕辛苦的,不能怕重複,因為重複這件事情,是每個人都不願意做的。」

陳姝吟帶龍崗的小提琴社團,一晃眼已經十個寒暑。陳姝吟說:「以前的家長比較傳統,會覺得學了就應該要好好地學,持續地學。可能因為少子化的關係,家長比較寵,孩子如果遇到困難挫折,耐受力比較低就會放棄了,中途放棄的很多。」

陳姝吟說:「在別的學校,他們一進來也是從零開始教小提琴,但是唯一很不同的就是,樂器你要自己買。他們都是從四分之一八分之一開始,一直換到四分之四全琴,不是像龍崗國小,有這麼棒的提琴供應,非常好的資源。」

孩子學習使用的琴,都來自社區裡的提琴工廠,二代接班的陳明彥,也是龍崗國小畢業的校友。製琴工廠二代陳明彥說:「從我父親那時候,到我的小孩都讀龍崗國小,孩子有興趣要學這個樂器,當然我第一個想法就是義無反顧,如果我做得到的話一定盡量提供,讓他們不用為了學習,花那麼多心思要去挑琴,又擔心沒有售後服務。」

本著回饋母校的初心,陳明彥無反顧帶頭捐琴,也一肩扛起,所有的維修工作。

彥說:「一開始並沒有要捐贈的想法,如果學校需要,就是以比較相對便宜的價格給孩子。學生數其實不多,真正要使用樂器,我想應該也不會太多,一開始是我私底下的捐贈,包含維修也都是我在處理。我提出無限期保固,就是學校所有的樂器,只要能修我可以做得到的,都是我在修理,所以爸爸其實有點驚訝,怎麼敢誇下海口。」

陳明彥說:「我覺得陪小朋友,或是小小學生一起長大,是我最快樂的。」

台南龍崗國小校長李啓榮說:「得天獨厚,我們擁有一個手工製作小提琴的工廠,他是我們的校友,又那麼支持學校,來這邊讀書的小朋友,學校都可以免費把琴借給他來學,別的學校可能沒有這樣的立基點,這是我們學校非常有福氣的地方。」

以音樂發展特色教學,教育的視野與多元角度,正一步步擴大延伸。李啓榮說:「我們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音樂家,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藝術家,但是在課綱的潮流下,我覺得其實每個孩子,包含大人也一樣,都應該要具備欣賞美的事物的能力。」

低年級的孩子,總是不按牌理出牌,老師上課前,必須排除所有問題,解決疑難雜症。多功能教室視聽中心操場,甚至一般的課堂,校園隨處都有琴聲悠揚。有句話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過去被視為貴族樂器的小提琴,如今正在翻轉台灣教育的篇章,孩子可以盡情地在五線譜和琴弦間,鋪陳與規劃自己未來的學習藍圖。

學生家長蔡欣宏說:「我現在30幾歲,在我們小時候20年前時,我覺得學小提琴是很不可思議,距離有點遠有點貴有點氣質,我在這種鄉土間是比較難的事。我覺得他們這個年紀,其實都還在嘗試各種事情,如果有興趣,他就會自動自發去學。」

國小三年級的蔡晴雰,從幼稚園開始接觸小提琴,現在也參與合奏課程,繼續在社團精進琴藝。學生家長林侑蓁說:「我覺得應該是在音樂之外,還有一些東西,是希望她可以在這裡面學到的。」林侑蓁說:「不會因為說她學小提琴,特別對她有什麼期許。」

吳詩和吳比兩姊弟,在一、二年級基礎課之後,也繼續參與課後社團,在充滿音樂的家庭氛圍裡,他們總是一家人一起練琴。學生家長邱淑媛說:「學校有這個機會,表示學校不是只有重視學生的教育而已,而是會是多元發展,而且有音樂的話,我覺得小孩子的素養,通常會比較好。」

李啓榮說:「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很喜歡讀書,可是透過這樣的學習,讓小朋友知道,他除了學業表現以外,他其實還有無限的可能,可以做很多,他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

龍崗國小前任教師陳揖榆說:「一對一上課可以比較專精,對於小孩來說,有同儕的學習,他們應該是會感覺到更有動力。孩子練習得多,他們就會有好的成績,他們的程度提升了,就會比較有成就感,比較能夠讓他們一直堅持,繼續維持小提琴的學習,一直到六年級畢業。」

李啓榮說:「希望小朋友在動靜之間可以達到平衡,樂器其實是可以幫助孩子,無形當中薰陶他的心性,可以陪伴我們一生,一直走下去的一個興趣。就好像是在海邊,有小朋友拿著小提琴,就很隨興地拉起來,那種感覺真的很幸福。」

龍崗的小提琴教室,讓每個孩子不只有音樂相伴,開啟快樂學習的任意門,也寫下童年記憶的精詩篇。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